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19小时前
今年最火的水果过季了,我有点舍不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探讨了荔枝从岭南运往全国乃至全球的流通史变迁。从唐代李善德历经艰辛的“荔枝快跑”,到如今借助空运、气调箱、冻眠技术等现代科技,荔枝得以实现“全年可售,全球可买”。文章详细介绍了现代物流在荔枝保鲜、运输效率提升以及成本控制方面的创新举措,如专线物流、田间揽收点、智能包装等,并指出尽管技术进步极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但如何让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都获得合理回报,是当前荔枝流通面临的新课题。

📦 科技驱动荔枝保鲜与流通效率飞跃:从唐代“一日色变,三日味变”的难题,到如今依靠空运、气调箱、超低温冻眠等技术,荔枝的保鲜期大幅延长,实现了“全年可售,全球可买”。现代物流通过智能包装(如气调阀箱体)、控温冰袋、移动保温笼车等,有效降低了坏果率,让荔枝能够快速、安全地从产地送达消费者手中。

🚚 现代物流体系优化荔枝运输成本与时效:为了解决荔枝快速腐坏的问题,物流企业通过点对点专线运输、田间临时揽收点和预冷设备等方式,减少了中转和搬运环节,降低了运输成本和损耗。例如,京东物流通过大数据规划减少20%运输成本,申通提供“绿色通道”免通行费,顺丰推广预售卡并实现次晨达,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荔枝的流通速度和经济效益。

🌱 育种创新与全链条协同助力荔枝产业升级:除了物流和保鲜技术的进步,荔枝品种的育种创新也至关重要。晚熟品种如仙进奉、岭丰糯等,在保留优良口感的同时,具备“耐放”和“清甜不退糖”的优势,成为市场新宠。整个荔枝产业的现代化,是一个商品化处理、流通渠道、冷链运输、订单管理等环节紧密协同的系统工程,确保了从枝头到舌尖的品质保障。

💰 古今“荔枝自由”的经济学考量:古代运送荔枝耗资巨大,而现代虽然物流成本仍是刚性支出,但通过技术和模式创新,正努力降低“从枝头到舌尖”的价格。文章指出,尽管物流成本高企,但通过优化前端环节、提高效率,正在努力让更多人享受到“荔枝自由”,并探讨了如何在飞驰的运输线上让沿途参与者获得应有价值的新课题。

📈 荔枝流通的“长安”新课题:从历史上的“荔枝道”到如今一日千里的现代物流,荔枝的流通半径已极大拓展。文章强调,当“从枝头到舌尖”的距离被极致压缩后,如何在保障新鲜、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整个价值链的公平与价值分配,是当前荔枝产业发展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新挑战,关乎“荔枝自由2.0”的实现。

如何让产地之外的人吃上一口新鲜荔枝,曾经是困扰中国人的一道难题。在科技的加持下,岭南的荔枝可以轻松地走向长安,乃至全世界。

“(他)轻轻剥开红鳞状的薄果皮,露出里面晶莹剔透的果肉,颤巍巍的,直如软玉一般……一道甘甜醇香的快感霎时流遍百脉……他想起十八岁那年(与妻子的初遇)……一种微妙的愉悦感。”

这是《长安的荔枝》一书中,对小吏李善德初尝荔枝的描写。荔枝的鲜嫩甘美,自古便令众生倾倒,就连苏轼也为此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

然而,小小的一颗荔枝,也曾承载着唐代民生之忧苦。“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作家马伯庸构思了一个唐代基层办事员被迫成为“荔枝使”的故事,道尽了诗中没能言明的艰辛。

把新鲜荔枝从岭南转运至长安,需三十里一换马、六十里一换人,跑死的驿卒与马匹在史书里却只留下模糊的血痕。《长安的荔枝》里,主角李善德用算学、用性命去丈量这段路,最终呈上的果子也只是“勉强可食”。

而随着《长安的荔枝》改编剧集、电影热播,这种岭南佳果顺势成为今夏的果盘主角,热搜、朋友圈、直播间处处是它圆润的身影。与历史上的艰难转运不同,如今,让新鲜荔枝从南国枝头“飞入寻常百姓家”,消费者只消指尖轻点屏幕。

空运与气调箱,能把荔枝赏味期从3天延长到10天,超低温冻眠的锁鲜术更让荔枝实现“全年可售,全球可买”。数据显示,广东全省荔枝的年均出口量超8000吨,流通的版图更是扩至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东莞桂味荔枝能在48小时内登上迪拜货架,被全球消费者争相抢购。

从权贵的珍馐变成了街头巷尾的平常滋味,一颗荔枝以及千万人的命运,就这样被技术悄然改写。若李善德从书中走出,立于今日岭南果园里的繁枝之下,眼见冷链将鲜果送往万里之外,又将发出怎样一番感慨呢?

荔枝快跑

虽已临近荔枝季的尾声,7月的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仍被那一抹艳红独占。凌晨4点,天色未亮,满载荔枝的三轮小车已把小道围得水泄不通。车斗里,塑料膜被荔枝果堆顶得鼓胀,像是夏夜里的一簇簇篝火。

年轻小伙的围裙兜里插着剪刀、记号笔,手指在不停拨果、贴标签;收购商举着小手电,挨筐端详着果子的品相。高棚上,钠灯把攒动的人影压成薄片,与地面的荔枝碎壳、空气中的水果清香共同组成了21世纪的岭南荔枝图景。

(图/《荔枝红了》)

“今年荔枝的销售期可能拉长到7月底,现在山上还不断有荔枝送来。”荔枝商人老黑在批发市场扎根数年,他告诉《新周刊》,整个荔枝采收季,批发市场都在与时间竞速,而今年这场赛跑尤为激烈。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荔枝总产量达365.04万吨,较去年增产111.26%。仅广东一省产量就达206.26万吨,同比激增135.34%,相当于2023年全国总产量的1.2倍,为历史峰值。

果子多得压弯枝头,市场里也堆成了山。

眼下,百余筐刚卸下的荔枝,成了老黑最头疼的问题。他指了指一旁的禾枝荔枝,当前的批发价格已处于一年的低位,每斤仅1.8元。况且,荔枝这娇贵东西,多捂一小时就多一分“变脸”(褐变、失水、变质)的风险。“销售压力不小,”老黑抹了把额头上滚落的汗珠,“得赶紧‘泼出去’(卖掉)。”他需要在几小时内招来采购商,部分直送6小时车程内的城市,另一部分飞速送往机场。

想在2个月的黄金时间内完成集中采收、商品化处理的工序,更要为堆积如山的鲜果寻得合适出路,这并非易事。一位果农就曾向《新周刊》透露,自家果园雇佣了20来个采摘工,比往年翻了一倍,但工人从清晨忙到中午,还是来不及摘完。身边有不少荔农干脆拿起了手机,拍摄短视频和开直播卖货,吸引当地游客自行驱车前来采摘。

(图/pexels)

为了解决销路问题,今年的荔枝国际线路也在提速。

顺丰速运向《新周刊》透露,今年5月,依靠C2C极速出海通道,清晨在中国深圳枝头摘下的荔枝,最快24小时就能送达新加坡家庭的果盘。此外,美国超市货架上的妃子笑已贴上“中国广东直运”标签,一家华人电商在6月下旬推出2磅(约0.9千克)装荔枝,每袋7.59美元(约合55元人民币),冲上热带水果人气榜首……

这仅仅是中国荔枝加速走向全球的一个缩影。今年夏天,广州荔枝首航英国,廉江荔枝首航匈牙利,茂名荔枝也首次抵达俄罗斯。种种迹象表明,这种红果子正加快步伐,从区域特产蜕变为真正的全球性水果。

“脆皮水果天花板”

千年的光阴流转,岭南依旧是岭南,而运往“长安”的荔枝车队,已走向全国,乃至全球。但对于负责流通环节的现代“荔枝使”们来说,他们或许需要考虑得更多。

作为华南最大的水果中转站之一,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一头连着消费,另一头连着生产。在其百公里外的增城区,7月的最后一批果子已争先成熟。天边刚透青白,果农钻进荔林,指尖翻飞,红色果子被挑落在黑桶中,吧嗒吧嗒,像落雨。

早上5点起、9点收,4小时内,带着露珠的荔枝被摩托车分批送往产地前端的预处理中心。在这里,4℃的冷风吹走荔枝田间余热,泡沫箱与冰袋层层合围,替荔枝果皮套上冷甲。申通快递“荔枝专线”物流负责人在接受《新周刊》采访时表示,从枝头揽收到预处理中心的环节是最关键的荔枝“保鲜线”,稍有延迟,褐斑就会像墨渍晕开,甜香也随风消散。

(图/《荔枝红了》)

要说保鲜难度,荔枝可谓是天生的“脆皮水果界的天花板”——皮孔大、代谢快,高温环境里糖分会迅速分解,再加上南方多雨的环境,自古难守新鲜。白居易就曾在《荔枝图序》中写道:“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在当时,古人想要吃上一颗荔枝,可谓煞费苦心。在《长安的荔枝》原著中,李善德改良当地峒人的掇树之术,在双层瓮内铺肥土,植入带果荔枝枝条,外层环水保温,让荔枝继续依靠母体养分存活3天。待根须枯萎,再摘下果子,盐汤净面、冷泉镇瓮,这才堪堪把荔枝的保鲜时间拉长到运送所需的11天。

“古代受限于材料(如竹筒),在密封性、抗震性、保温性方面存在天然不足。现代物流保鲜技术最大的核心突破,在于包装材料的革新。”上述物流负责人称。

为了让荔枝更好地“远行”,业内专用的包装方案几乎年年都在迭代升级。比如,顺丰在荔枝核心产区放置的“丰调箱”,箱体有4个白色核孔膜气调阀,可自动调节箱内气体浓度;还有现代物流采用的专业冷媒包装组合,如控温冰袋或冰板、缓冲气泡柱、“移动保温笼车”等,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荔枝保鲜期,降低坏果率。

(图/Unsplash)

此外,科技的进步也赋予了荔枝保鲜更强大的武器库。0℃以下的荔枝冻眠技术,能让果肉中的水分瞬间结成微冰晶,在不刺破细胞膜的情况下锁色锁味。按照专家说法,这打破了荔枝销售“只争朝夕”的限制,填补了秋冬季荔枝市场空白,带动果农每吨增收约2500元。

当然,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尝到这独特的滋味,荔枝本身也在“努力进化”。

想让荔枝易于运输,当下的工作核心并不单单是快递和保鲜,而是育种——像晚熟品种仙进奉、岭丰糯,都是在保留人们喜欢的桂味、糯米糍口感的基础上杂交出的新品种,兼具“耐放”“清甜不退糖”等优势,是近年市场上的新宠。

针对荔枝的保鲜难题,早已不只是田间农户或物流公司各自为政,而是一项把商品化处理、流通渠道、冷链运输、订单管理等全部串联的系统工程,只有让每一环都咬合,一颗红果才能从枝头安稳地落到消费者掌心里。

一颗鲜荔枝,一个千年难题

把荔枝从岭南送到长安,千年前的难题是“如何保持色香味不变”,如今则难在“如何让价格不再那么昂贵”。

史载,为了给朝廷运送鲜荔枝,一匹马累死了,另一匹马立即接上。杜甫即有诗曰:“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支。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在电视剧《长安的荔枝》结尾,李善德更是为这场“快递”算了一笔账:花费高达31020贯钱。

直到今天,马匹被冷链车代替,降温的泉水换成了制冷空调,双层瓦瓮变成了泡沫保温箱,但北方消费者想实现杨贵妃式的“荔枝自由”,第一句话仍然不是“甜不甜”,而是“多少钱”。

越南北江省的一位荔枝果农告诉《新周刊》,当地荔枝每千克不到7000越南盾(约合2元人民币),但到了中国河南等地,这个价格涨到了13元/千克甚至更高,差价足有6倍。其中,高昂的物流成本是核心原因。

在今年荔枝季,“果子价格还不如运费高”的现象引发了热议。据新华网报道,6月底,茂名白糖罂荔枝的地头价是每斤5—6元,10斤荔枝快递到北京的运费是80—90元。还有果农卖出1万件,总营收100多万元,光运费就吞掉收入的一半。

对此,一位供应链相关人士对《新周刊》坦言,物流运输成本是“降无可降”的刚性支出:“干线运输、燃油费、人工,这些都是硬成本,很难再压缩了。”但针对从揽收到运输之间的前端环节,行业内还是研究了很多方法,把更多心思花在了节省时间和减少损耗上。

今年的集中改变是,物流企业把车直接开进了荔枝林,还在田间地头增设了临时揽收点和预冷设备来收荔枝。其中,不少的“小改进”正在努力“撬动大收益”。

比如,京东物流利用大数据规划,开通点对点的运输荔枝专线,减少中转次数、搬运和损耗所带来的成本。这种模式在去年的赣南脐橙产区已被验证,能减少20%的运输成本;申通则在路费上“挤水分”,只要达到日发整车的规模,就能申请“绿色通道”免通行费;顺丰更是助力当地企业推广荔枝,在全网推广5万张“荔枝预售卡”,直播间下单、产地当天打单、次晨上飞机……

可以看出,未来的“荔枝自由2.0”不仅是物理层面对“新鲜”的延续,更是新质生产力、数智物流与个性化服务的深度融合。

不过,技术再新,故事的内核仍是一颗小小的红果。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的南方珍果,其意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滋味。

荔枝改变了古代的交通路线图,在川陕蜀道上催生了一条沿用至今、长达1000多公里的“荔枝道”。甚至,它还间接关联到安史之乱的爆发,成为大唐由盛转衰的一个微小伏笔。

如今,得益于冷链成熟、链路完整,从岭南到长安的一日千里已成寻常。只是,当“从枝头到舌尖”的距离被极致压缩后,如何在飞驰的运输线上让沿途的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收获应有的价值,则是今天荔枝如何去往“长安”的新课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郭草莓,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荔枝 现代物流 冷链技术 科技赋能 农产品流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