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辉哥奇谭 2025-08-16 07:04 上海
把事情做成,同时自己感受到幸福,才是真正持久之道。
「配图摄影 by 辉友Ella」
最近,我特别认可一句话:「把事做成,但别把自己做残。」这句话看似简单,但背后的道理却极为重要,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强调快速成功的时代。
所谓「把事做成」,指的是你所负责的事情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这种外界的认可和成功,本身确实非常光鲜。但如果在追求这种光鲜的过程中,你自己却元气受损、信心受挫、幸福感下降,那么从长远来看,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人生的挑战,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获得意义,另一类是保持幸福。二者都不容易,但也同样重要。然而,我们常常陷入这样的误区:过度追求外界的成功,忽视了自己内心的幸福。尤其是在职业、家庭、自我三者之间失去平衡的时候,更容易让人感到疲于应战。
我见过不少人,为了追求事业上的成功,牺牲了家庭生活和自我成长的空间。结果到了中年,虽然事业上看似成功,但内心却一片荒芜,甚至开始质疑自己的努力是否值得。这种失衡状态不仅给个人带来痛苦,也让家庭成员深受影响。
「疲于应战」和「从容不迫」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状态,而我们显然应该选择后者。真正的成功,从来都不应该以牺牲自己的幸福和内心的满足为代价。外界的成功如果不能和内心的幸福匹配,是不可能持久的。因为任何一件成功的背后,最终依靠的都是人自己。
如果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人自身没有成长,内心无法感受到满足,那么成功就像一个空壳。短期内看似辉煌。但从长期看,却往往会越来越糟。因为内心的不满足和成长的缺失,会导致个体出现各种心理补偿行为,比如对他人的刺激甚至伤害,或者不必要的竞争。这种状态不仅伤害了自己,更损害了他人和环境。
事实上,个体在取得外界认可时,如果内心却充满纠结和伤害,接下来很可能会通过某种方式试图弥补内心的缺失。这种补偿心理,往往导致恶性竞争甚至对他人的攻击。在我观察的许多企业和团队中,正是这种心理上的不满足,导致了团队间不必要的冲突,破坏了整体的和谐与效能。
更进一步讲,如果个人的认知成长和幸福感没有同步增长,即便一时的成功看起来风光无限,这种成功也难以持续。因为任何产品或成果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创造它的个体。如果创造者的内心认知停滞不前,无法产生真正深刻且领先的洞察,那么产品本身就会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此外,如果产品无法传递创造者本身的幸福感与热情,用户也难以获得持久的满足感。
那么,该如何做到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幸福呢?
我认为,人生的关键决策其实并不多,但它们至关重要。这些决定应当遵循一个长期的逻辑,即任何成功,都必须伴随着个人的认知成长和幸福感提升。
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出一些极少的、重大的、明智的决策。这些决策应当清晰地指向你真正热爱的、能够带来成长与幸福的领域。同时,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幸福的习惯,不期待外界的改变,而主动从自己开始改变。不要指望公司或者他人来解决你人生的问题,主动承担起对自己人生的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习惯,例如运动、阅读、冥想,帮助自己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同时,也要有意识地保持与家人、朋友的良好关系,建立起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这些日常习惯看似微小,但长期坚持下去,却能显著提升个人的幸福感与内心的韧性。
当我们把人生的焦点同时放在「改变世界」和「丰富我们自己」这两个最根本的目标上,其他的诱惑就会变得次要乃至微不足道。成功,不再是外界的光鲜表面,而是自身的认知与幸福的共同成长。
最终,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外在的成功应该是内心成长的自然延伸和体现。唯有当你真正享受和热爱你所做的事情,即便是辛劳之时,内心也能充满喜悦与平静时,所取得的成功才是真正可持续的,内外之间才是不割裂的。
所以,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上:
要把事情做成,同时也别把自己做残。做到这一点,其实只是底线。说到底,把事情做成,同时自己感受到幸福,才是真正持久之道。
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如何用「以终为始」做人生重大决策?》
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很多人做决定时只关注眼前的成果,却忽略了长期的幸福与成长。本周末的会员语音,我将和你探讨如何用「以终为始」原则,做出真正可持续的重大决策——无论是感情、职业、投资,还是终身事业,都要同时考虑结果的成功与过程的幸福。那些能影响十年甚至一生的抉择,如果带着长远的视角去思考,你会少走弯路,内外兼得。
本期语音分为四部分:第一、到底什么是「以终为始」?第二、我如何用它做出人生重大决策第三、对大家的建议第四、案例解析
祝你在把事做成的同时,也把自己照顾好。我们也借助AI整理了文字和PPT版本,方便大家理解语音内容。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6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