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4小时前
小米的草包时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小米汽车在SU7 ultra的交付过程中,因提前催缴尾款并“定金不退”的政策引发了广泛争议。从挖孔机盖的宣传失误,到OTA升级的争议,再到此次“催尾款”事件,小米汽车在面对用户反馈和营销宣发时暴露出沟通不畅、决策混乱等问题。特别是“催尾款”事件,被指责为“草包时刻3”,暴露出交付团队的无能和潜在的霸王条款,将资金风险转嫁给用户。文章分析了此次事件的深层原因,包括市场竞争、产品定位以及小米自身管理问题,并强调用户口碑对于小米汽车在逆风局中的重要性。

💰 **“催尾款”事件暴露小米汽车交付环节的混乱与管理失误**:文章指出,小米汽车在SU7 ultra交付过程中,部分用户在车辆未下线、交付时间未定的情况下被要求提前支付尾款,否则订单取消且定金不退。这一事件被视为“草包时刻3”,暴露了小米交付团队在执行层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反黄牛运动”的过度扩大化,或是高层不合理的KPI设定,导致对用户造成误伤,甚至可能涉及利用霸王条款转嫁资金风险。

📢 **小米汽车在营销宣发和用户沟通上频现脱节与失误**:文章回顾了小米汽车此前在SU7 ultra“挖孔机盖”宣传口径前后矛盾,以及OTA升级突然加入“排位模式圈速考核”等事件。这些事件均显示出小米宣发团队与工程团队、客户反馈部门与真实车主之间存在沟通不畅和脱节,以及决策层的思想混乱,未能有效处理用户情绪和市场反馈。

🚗 **SU7 ultra市场表现不如预期,与产品定位及营销失误有关**:文章分析认为,SU7 ultra在定价和市场接受度上存在挑战,国内性能车市场相对狭窄,且BBA等品牌在该价位拥有深厚的口碑和产品力。同时,小米自身定位更实用的SU7和SU7 Max车型也对其产生了挤压效应。加上“挖孔机盖”事件等营销失误对其口碑造成负面影响,导致SU7 ultra的订单池和新增用户受到限制。

🤝 **用户口碑是小米汽车在逆风局中的关键支撑**:文章强调,小米汽车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用户的偏爱和包容。然而,在“催尾款”等事件中,小米汽车通过玩弄用户情绪,将积极的情绪价值转化为负面影响,这无疑是在动摇品牌根基。在面对市场攻讦和逆风局时,小米汽车更应珍惜和维护用户口碑,而非通过不当手段试图转嫁成本和风险。

💡 **小米汽车的官僚化倾向与管理层失职是问题的根源**:文章批评小米汽车在面对问题时,一线员工可能因缺乏自主判断权而选择“攻略用户”而非“攻略领导”,导致小问题被放大。这种官僚化的管理模式,使得小米在企业管理层面未能给行业带来新气象。文章认为,小米集团的高层管理者应正视用户对其品牌的抬高,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而非依赖“擦屁股”文化。

小米汽车被雷军带得太顺,可能已经打不了逆风局了。

在雷军这个超级销售员的光环下,聪明的草包们把自己隐藏得很好,不过迄今为止还是暴露了三次:

第一次,SU7 ultra挖孔机盖的宣传口径前后矛盾,原本是专注于满足情绪价值的bonus,成了跌口碑的“风味机盖”,整个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和自相矛盾,暴露了小米宣发团队与工程团队的脱节,暴露了宣发内部沟通的不畅;

第二次,几乎与挖孔机盖事件同步,小米推出了1.7.0版OTA,突然给SU7 ultra加了个“排位模式圈速考核”,没有指定赛道的成绩则禁用完整的一千五百马力,活生生把友商刻意营造的谣言“OTA”成了事实。后来在用户强烈反对下,小米深夜致歉,亡羊补牢,推送暂停,已OTA用户会在下次更新中恢复。这暴露了客户反馈相关部门与真实车主的脱节,暴露了决策层的思想混乱、自乱阵脚;

第三次,是最近发生的SU7 ultra催尾款事件,部分下订用户,尤其是选装了挖孔机盖的,在车辆尚未下线,且交付时间给不出准话的情况下,被要求提前支付尾款,否则订单取消,定金不退。该事件暴露了交付团队的无能——无论是因为“反黄牛运动”在执行中扩大化,产生了误伤,还是因为被相关高层制定了不合理的KPI——结果都是无能。

具体到个别用户,如一位抖音id为“happykk”的江苏IP用户所披露的录音信息与质证,该事件甚至可以上升到价值观层面——十分值得怀疑小米汽车刻意制造和利用霸王条款,将资金风险转嫁给用户。

提前催尾款这种事,听起来跟“北京现金王”应该没关系,可它真切发生了。这对网友是一次很好的教育:跟风去捧跟自己无交集的阔佬,结果大多是自找没趣。高帽子你可以递,别人不一定收,好处更不会分给你。对金钱的崇拜只会削弱你的智力——无论是对“北京现金王”的崇拜,还是对happykk这位开“黄牛”的小米准车主的崇拜。

小米催尾款的动机,归根到底当然是关系到金钱,但作为明显自己打自己脸,把白纸黑字《小米汽车答网友问》给吃下去的表现,显得很不常规,很不聪明,甚至很狼狈。

8月11日晚,雷军亲自出马在微博发起投票,表示实际上很强大的YU7标准版老是被误认为丐版,要不要干脆跟友商对齐一下颗粒度,把标准版改名为pro或者max?投票结果显示参与的2.7万人里有1.8万人支持继续叫“标准版”,小米汽车再次完成了一场成功的营销。7月下旬风头最盛的纯电SUV是乐道L90和理想i8,而8月以来催尾款的不利舆论已经发酵到了很高的程度,无论如何小米汽车都迫切需要搞搞新热闹。

然而归根到底,pro解决不了ultra的问题,小米派去江苏IP维权用户家里的3个“有一定层级的人”没能公关成功。8月13日深夜,该用户将镜头对准家里的孙悟空雕像,宣布“小米啊小米,本来我下去一些的战斗欲,是又被你们激起来了啊”。

“草包时刻3”,大概是“草包时刻1”的尾波余韵。

提前催尾款,在之前SU7交付时也有人遭遇过,但是真实用户反馈后大多得以解决,大部分时候他们直接通过销售去跟交付交涉就完事儿了,都没走到投诉这个环节。

而这次发酵的SU7 ultra催尾款事件,已经经过了4轮沟通。

小米相关人员对催尾款的解释是因为“异常订单”,具体表现为,在提前一个月联系客户办理金融分期等必要手续时,客户表现出拒不配合的态度;在官方交流群或其他渠道,客户流露出不想要车的意向。

符合这个标准的准车主确实有,比如更早曝出来被要求提前付尾款的一位ID叫“徐里里”的汽车类up,就在自己的微博里多次发言说车不要了。然而这次的维权用户“happyyk”,不仅没有这类表现,而且在和小米工作人员沟通时都做了录音,明确了自己有能力付款,没有流露过不想要的意向,全程表现得十分冷静理智。在一些网友质疑他是黄牛之后,他索性晒出了自己的黄色兰博基尼跑车,展示自己真开“黄牛”。

从小米刚做手机那会儿,黄牛就如影随形,小米现在做起了汽车,黄牛的存在感甚至更高了。对普通车主来说,黄牛是个很大的困扰,提车周期被拉长,不想等就只能加价买黄牛二手车源。对小米来说,黄牛虽然贡献了很多订单,但如今等车周期已经离谱到半年起步,大大增加了新用户的疑虑和已订车用户的流失率。因此,小米对订单的审核越来越多,转单政策越来越严格——从根本上讲,它是要去反黄牛的。但是相比反黄牛,小米大概更头疼已经尾大不掉的黄牛集体跳反。

在SU7普通版和YU7上,黄牛是问题但不是主要矛盾,因为二手价倒挂,黄牛有利可图,大部分会正常提车。即使没有正常提,“异常订单”坐实成了废单,因为订单总量大,往后排总归能把已经生产出来的车消化掉。

然而在SU7 ultra上,黄牛从芥藓之疾成了心腹大患,因为二手价不再倒挂,五六十万的新车变二手立刻损失10万,黄牛千方百计想把手里的单子取消。小米选择了态度强硬,订单取消定金不退,黄牛群体一部分继续周旋,一部分宁可赔2万也不要到手亏10万,从结果上,都是对SU7 ultra形成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的逆向挤兑。

为什么SU7 ultra没像SU7普通版和YU7一样倒挂?原因大致有三:

1. 国内性能车市场确实比较窄,基本上就像雷军一开始对SU7 ultra做销量预期时的那样窄;

2. BBA在五六十万价位上布置的产品,奔驰E、宝马i7/7系入门、奥迪A8入门,有短时间内撼动不了的行政级产品力和口碑;

3. 自家二三十万的产品表现亮眼,产生了挤压,SU7在内外尺寸上跟ultra完全相同,YU7也同为C级车,它们在性能不差的同时,续航、家用、舒适等几个维度上比SU7 ultra更实用。

其实,清醒一点,SU7 ultra二手价不如新车贵才是正常现象,在同档它甚至属于保值不错的车型。不是SU7 ultra不正常,而是SU7和YU7不正常。

如果非要求全责备,问为什么在纽北创造奇迹的SU7 ultra,没能像SU7、YU7一样在市场表现上创造奇迹,一路顺风局?那么五六月份的“风味挖孔”事件无法忽略,它对SU7 ultra和小米的口碑造成了不利影响——即本文开头提到的“草包时刻1”。挖孔机盖不是产品问题,是营销事故,是宣发和工程团队脱节的结果,而且一向措辞严谨的雷军也推波助澜了一把。

在产品固有的属性限制,以及营销出了严重纰漏的情况下,SU7 ultra没有太深的存单池子和高新增。SU7 ultra有两个基本SKU,5种车漆,3种内饰,4种轮毂,两种轮胎,以及挖孔机盖、碳纤维尾翼、碳纤维装饰件、冰箱、拉花等选装,粗略一算排列组合已经有四位数,更何况在赛道版上架后,各个配置和权益又进行了调整,换句话说因为定制多且前后有差异,积库存都不一定好卖。

不知是不是对积库存的恐惧让小米选择了去push用户,然而,到这个价位的车哪个不是选配多多?这不是你作为车企就应该考虑的成本吗?

顺风局打久了,稍微遇到点逆风,就开始琢磨其他心思,比如让用户来承担风险。这大抵上就是从“草包时刻1”直接或间接导致了“草包时刻3”的心路历程。如果为真,那么小米的确缺乏卖这个价位的车的经验,也没有做好这个价位的服务的能力。

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不断内卷,不断祛魅,以及不断降价。五六十万的车,在使用属性上早已拉满,多出来的溢价就是看品牌口碑和服务,选择了这个价位的客户,愿意因为性价比而给予你更多包容的比例大大减少。

无论是因为反黄牛误伤,还是因为制订了针对挖孔机盖车主的KPI,小米这次得罪了一名用户画像原本和SU7 ultra非常精确的车主,而且被全网直播了。你前前后后四次无效沟通,暴露出来的敷衍、内部推诿,顺带着你那个对用户精确到小时,对自己缺乏约束,甚至没有乙方的条款,一起展示在了网友、友商以及小米自家用户面前。一时间真真假假的信息,关心或偷着乐的声音满天飞:

“北京现金王这么承担不起,临时改条款?”

“不对,没改条款,条款原本就赋予了小米单方面行动的权利。”

“已经有车主去法院了,但是一起诉小米就用管辖权拖延。”

……

到了这个价位,要是品牌真跟车主打起了官司,甚至委屈的败诉都好过强势的胜利——你跟用户玩心眼,用户要跟你斗智斗勇,你是在卖六十万的车,还是在搞拼多多的差5毛提现500?

不止是SU7 ultra,现在包括整个小米体系的车型,在2025年依然能够卖得火,不是因为性价比,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情绪价值。

跟客户玩心眼,正情绪价值变成了负情绪价值。这是在挖品牌的根基。

归根到底,这件事的本质就是有不少交了定金的用户毁约,不想提车——简化到骨骼,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在汽车行业里并不算很罕见。

正常思路是积极协调其他用户提前取车,或者就这么库存着,选择时机再以各种名义卖出去。你小米倒好,顺风局打习惯了,结果库存成本一分都不想出是吧?好处想全占,成本和风险全都不想担。你以为你这是新质生产力,互联网先进思想?不,钱货两讫是公序良俗,不要学房地产,来破坏汽车行业,创新出一个“期车”来。抛开一切话术,矛盾的实质是货我给不了,钱我又想要。

北京现金王不会因为库存车就生死存亡,因此该走零公里二手车就走,该不停卖展车就卖——宁可得罪客户也不触线,你还真把自己当华为啊?华为不要零售客户了它还是华为,你小米没了零售客户你是什么?

小米不能忘记是谁把自己抬高到了这个位置,是用户,千千万万个普通用户,相当一部分可以被称为“米粉”——或许此前他们给了小米太多包容,甚至让一部分小米集团的管理人员产生了有恃无恐的错觉。

订单异常的解释权在小米,小米有权利要求车主提前付尾款,如果这是为了防黄牛的,归根到底是为了保障正常用户提车,那么,为什么搞了四次无效沟通?无论这位happykk是不是黄牛,在他清晰表述了自己作为准车主的合理诉求后,就应该启动对用户应有的服务。

小米的相关负责人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前一两次沟通足以搞清楚对方是真心想提车,你还在坚持不提前付款订单取消定金不退,还在让交付专员跟客户讲分期付尾款,就为了完成KPI,给自己或是更高的领导一个交代。

如果一个员工这么坚持,可能是因为他很珍惜这份工作,如果换了几个员工都这样,说明是管理层有问题。

有基本理智的人都知道,要正视小米带给中国汽车市场的新气象,以及在德国、英国、日本、北美树立的中国汽车工业新形象。但这份赞誉是给工程团队和产品团队的,不是每一个小米员工都有资格与有荣焉,有些管理者创造的价值不如一个普通小米用户,他的自我感觉良好,只是以为他搞砸的时候有人帮他擦屁股罢了。

从企业管理层面,小米没能给行业内带来新气象。小米和华为都是有实力又有手段的企业代表,然而一旦中高层有人或蠢或坏,一个点带一条线一大片就会沦为官僚主义狂欢场。小米汽车也在变得官僚,直接面对用户的一线人员不敢根据自己的判断向上汇报争取,甚至不敢有自己的判断,即使被客户戳中“就是要给领导一个交代”,在面对一个明显脑子很清爽,而且还比较有教养的客户,他选择了攻略用户,而不是攻略领导。

客户把你当人看,你待自己是工具,是肉喇叭,于是最后终于走向了熟悉的剧本:无事生非,表示遗憾,无能为力,小事化大。

截至8月14日,该维权用户仍然在抖音上发声,对被限流表示不满,要求小米讲清楚给他“扣个异常订单的帽子”到底是误伤还是错误?并且宣称有非常多的人给他反馈,显示出“凡是选择了挖孔机盖的车主,在7月中下旬,几乎全部被催款……有的人补交了5万或10万,有的人选择了全款”。

此外他还展示了一张所谓“内部员工沟通”的截图,小米汽车的员工也觉得这事儿做得不对。

小米汽车上市以来,被360度全方位检视,被围追堵截,被造谣,被放大制造了很多伪命题,有的还传播得挺成功,深入吃瓜众的人心,比如板凳,比如信号,比如打滑。

小米的车品质有没有问题?当然是有的,早批次座椅填充太薄,后来暗改;做不好自家手机蓝牙钥匙的优化,去前后备箱取个物,在后排给娃系个安全座椅,锁车报警比谁都急,逻辑宛如智障;ADB大灯非常迟钝,让人不敢信任,内后视镜防眩目的触发条件形同儿戏……经常有黑子喷小米是组装厂,非要说的话,小米即使有车辆机械素质和能量管理效率的核心技术,也有在这些问题上的组装厂的劣势吧?

在面对市场竞争的攻讦时,希望从雷军以下每一个管理层成员都搞清楚一个基本事实:很多跟小米一样优秀的车卖得不好,甚至倒了停产了;

而小米汽车没倒,还卖得很好——不是因为水军给力,而是车主偏爱和包容。

当流量反噬,打逆风局时,小米唯一能倚仗的也只有车主口碑。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小米汽车 SU7 ultra 用户维权 交付问题 汽车营销 品牌口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