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16小时前
视频号不再是全村的希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腾讯发布的2Q2025业绩报告显示,总营收同比增长15%,Non-GAAP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8%,各项主营业务全面增长。增值服务、营销服务、金融科技与企服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公司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坚决,尤其在AI领域展现出“AI in All”的务实战略,通过AI技术提升广告系统效率,推动游戏业务创新和用户体验,同时在金融科技、企业服务及微信智能体等方面持续发力。视频号、游戏、金融科技与企服以及微信智能体成为腾讯未来的四大增长支点,展现了其战略定力、技术务实主义和生态协同效应的强大实力。

📊 **业绩全面超预期,利润增速快于营收**:腾讯2Q2025财报显示,总营收同比增长15%,Non-GAAP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8%,各项主营业务如增值服务、营销服务、金融科技与企服均实现了稳健的双位数增长,整体表现远超市场预期,尤其在营收增速上创下三年新高,显示出公司强大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 **“AI in All”战略驱动效率与增长**:腾讯在技术投入上表现出坚决的态度,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均高于阿里。公司奉行“AI in All”的务实战略,而非盲目“All in AI”。通过AI技术显著提升了广告系统的点击率和效率,使得营销服务营收增长20%;同时,AI技术也赋能游戏业务,提升内容生成速度、用户体验和营销精准度,为公司带来真实的营收和利润增长。

🚀 **视频号与游戏业务的长期增长潜力**:视频号作为广告营收的核心动力,其广告加载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显示出腾讯对长期业务的耐心和未来增长的潜力。游戏业务方面,腾讯展现出卓越的长线运营能力,通过精细化运营使《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游戏保持高流水,并积极布局FPS等新兴游戏品类,有望维持强劲增长。

🌐 **金融科技、企服与微信智能体的战略布局**:金融科技与企服(FBS)板块实现双位数增长,得益于消费者贷款、财富管理业务的增长以及企业服务(如云服务)的拓展。特别是微信智能体作为下一个重要增长支点,腾讯正将其打造成个性化私人助理,有望进一步巩固微信的国民软件地位,并可能成为Agent领域的先行者,为用户带来颠覆性体验。

文 | 象先志

8月13日,腾讯发布了2Q2025的业绩报告,这又是一份超出预期的财报。

在总营收同比增长15%的情况下,Non-GAAP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8%,继续维持着利润增速快于营收增速的赚钱趋势。当然,二者差距在逐步缩小,说明推动利润空间提升的相关因素也在逐步释放。

从具体财报数据看,所有主营业务均全面开花:增值服务同比增长16%,营销服务同比增长20%,连金融科技与企服这个通常最没惊喜的部门都跑出了10%的双位数。

对于腾讯这个体量的企业来说,这个业绩表现只能说是拉爆了所有同行。

要知道,上个季度13%的营收增速已经创下三年来的新高,所以投行分析师给的本季一致预期是11%。

只能说恍然间给我一种错觉,今年的腾讯财报猛得有点像两年前的拼多多。

国内投资圈过去一直有个经典话题,就是茅台跟腾讯应该怎么选?

两家分别是A股和H股的龙头,背后是两种投资理念:一边是消费品龙头,胜在高毛利、强品牌以及确定性;另一边是互联网科技平台,更有成长空间,但确定性差点。选茅台,你买的是中国人“喝酒的刚需”;选腾讯,你买的是中国人“上网的刚需”。

但今天再看这个话题,上述描述已经完全不再适用了。

“上网的刚需”相较“喝酒的刚需”,不止成长性更强,确定性也要更高。

我想起2022年底,腾讯正值事业低谷,以至于内部员工大会上,马化腾说视频号是全场的希望。现在,视频号不再是全村的希望了,因为全村处处都是希望。

别人是All in AI, 腾讯是AI in All

腾讯从来都是个以产品见长的企业,最多再加上游戏运营的长处,但几乎不会有太多人认为鹅厂的技术很强。

很难说,这因为刻板印象太根深蒂固,还是腾讯自身的舆论宣传不太行。

实际上,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看,腾讯应该是头部大厂中技术投入最坚决的。

如果我们横向看研发支出,鹅厂一季度是189亿元,占到营收的10.5%,不管是绝对数值还是相对数值都高于阿里。而在资本支出方面,鹅厂一季度是275亿元,同样高于阿里的246亿。考虑到二季度开始,阿里重度投入到跟美团的正面战争,外卖补贴将大幅消耗阿里在其他战线的可支配资源,预计上述差距还会持续。

当然,这并不说明腾讯在AI战略上更加激进。

相反,就像管理层在当天电话会上所说的,“不只是要一味地全力以赴,比如买芯片、雇人或者大量营销,更要明智地花钱,把握好投入的节奏”。

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花钱的审慎态度,而是挣钱的实用主义。

腾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对ima大规模投量宣发,因为觉得这是款创新产品,没有成熟到有清晰的最佳产品定位和使用场景。

而对于元宝,在接入DeepSeek解决了最关键的基础能力支撑后,腾讯随即在第一季度做了大量推广。但目前投流力度又有所降低,因为在前一波用户增长后,更重要的是做好用户承接,提高使用体验。

这里倒是能看出独特的产品标签,给腾讯在技术选择上创造的回旋空间。像百度在DeepSeek R1发布后选择接入自家产品,同时宣布闭源转开源的战略决策,就起码让围观群众调侃了一番。

在腾讯这里,技术是更纯粹的功利主义。

所以当分析师问到公司整体的AI战略时,刘炽平的回答首先强调了AI对现有业务的实际助力。

别人喜欢说All in AI,腾讯更关注AI in All。

AI in All的提法不是近几年的新事,在陆奇空降百度搞All in AI的当年,腾讯就已经在强调这个说法了。

这个思路当时的意义有限,因为AI的能力还不够,加强应用是正确方向,但并不足以产生充分的价值。

但现在AI in All的条件已经成熟,结果已然在腾讯的财报中得到全面体现。

扛起营收大旗的两块业务,都直接受益于AI的技术革新。

广告方面,腾讯本季的营销服务增长同比增长了20%。这里面,视频号以及微信生态的流量增长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更加重要的,是AI加持下广告系统本身的提质增效。

在二季度,由于人工智能大幅提高了点击率,CPM(每千次展示成本)因此明显上升,这成为营销服务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

关于这点,上次的财报会议上,米歇尔曾给出过具体的数据。传统横幅广告点击率一般是0.1%,信息流广告1.0%,而AI应用后部分广告点击率可以提升到3%。这是个相当夸张的数据。

除开广告营销,游戏业务同样显著受益于AI技术的应用。

AI工具既可以提高游戏内容的生成速度和规模,也能支撑更真实的人机角色,从而提高用户体验。甚至还可以一鱼两吃,利用AI提高游戏营销的精准度,进一步放大技术红利。

只能说,腾讯确实在尽最大努力在所有方面,向AI要效率、要增长、要真实的营收和利润。

四个增长支点,腾讯的长期战法

第一个增长支点毫无疑问是视频号。

视频号在过去几个季度,已经是广告营收增长的核心动力。但这种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流量的自然增长,而不是逐步提升的广告加载比例。

上个季度,管理层曾透露,目前视频号的广告加载率仍在3%到4%左右,这远低于同行普遍10%以上的水平。

一个尤为关键的信号是,视频号从最开始商业化,广告加载率就是3%左右,到现在居然还是这个水平,这确实能看出腾讯对待长期业务的耐心。

Q2财报出来后,我加的几个炒股票圈都在讨论腾讯什么时候重回700。其实腾讯如果愿意,逐步提升视频号的ad load,那么交出几个季度的超预期财报毫无难度,股价重回700也完全不是问题。

当然,管理层也说了,对现在的增长情况比较满意,所以还不需要用这招。如果后面成本确实承压了,再考虑加快广告商业化步伐。

第二个增长支点是游戏业务。

现在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趋势是,腾讯可能是全世界最擅于长线运营的游戏公司。

腾讯的游戏版图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呢?单向封闭,只进不出。一旦某个游戏进了腾讯的常青组合,腾讯就有充分的能力让这个游戏持久地繁荣下去,长久保持高水平的流水贡献。

举个例子,《原神》毫无疑问是款出色的产品,但作为全球化二次元开放世界的标杆,但仅仅两三年时间,这款游戏的收入就大幅下滑。

相较之下,腾讯旗下的《王者荣耀》上线十年过后,今年一季度流水仍然创下历史新高。而且这并非个例,《和平精英》也是如此,在全球手游营收榜上常年排行Top5。

腾讯的运营能力有时甚至能让发布多年的游戏起死回生,比如《荒野乱斗》发布后沉寂了四年,《皇室战争》在发布七年后焕发第二春。

还有个值得讨论的方面是,腾讯的国内游戏业务有望凭借国内的FPS类别维持几年的强劲增长。FPS游戏在国外虽然是主流,在国内一直渗透率不高。但最近《无畏契约》、《三角洲行动》等游戏,证明国内的游戏玩家正在越来越朝FPS游戏靠拢。腾讯后面即将上线《无畏契约手游》和《彩虹六号》,可以期待一下。

再来看金融科技和企服(FBS)。

坦白说,当看到财报中FBS板块增长也上了两位数,即便是卡在门槛的10%,我也是震惊的。在过去一年里,这个部分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是2%、3%、5%和10%,可以看出一个大致的增长趋势。

这部分增长分成两个方面。

金融服务的营收增长在高个位数,主要受益于消费者贷款和财富管理业务。六月份,根据人民银行的批复,财付通注册资本从153亿元大幅增长至223亿元,距离2024年3月从10亿增资至153亿元仅过去一年的时间。

这反映出过去一年中,腾讯的信贷理财等业务快速增长,所以需要增资满足“30%自有资金放贷比例”的规定。不过按照最近的放贷增长趋势,这部分增资可能会很快被消耗完。

企业服务方面的增长率比金融服务要更高点,云服务买了那么多卡,部署后肯定会增加对外租赁的GPU资源。而且上个月腾讯云还拿下了一笔海外超级订单,把印尼最大的互联网科技公司GoTo多个业务迁移到了腾讯云的服务器上。

最后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支点是微信Agent。

刘炽平提到,腾讯正在为微信打造智能体,目标是成为每个微信用户的个性化私人助理。

个性化私人助理这个角色,最核心的在于要全面掌握用户的相关信息。所以,国内只有微信能做这个事,因为几乎所有重要的沟通交流都会在微信上留痕。

看最后微信智能体的具体效果吧。如果能做成,微信作为国民软件的地位还会继续上升。老实说,Agent这个概念虽然过去一年多很火,但真正能满足用户期待的几乎没有,微信有机会成为第一个。

腾讯2025Q2的“超预期”表现,远非一次简单的财务数据胜利,而是其战略定力、技术务实主义与深厚生态协同效应集中释放的结果。

如果说过去二十年的腾讯是“中国互联网的缩影”,那么眼下的腾讯,更像是中国科技产业理想形态的一面镜子。

它既有稳定的现金流业务,又在技术与产品的结合上寻找新空间;它不急于把每一分技术红利立刻变现,而是将商业化的阀门牢牢握在手里,等待最佳时机。

这种“可进可退”的姿态,意味着它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中,依然保有极强的主动权。

这不禁让人重新审视那个经典命题:当“上网的刚需”依托于一个持续进化、深度融入生活与生产的超级生态时,其“确定性”与“成长性”的边界已被腾讯自身所拓宽。

此刻的腾讯,展现出的是一种“大象起舞”的真实从容——它不再需要“全村的希望”。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腾讯 财报 人工智能 AI 视频号 游戏 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