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4分钟前
“童年白月光”回归,麦当劳奶昔还能收割打工人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麦当劳经典产品奶昔在时隔多年后,于2025年8月在全国13座城市的部分旗舰店限时回归。此次回归引发了“麦门信徒”的狂热追捧,不少门店出现排队抢购、黄牛高价倒卖的现象。然而,回归后的奶昔口味也褒贬不一,有消费者认为其香精味重、口感不如从前,甚至甜腻。此次回归被视为麦当劳对市场需求的一次试探,也折射出消费者对怀旧情感的消费以及当下市场对特定品类的接受度问题。官方解释称,早期奶昔在中国大陆销量不佳,口感不被大众接受,而此次回归可能更多源于消费者童年回忆的驱动。

🥤 经典奶昔限时回归,点燃“麦门信徒”怀旧热情:麦当劳在2025年8月于13个城市部分门店限时回归经典奶昔,引发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和排队抢购。奶昔作为麦当劳的古早产品,承载了许多人的童年回忆,此次回归勾起了消费者的强烈怀旧情绪,甚至出现了黄牛高价倒卖奶昔的现象。

📉 口味评价两极分化,回归体验不如预期:尽管粉丝热情高涨,但部分消费者反映回归后的奶昔口味与记忆中存在差距,认为其香精味重、口感稀薄或过甜,未能完全满足期待。这可能与市场口味变化、产品配方调整或个人记忆偏差有关。

🤷‍♀️ 供货不足与预约取消,消费体验受损:部分门店出现奶昔供货量严重不足的情况,导致顾客长时间排队仍扑空,甚至出现预约订单被取消的现象。这种“饥饿营销”式的限量供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体验,也加剧了产品的稀缺感和炒作空间。

🤔 市场定位与情怀消费的博弈:麦当劳官方曾解释早期奶昔在中国大陆销量不佳,口感不被大众接受。此次限时回归,可能是在尝试重新唤醒市场对该产品的兴趣,但同时也反映出,仅凭情怀难以支撑产品的长期生命力。类似肯德基嫩牛五方等情怀单品,回归后也多为短暂热度。

💡 奶昔品类在国内市场的边缘化现状:奶昔在中国饮料市场长期处于边缘地位,且价格相对较高。国外作为代餐的奶昔,在中国市场更像是高单价的饮品。即使是如茉酸奶、Shake Shack等品牌,也未能完全占据大众饮品消费的中心,这为麦当劳奶昔的长期市场表现带来了挑战。

从餐饮界到娱乐圈,从顶流爱豆到纸片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十年之约”。

自从2024年底,麦当劳首届中国大陆粉丝大会表决通过“奶昔回归”的决议之后,忠实的麦门信徒们就开始了每日一问:“昔妃究竟啥时候回宫?”

奶昔是麦当劳最古早的产品之一,1990年大陆首店开张时便已登场,据说口感浓稠、奶香绵密,带着淡淡的大豆气味,有草莓、香草、巧克力三种口味可选,售价9元~10.5元/杯,成了无数人的“童年白月光”,可惜在2014年突然官宣退场,留下一地“意难平”。

图源:北京吃货小分队

这次,昔妃真的回来了——不过是限定城市、限定门店、限定时间。自2025年8月13日至31日,仅在全国13座“麦麦岛”城市旗舰店限时回归。

“很公平了,放在每个城市本地人平常都不太去的地方。”

图源:小红书@请你吃大西瓜

偏偏有粉丝正赶上预产期,感觉天都要塌了:“这周就入院,奶昔还没上架;等我坐完月子,又下架了。”

更没想到的是,这年头买杯奶昔还得等“配货”。

为了一杯“限时限量”大排长龙并不是新鲜事,但据九派新闻报道,奶昔回归后,多地顾客吐槽门店供货量严重不足——有顾客早上六点排队,排在前五名依旧扑空,还有顾客的预约订单被无故取消。

图源:小红书@姚燚垚

闲鱼上,原价15元/杯的奶昔被炒到137元/杯。据代购称,一般上午9点左右奶昔就会售罄,凌晨5点起胜算更大,不过这几天原材料断货,第二天也不一定有。

氢商业截图

他说的没错。北京麦麦岛店长也在朋友圈和群聊里发起预警,今天依旧没有奶昔。

那么,花这么多心思买到的奶昔值得吗,还是记忆中的那个味道吗?

没喝到的粉丝心痒一时,喝到的粉丝更是后悔不已——有人吐槽“香精,都是香精,以前那奶奶的绵绵的口感在哪里”,有人嫌它“稀得像化掉的冰淇淋水”,还有人直言甜到齁嗓子,只推荐低血糖的朋友们去挑战”。

或许,麦门信徒真正怀念的,并不仅仅是那杯奶昔本身,还有那个敢放心加倍加糖的年纪,以及憧憬着明天会更好的黄金时代。

彼时,麦当劳肯德基们还属于“西餐”,是昂贵而稀奇的玩意儿。

来自北京的金女士表示“无限怀念,甜过初恋”,第一次喝奶昔的时候,甚至舍不得入口,一路抱着回家,边走边小口抿。张先生第一次和同学去麦当劳,也是怀揣着“朝圣”的心情,毕竟“奶昔对那时的学生来说算高消费了”。方女士和心仪的男生第一次约会的地方,就在麦当劳,因为想多聊一会儿,她迟迟不舍得喝完那杯草莓奶昔,最终二人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听说我现在对生活有诸多的不满?但那年的我,唯一的渴望只是一杯草莓奶昔而已。”

1990年10月8日,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开幕(图源:麦当劳官网)

许多明星也都是麦当劳奶昔的死忠粉。

陈奕迅曾在演唱会上魔性改编《麦当劳无限好》,留学期间曾在麦当劳打工的他,满怀深情地唱出:“麦当劳奶昔,奶奶奶奶奶奶奶。”

脱口秀演员童漠男更是自封为“草莓奶昔全球推广大使”,寄托他快乐教育童年回忆的北下关小学虽然没了,但至少奶昔回来了。

就在两天前,甚至连“奶昔大哥”本人也给他回了信:“如果有一天,我们能一起边喝奶昔、边聊天就太好了。我偷偷看过你的脱口秀视频,真的很厉害哦!”

没错,麦当劳奶昔也有自己的专属IP,江湖人称“奶昔大哥”。它的原始设定是一个全身紫色的奶昔中毒者,甚至为了偷奶昔而进化出4只手。2023年,它凭借着自己的邪典形象,在外网再次掀起一阵“杀人奶昔”的创作风潮:视频里,只要有人一边喝奶昔一边说出“祝奶昔大哥生日快乐”,下一秒必定“遭遇不幸”,相关TikTok播放量高达23亿次。

至于它的突发下架,一直是麦门信徒们心中最大的“意难平”。

2014年9月1日,麦当劳突然宣布将在3日全面停售奶昔系列产品,连个缓冲期都不给。至于原因,坊间传闻五花八门,堪称一场“罗生门”:有人说是因为销量下滑、利润不高;有人说是因为奶昔机价格昂贵、清洗麻烦,还经常坏,奶浆成本也高,而且保质期短;也有人觉得是新品太多、奶昔早就不再是当家花旦——市场口味总在更新,麦咖啡、麦旋风、布丁等接连登场,让消费者的注意力被分走,昔日的“白月光”就这样被悄悄替代。

直到2023年8月2日,麦当劳中国CEO张佳茵才给出了“官方解释”:“早年奶昔在中国大陆卖得不好,大家不喜欢黏稠的口感,更倾向于可乐等顺滑的口感。目前几乎全亚洲都下架了这个单品,很多地方也都只有甜品站才有。”而面对网络对奶昔重新回归的呼吁,CEO表示,可能只是童年回忆在作祟。

其实,2014年并不是麦当劳奶昔的首次停售。2011年7月,麦当劳也曾停售奶昔,并在之后推出“优果奶昔”新系列产品,也就是在香草奶昔的基础上加入水果糖浆和糖渍水果粒,奶昔的包装从白色纸杯换为透明塑料杯,并涨价至12元。然而更新换代的优果奶昔口碑并不如传统奶昔,顾客们也对新奶昔的质地和糖浆口味感到不满。

在电影《大创业家》里,麦当劳兄弟与后来接管品牌的雷·克拉克就曾为奶昔的制作方式争得面红耳赤——雷·克拉克想用粉末冲调,像今天的奶茶一样,便宜又省事;麦当劳兄弟却坚持,奶昔里必须有“真正的奶”,才能名副其实。

如今,在麦当劳英文官网进行检索时,会发现同时存在两种产品:一款是“奶昔”,一款是“没奶的奶昔”。同样是中杯,前者所标注的官方热量却远远高于后者。

据TastingTable报道,麦当劳最终决定在“奶昔”产品中省略“牛奶”一词,是出于对各州不同乳制品法规的刻意回避。在美国,每个州都会规定奶昔中牛奶脂肪的具体含量比例,但麦当劳统一用的是低脂软冰淇淋制作奶昔,并不一定能满足所有州的要求。

更残酷的现实恐怕是,哪怕奶昔保持原味,也不一定能适应当下的市场潮流。毕竟,肯德基嫩牛五方、麦当劳苹果派等情怀单品回归时,也只是带来短暂热度,但不等同于长久的购买力。麦当劳奶昔此次的“限时回归”,可能也是一次谨慎的决策试水。

更何况,“奶昔”这个品类一直在国内饮料市场处于边缘位置,而且售价昂贵。在国外,它原本是减低就餐成本的代餐,但来到中国后,却摇身一变成为高单价的瘦身食材。均价40元/杯的茉酸奶和Shake Shack,也难以真正占据大众饮品消费的中心。

但如果你要问我麦当劳到底变没变,我只能告诉你,作为一名出身西南十八线小县城的小镇做题家,我的童年白月光都是山寨的“麦肯基”们给的。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麦当劳 奶昔 怀旧 限时回归 消费体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