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娱价值官,作者丨陈桐,编辑丨美圻
生成式AI正在加速重塑各个领域,影视行业也不例外。
2024年5月30日,被誉为“互联网女王”的著名科技趋势分析家玛丽·米克尔发布《互联网趋势研究报告》,将“制作完整电影和游戏”列入“未来5年内AI最可能做到的10件事”。而在6月底闭幕的第30届上海电视节上,AI也成为业内人士热议的焦点,不少制作团队带着AI生成的短剧或样片进行路演,引发广泛关注。
近几年,影视行业对AI的态度经历了从惊叹其发展速度,到忧虑其可能带来的失业危机,再到见证其全面渗透行业各环节、大幅提升生产力的转变。毫无疑问,影视产业正处在一场由AI驱动的巨变前夜。如何处理好与AI的关系、如何有效利用AI、以及如何将积累的技术能力与生态开放出来,促进行业协同合作、共克难题,成为当前影视行业面临的新考验。
重构影视行业生产逻辑
在影视剧生产端,爱优腾等长视频平台已将AI应用于内容策划和后期制作等环节,并初见成效。AI不仅让评估和挖掘优质IP变得更精准,还能显著缩短内容制作周期,成倍提升生产效率。
当前,影视剧备案和开机项目数量较去年同期呈下降趋势,整个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创意新颖、价值突出的作品,这对内容策划和IP发掘提出了更高要求。“好钢用在刀刃上”已成为行业共识。
生成式AI工具的出现,极大提升了发掘和评估好故事的精度与速度。早在2023年GPT-4发布后不久,爱奇艺便启动了利用AI重塑影视内容创作与评估的探索。其内容团队与智能制作产品开发、算法技术团队紧密合作,通过“拉片”方式,为《隐秘的角落》《苍兰诀》等优质剧本进行评级标注。这些剧本被算法团队深度拆解分析,转化为机器可读的结构化信息,成为训练大模型的关键语料。
借助生成式AI能力,爱奇艺制作团队已能利用AI工具提高剧本和小说的阅读效率与评估水平。以往,主创为筛选出适合开发的IP,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阅读动辄数十万字的小说才能做出判断。如今运用生成式AI工具,仅需原先三分之一的时间就能完成三倍的阅读量,效率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该工具还能完成故事大纲提炼、人物关系图谱构建及关键情节冲突检测。在前期策划阶段,即可帮助主创精准预判强情节点和故事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针对性调整,使故事更具吸引力。
类似地,腾讯的AI技术和优酷的“剧本透视”功能,都能深入剧本拆解环节,短短三分钟即可精准剖析场景与人物。芒果TV的分镜大模型可快速分析人物性格转变等逻辑问题,辅助脚本结构调整。结合监测受众情绪、分析行为、捕捉需求,AI从选题策划阶段就能帮助主创和平台把控剧本品质,降低投产风险,深度融入内容生产的前置流程。
除了剧本筛选和二次创作,AI的应用也已深入到制作环节。目前,爱奇艺虚拟制作技术已能大规模应用于原创内容。去年热播剧《大梦归离》中虚拟拍摄镜头累计超3000分钟,从内室到外景,从水岸到山峦……多个场景的逼真效果让这种前沿拍摄方式一度引发热议。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爱奇艺使用虚拟制作技术的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25%。实景结合虚拟制作在商业化剧集中的应用,如同创造了一扇“任意门”,让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更便捷的方式高效发挥。许多过去实景难以实现的内容和场景如今得以落地,为影视行业开拓了更多可能性。
从长远角度看,随着虚拟制作项目增多,平台方也能逐步完善自身的数字资产库。各种高精度的服装、角色、虚拟道具及场景建筑等模型,不仅可用于二次授权,满足后续影视、游戏、虚拟现实等多场景的内容制作需求,同时也能用于训练生成式AI,开发更多未来可用的数字资产,形成良性循环。
让营销和体验更懂“人心”
在营销端,AI正深刻改变影视剧宣发的逻辑与模式。从精准定位受众到生成个性化物料,从创新宣发形式到通过热点内容持续发酵破圈、有效“种草”,在AI赋能下,影视剧宣发正步入“一片一策”时代,借助流量、内容、活动运营,与用户产生深度互动,持续供应剧集热度和话题。
在宣发物料创作上,AI可截取影视画面辅助生成海报和短视频切片,以极低成本生产海量定制化素材。多家长视频平台去年财报显示,AI生成海报的点击率和用户观看时长已超过人工制图效果。
同时,生成式AI技术的飞速迭代催生出各种创新玩法。今年暑期档热门影片《浪浪山小妖怪》上映后,电影官方宣布小猪妖微博角色号启用AI评论功能。用户发布带有#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等关键词的内容或给该账号留言,即有机会收到AI智能回复。这一设计延续了角色人格化运营思路,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低成本、高覆盖的社交互动,强化了观众对角色的情感连接。
2024年春节档票房冠军《热辣滚烫》同样借助AI技术玩出了宣发新花样。上映期间,用户在支付宝搜索“飙戏小剧场”,上传个人照片,60秒内即可成功“换脸”,变身电影主角乐莹,实现“参演电影”的沉浸式体验。
这是国内首次将生成式AI技术应用于电影宣发,依托支付宝底层技术实现大规模用户换脸生成。活动上线后单日吸引近百万用户体验换脸功能,尤其在春节假期,用户将换脸视频分享至社交平台,形成“自来水”传播效应,为电影带来裂变式曝光。
区别于同期影片的路演、直播等常规动作,《热辣滚烫》的AI换脸宣发以低门槛、强趣味性的互动模式,将技术赋能转化为用户共情力,不仅为影片带来现象级流量,更重塑了电影营销的参与逻辑。
更重要的是,传统宣发依赖“买流量+铺渠道”的粗放模式,常导致“高曝光、低转化”的资源浪费。通过分析用户对各类物料的点击、完播率、话题热度等数据,AI可帮助片方动态调整、实时优化宣发策略。近期,《南京照相馆》片方借助AI技术动态抓取影片热词大数据,针对性发布相关历史解读短视频,拉近了观众与影片的情感距离。
在用户体验方面,爱奇艺今年推出了“跳看”功能,利用AI定位剧情点,适配观众高效观看需求。优酷则上线了“AI搜片”功能,覆盖全网百万级影视剧信息,同时整合了数以万亿计的娱乐相关知识词汇。用户可通过多轮对话实现模糊搜索、影视问答及剧情检索,无需具体问题即可满足搜索需求。
这些由AI驱动的个性化交互与沉浸感体验,显著延长了用户停留时长,增强了平台粘性。
破解AI创企成长的“不可能三角”
当前,对于影视产业诸多工种而言,AI的主要作用仍是辅助工作,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但在新一轮产业智能化浪潮加速席卷的当下,一大批以技术创新为引擎、聚焦新兴赛道、革新商业模式的新锐AI企业正在崛起,这将为影视行业未来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将为中国影视行业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在线影视行业能否以开放心态和积极行动,拥抱来自行业内外的变化,特别是拥抱生成式AI广泛应用带来的生产与服务升级,将决定未来行业发展的上限。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多数影视公司的AI工具和产品都离不开与新兴科技企业的合作。例如,爱奇艺《大梦归离》的虚拟拍摄就源于与国内算力领军企业燧原科技的合作。双方基于“燧原曜图™”,共同探索图生图算法训练、视频风格化渲染在影视制作领域的应用,通过生成式AI开发美术设计辅助工具,推动AIGC技术在泛娱乐领域的落地。
然而,伴随着大模型的快速演进和竞争加剧,许多新兴AI创企也面临发展困境。8月12日,在百度AI DAY上,百度集团副总裁袁佛玉指出,AI创企的成长始终面临一个“不可能三角”——技术深度、迭代速度与成本控制三者难以兼得。如何跨越这一障碍,让AI创新价值在包括影视行业在内的千行百业持续落地生根,是AI产业面临的关键难题。
对此,百度智能云正在提供解决方案。其全栈AI赋能方案与实践成果的集中展示,为创企“站在巨人肩膀上”快速发展带来了希望。
在产品迭代方面,千帆大模型开发平台等工具助力创企“加速跑”。成本控制上,弹性算力、MLOps体系、算力补贴三大举措精准解决核心痛点,帮助创企把钱花在刀刃上。对众多AI创企而言,这样的“豪华套餐”如同垫脚石和催化剂,助力其破解技术难题、迈向商业成功。
在当下AI产业发展的关键拐点,生成式AI仍像充满未知可能性的潘多拉魔盒。随着更多创企站上产业进化的前沿,对于影视行业而言,AI未来开启的不仅是成本与效率的空间,更是内容创新的无限可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