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6小时前
妈,请不要再用AI给我发消息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它已悄然渗透到我们的日常交流中,甚至出现在亲人朋友的问候里。从母亲发来的支持短信,到伴侣间的道歉与祝福,AI代笔的沟通方式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认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AI辅助表达可以理解;也有人感到不适,认为这削弱了人际交往的真诚与“人味”。AI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我们表达情感的方式,也在挑战着我们对“真心实意”的定义,引发了关于情感表达主体和技术媒介的深刻思考。

😊 AI辅助表达的动机与接受度:文章指出,当AI被用于亲友间的交流时,人们的反应不一。有人认为,即使是AI代笔,只要出发点是好的,例如表达支持或祝福,是可以被理解的,这与节日问候的群发短信类似,图的是一个心意。然而,也有人对此感到不适,认为这不够“人味”,尤其是在日常或重要沟通中,AI代笔会让人感到被冒犯。

💔 AI代笔对人际关系的挑战:文章深入探讨了AI代笔沟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情侣间的道歉短信或感情问题咨询中,AI代笔被视为敷衍、不成熟的表现,甚至会让人怀疑对方是否真正的情感投入。这种“技术化”的情感表达,模糊了真实情感与AI生成内容之间的界限,引发了对沟通真诚性的担忧。

🤔 真诚的定义与情感的“技术化”:文章引用学者观点,指出现代社会情感表达日益依赖技术媒介,AI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情感表达的“技术化”和“外包化”。当AI能够完美模仿人类的情感表达时,接收者难以分辨其真实性,这促使我们重新思考“真心实意”的含义,以及技术如何重塑我们对“人味”和“真诚”的定义。

💡 核心担忧:无法判断情感的真实性:文章最后点明,人们对AI代笔感到不安的根本原因在于,当AI能够完美生成文字时,接收者无法确定文本背后有多少是“真心实意”的情感投入,有多少是AI的“代笔”。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接收者难以获得安心和信任,即使文笔再好,也可能感到“有点不太对劲”。

AI用的多了,对于什么是AI味我自有分辨。措辞、句子长短、标点符号等等。

但是如果从父母那里收到疑似AI生成的消息,我还是会原地愣住——不是吧,这是咋回事?

Reddit一位网友就是这样,她收到妈妈发来的支持短信,希望她能扛过离婚这一关。但是她越看越觉得,有点不对……

出乎意料的是,这条帖子的评论里大家都表示“理解”“正常”“出发点是好的”。而不是想象中的批斗这种做法不够“人味”。

Gemini的产品经理看到要大呼“谁为我发声!”

Gemini在奥运会时做的广告,其实也是用了同样的思路:父亲用AI,代替女儿,给她的运动员偶像写信。

当然了,两件事还是有点不一样:孩子如果想给自己的偶像写信,那无论写成什么样子都是应该鼓励的。而父亲直接替笔,还是用AI替笔,就很不妥。

不过,可以看得出来,现阶段让AI参与到和亲人朋友的交流当中,观感相当一言难尽。

心情一:无论如何,心意是好的

上面提到的这位母亲的案例,收到比较多的正面评价:老人家或许是用了AI,但出发点是好的,无非是要表达对女儿的支持。

类似的情况,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用AI写吉祥话、祝福语。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很多厂商就是以春节问候为场景,发出针对性的教程,促活用户社群。

百度不仅可以生成祝福语,还能生成新年头像跟贺卡。

剪映直接就拿出了新年祝福MV,助力你成为家庭群里的整活儿天花板。

不知道这些AI做出来的“物料”真正收到手时,你是什么感受?

可能就跟收到群发短信一样,虽然看得出是群发走流程,但大过年的,图个吉利,心意是好的。

很多人难以理解自己的情绪,也不擅长通过文字表达。如果他们努力形成观点并借助AI完善表达,似乎也无可厚非。

心情二:有点不舒服,难道只有我?

逢年过节这种特定场景,尚且可以理解。但如果是日常交流,而且还是亲人朋友,乃至情侣之间,就有点难评了。

另一外Reddit用户,收到了男朋友发来的道歉短信,好家伙,甚至还没删掉暴露AI存在的开头,直接复制粘贴可还行?

她表示自己平常不用AI聊天,这次感觉有被冒犯到,但是……难道是自己太敏感了吗?

另外还有性别对调,男孩收到的短信是女朋友用ChatGPT写的,他觉得这样跟机器人谈恋爱似的,对方却说他这有点反应过度了。

在收到疑似妈妈用GPT写短信的帖子下,也有人“小声”表示,自己还是不太习惯这样的做法,无论如何,亲人之间还不能收到一个亲手写的短信吗?

科技的力量开始渗透进如此细小的生活角落,让人不禁有点头皮发麻。

心情三:不行,绝对不行

最常见的还是愤慨的心情:用AI发消息?简直太敷衍了。

又有一个reddit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也是跟男朋友吵架了,结果对方不仅去问AI,还把生成的结果发过来:ChatGPT建议我们分手。

网友:???

自己的感情问题都没有个主意,还要去问AI。不仅情绪不成熟,连独立思考都做不到,更别说有效沟通了。这样的人也不值得浪费时间。

以及,非要用AI能不能多少改改,一眼就能看出来,也不高明啊。

有一说一,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微信也好短信也好,都是一种沟通交流的手段。如果这样的交流都不能胜任,还要AI来替笔捉刀,那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经营跟对方的关系呢?

我们怕的是什么?

各有各的道理,无论是支持的一派,还是反对的一派,都不无理由,论据也充分。总而言之,AI“代理”的沟通,还不能被完全接受。

不过,AI生成的文字已经几近完美了,语气要温暖可以温暖,要可爱可以可爱,也不像数字人那样,会有恐怖谷效应,我们到底在担心害怕的是什么呢?

其中一种可能是:我们无法判断这中间到底有几分“真心实意”。

欧洲学者Eva Illouz很早就提出,现代社会的情感表达越来越依赖技术媒介,比如短信、社交媒体。

远距离的交流,本身就不像面对面那样,可以通过表情、肢体来传达丰富的信息。文字就是全部。

就像“春节快乐”这几个字,我们也是通过平台给出的现成模板、自动生成的文字和卡片来完成。人际关系中的感情劳动,被一点点地“技术化”,变成一个个可以被外包的动作。

AI的出现,不过是把这种“外包”往前又推进了一步。它不仅仅是工具,而是开始代替我们“说出”本该我们亲自说出的话。“情感表达”变成了一种被设定的产出:你不需要真的感到愧疚,只需要prompt一下“生成一段道歉的话”;你不必在脑海中反复构思祝词,只要求AI“帮我写一段生日祝福”。

用户真正写的,其实是那条prompt,剩下的,都是AI来代笔。那最终那段发出去的文字所承载和表达的情感,到底有多少是出于自己的心意和感受呢?

图片来自小红书用户@566001729

而这些文字已经如此完美了,作为接收的一方,其实很难分辨。只能捧着手机挠头:好像,怎么,感觉,有点不太对劲。

当人们对“像AI写的短信”反应不一时,争议的其实不是写得好不好、像不像,而是——我们愿不愿意接受一个事实:表达感情的主体已经改变了。技术并没有偷走我们的情感,但它确实改变了我们表达情感的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重塑我们对“人味”“真诚”这些词的定义。

这和收到群发短信其实是一模一样的:你说对方毫无诚意吧,那好歹是发了;但你要说是满满诚意吧,好像也没感觉到。能不能理解群发,也能理解;但是心里有没有不舒服,多少有一点。

其实,也许我们不是非要每句话都出自亲笔,而是希望,当我读到这句话时,能安心地相信,那确实是你想说的。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沟通 情感表达 人际关系 真诚 技术伦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