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绝大部分时间,都回归到了和Agent一起探讨需求上
我觉得这是对的
很多年前我们在跑Scrum流程
那时候2周一个Sprint,但实际上只有4-5天开发时间和2-3天测试时间
每每到周四周五,大家都没有任何的任务
因为周四和周五是全天开会的
周四上午是Sprint总结会,开诚布公的总结这个sprint的所有问题,下午是PO讲需求,每一个任务需求大家都坐那一起讨论,一下午根本也讲不了几个,会按照PO的优先级挨个往下走,甚至还有人会质疑PO的优先级
每个需求讲完了,我们都会用一个内网的H5小程序去投票,投需求规模,比如xs/s/m/l/xl
大于m的需求,全部打回让PO继续拆解,直到能拆解到m才会执行
同一个需求,有人会投xs,有人会投L,然后大家就会发言,你为啥投xs啊?
有趣的事情就接踵而至:
有的时候是这个人想的太简单了,没理解对需求
有的时候是这个人有一个巨好的方法,比如他知道一个github项目能立马搞定这个事情,这里面信息就通过会议透明化了
然后晚上大家回去,都会去思考这里面的实现困难,要如何定义如何配合,到周五来了又是一天会
从上午就开始,对于这些任务进行故事点投票,1-8都有
相同的实现方案,有人投的故事点是5,而老手可能会投出2
通过几轮Sprint你大概就知道这个固定的团队,2周时间到底能处理多少故事点,一般需求排到那些故事点后,就不会继续了
那段时光虽然持续开会,但大家的对接效率出奇的高,因为人们对一个事物的理解保持一致性了,所有的困难也因为多人的讨论提前预演并解决,每个团队成员还都有参与感,都在贡献想法在协同工作
后来我待过的任何一个团队,都没有这种氛围了
直到和AI结队后,我似乎又找到了那种一起迸发灵感的时候
时间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不在设计沟通上花时间,就注定要花时间擦屁股
不论是和AI也好,还是和人类也罢,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