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小时前
上市一个月后,中国芯片公司向美国巨头“宣战”,索赔9999万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上市一个多月后,国产半导体设备公司屹唐股份对美国芯片设备巨头应用材料(应材)提起诉讼,指控其非法获取并利用屹唐股份的核心技术秘密在中国境内申请专利,构成侵犯商业秘密。屹唐股份要求应材赔偿9999万元。此次诉讼涉及一项用于晶圆表面处理的关键等离子体技术,该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晶圆质量至关重要。屹唐股份的举动被解读为中国公司挑战美国大企业的信号,也反映了半导体行业内激烈的知识产权竞争和人才争夺。屹唐股份作为科创板上市公司,在干法去胶和快速热处理设备领域具有全球领先的市场份额,此次诉讼也与其被收购的子公司Mattson与应材之间的法律纠纷有关,显示出公司“All in中国大陆市场”的战略意图。

🏢 屹唐股份起诉应材,指控其侵犯商业秘密并索赔9999万元。诉讼的核心在于一项关键的等离子体晶圆表面处理技术,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的干法去胶、干法蚀刻等环节,对提升生产效率和保证晶圆质量至关重要。屹唐股份认为应材通过聘用其子公司Mattson的员工,非法获取了此项技术秘密,并在中国境内申请专利,构成侵权。

📈 屹唐股份作为国产半导体设备龙头,市值近700亿元,在干法去胶和快速热处理设备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此次诉讼被视为中国公司向美国科技巨头发起挑战的信号,也反映了其“All in中国大陆市场”的战略转移。其母公司Mattson此前也与应材存在人才挖角和技术泄露的纠纷,此次诉讼是该系列法律战的延续。

⚖️ 半导体行业的知识产权纠纷频发,涉及公司间的挖角、技术泄露和专利侵权等。例如,台积电的“2nm泄密事件”以及与中芯国际的长期诉讼都凸显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在技术壁垒高、人才流动频繁的半导体行业,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 屹唐股份的诉讼举动,虽然其表示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但其主动公告并采取法律手段,意在向外界展示中国本土企业在高端半导体设备领域挑战国际巨头的决心和能力,并可能争取舆论支持,从而进一步巩固其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上市1个多月后,国产芯片公司对美国巨头发起“诉讼战”。

8月13日晚间,屹唐股份发布公告称,美国芯片设备巨头应材非法获取其核心技术秘密,并利用相关技术在中国境内申请专利,指控其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侵犯商业秘密,向应材发起诉讼,索赔9999万元。

公告显示,该诉讼涉及一项基于高浓度、稳定均匀的等离子体进行晶圆表面处理的技术,广泛用于干法去胶、干法蚀刻、表面处理及改性等半导体加工设备中,屹唐股份称这项技术属于其关键技术之一。

晶圆制造主要流程

资料显示,在半导体制造中,等离子体通常通过高频电场激发气体产生,由于具备高活性的特点,可以与固体表面(硅晶圆)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实现精密加工。

等离子体的高浓度代指等离子体中粒子密度高,在单位时间内与晶圆表面发生反应的粒子数量更多,同时保证对微小的晶圆表面区域充分发生作用,以实现提效;而稳定均匀更为关键,可以保证同批次的晶圆质量,尤其是大尺寸晶圆表面区域处理效果一致,避免导致芯片报废。

屹唐股份在公告中指控应材通过聘用其全资子公司Mattson员工的形式获取商业机密,称相关员工知晓上述技术并且签署有保密协议,但在入职应材后在中国境内发起专利申请,公开披露了屹唐和其子公司Mattson共有的技术秘密。

该案件目前处于刚刚受理阶段,且屹唐股份也在公告中强调不会对公司经营方面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这种情况下发公告提及诉讼案件颇不寻常。另外,公告亦没有对这项技术属于屹唐和其子公司Mattson提供说明

“为了造势,争取舆论的支持,”一位资深法律人士对我们表示,“他们本意更像是告诉外界, 中国公司可以挑战美国大企业。”

01 市值700亿的国产半导体设备龙头

屹唐股份作为半导体设备龙头,7月8日在科创板敲钟上市,开盘大涨近200%,市值超过770亿元。截至发稿,其最新市值为697.22亿元。

2020年5月、9月和10月,屹唐股份连获三轮融资,被称之为“创投圈现象级项目”。

屹唐股份于2015年成立,由亦庄国投孵化,2016年收购美国半导体设备企业Mattson,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的全球性半导体公司,在中国、美国和德国都设有研发、制造基地,核心业务是晶圆加工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全球的晶圆制造客户提供干法去胶设备、快速热处理设备、干法刻蚀设备等解决方案。

根据 Gartner 2023年统计数据,屹唐股份干法去胶设备、快速热处理设备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全球第二,干法刻蚀设备市场占有率位列全球第九。

需要注意,排名靠前和市场份额并不直接挂钩,其干法去胶设备2023年全球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达到34.60%,快速热处理设备2023年市场占有率为13.05%,干法刻蚀设备2023年全球市场占有率 0.21%。

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6月屹唐股份相关设备累计装机超 4600 台,覆盖逻辑芯片、闪存芯片、DRAM 芯片领域。其中,快速热处理设备单价达到1500万元,干法刻蚀设备单价最高接近2500万元,干法去胶设备单价在700万元左右。

其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2.41亿元、47.63亿元、39.3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81亿、3.83亿、3.09亿元。2024年1-9月,公司营收33.3亿元,同比增长23.89%,净利润4.2亿元,同比增长102.29%。公司预计2024年全年营收45-47亿元,归母净利润 4.8-5.5 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59.94%-85.85%。

客户分布方面,屹唐股份自2021年开始,大陆客户营收贡献逐渐上升,到2024年前6个月,大陆客户的营收贡献占比达到68.1%。

屹唐股份客户分布,来源:招股书

本次IPO计划投入25亿元募集资金,投资于集成电路装备研发制造服务中心项目、高端集成电路装备研发项目及发展和科技储备资金。

屹唐股份在招股书中提示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竞争、产品线覆盖度、贸易摩擦及业绩波动几个方面,其中有关市场竞争部分,屹唐股份强调在快速热处理及干法刻蚀领域,与国际巨头相比市场占有率仍有较大差距。

以干法刻蚀为例,其2023年凭借0.21%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九,而前三大厂商泛林半导体、东京电子及应用材料合计占有83.95%的市场份额。

02 诉讼背后:All in 中国

屹唐股份此次在中国境内对应材发起诉讼实质是Mattson与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存在法律纠纷的延续,导火索是“Mattson14 个月内挖走应材17名资深工程师 ”。

据悉,这些员工能接触到芯片制造流程和技术路线图等敏感信息。

据应材提交至美国司法部门的材料,一名员工加入Mattson前,从应材云存储系统中试图将多个标记为机密的文件下载到个人存储,未果后又转发至个人邮箱,相关内容包括用于薄膜沉积的新型腔体或反应器的 3D 渲染图、详细尺寸和材料成分等高度敏感的技术信息。在加入Mattson后,该名员工用公司电脑登录个人邮箱,获取之前转存的资料。

随后Mattson一一否认了该指控,并于2023年11月对应材发起了同类型诉讼,指控应材挖角其两名前员工,存在商业秘密盗用、违约、诱导违约、不正当竞争及侵占等行为,涉及等离子处理设备技术秘密。

Mattson申明持有的代号为 “Grey Path” 的等离子体处理设备内部结构专利,来源:Mattson

“Mattson与应材都是几十年的半导体设备厂,一直都互相有专利诉讼,”一位半导体资深从业者表示,“泛林、应材之间也一大堆诉讼,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前述半导体从业者表示,Mattson原先主体在美国,现在通过大陆主体屹唐股份对应材发起诉讼,释放了一个信号——All in 中国大陆市场。他对我们表示,“照这个诉讼的态势,可能就是要All in大陆了,这几年可能该迁移技术也都迁移回来了,吸收的也吸收也差不多,无论如何,这个诉讼属于表态吧。”

All in大陆的趋势其实在屹唐股份的客户营收贡献占比中已有所体现。Mattson之前主要服务全球客户,随着被屹唐股份并购,其海外市场份额逐渐从60%以上,收缩至30%左右。

03 芯片知识产权暗战

芯片大厂之间的诉讼一直较为频繁。

过去5年,中微与科林、AMD 与 ADI、Veeco 与中微公司之间都有相关案例,尤其是中微与科林诉讼案,耗时长达13年,直至2023年6月份才有终审结果,堪称半导体行业诉讼的持久战。

“硅谷企业之间挖人很正常,而商业秘密是最主要的保护武器。美国本土企业就很好战,Intel和AMD数十年恩怨,苹果三星亦然。”美国凯腾律所合伙人韩利杰此前在腾讯科技独家撰稿没有人能“杀死”中芯国际一文中写道。

屹唐起诉应材之前,半导体产业的知识产权诉讼,最典型的要属台积电“2nm泄密事件”。

公开资料显示,2025年6月,台积电内部团队在自查过程中,发现居家办公的工程师内网流量异常,访问的多为2nm机密信息,调查结果显示,包括3名台积电2nm试产及6名研发支持部门工程师参与到向日本东京电子泄密事件当中。随后,8月7日,东京电子承认其台湾地区子公司1名前员工涉案,称已解雇涉案人员,并全力配合调查。

台积电“2nm泄密事件”之所以广受关注,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此前日本晶圆代工厂Rapidus官宣启动2nm试产,并将于2027年开启量产,距离其成立仅仅过去3年时间。

公开资料显示,Rapidus与东京电子关系非常紧密,其现任社长东哲郎此前担任东京电子社长。

东京电子作为世界第四大半导体设备商,亦为Rapidus的设备供应商,与此同时还是Rapidus的股东。此外,东京电子还是半导体技术联盟LSTC的成员,Rapidus负责将LSTC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大规模生产。

有观点认为,Rapidus在2nm试产上的突破,与台积电相关数据泄露高度相关,但也有观点认为,Rapidus继承的是IBM的技术路线,且即便是部分工程师被挖角,部分工艺信息泄露,也无法帮助一家企业在行业最先进的节点上快速掌握Know How。

一位接近台积电的资深人士向我们透露,“日本Rapidus是IBM技术,和台积电路线不同,理论上偷了也没用。不过,东京电子和Rapidus关系太深,所以被怀疑。”

除了“2nm泄密事件”,台积电在知识产权上最典型诉讼与中芯国际有关。

2003年,中芯国际上市前夕,台积电在美国起诉中芯国际,称其侵犯多项专利并窃取部分商业秘密,要求赔偿 10亿美元。2005年,双方达成庭外和解,中芯国际同意在六年内向台积电支付1.75亿美元,作为专利授权及和解金。同时,两家公司交叉授权相互专利直至2010年12月。

2006年8月,台积电再度在美国起诉中芯国际侵犯知识产权,称中芯国际违反和解协议,使用不法手段盗用商业机密。最终,2009年11月,双方再度和解,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辞任执行董事及 CEO 职务。

按照当时的协议,中芯国际向台积电支付2亿美元现金及10%股份,台积电承诺不派驻董事、不参与日常运营,同时免除中芯国际在2005年协议中需支付的4000万美元尾款,中芯国际可沿用涉及诉讼的商业秘密及技术 。

在韩利杰看来,关于半导体企业之间的诉讼本质上与制造技术壁垒高有关,“工程师到了新的岗位,不可避免会用到先前的经验,很多经验虽然也属于一种商业秘密,但如果调用脑海中的知识经验,无可厚非,而如果在离职时带走前公司的数据、资料、文件,就可能是构成违法的把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科技”,作者:苏扬,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屹唐股份 应用材料 半导体设备 知识产权 商业秘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