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3小时前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向宏:具身机器人数据是世界级难题,仍需加入AI智能体技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数据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国家数据局指出,算力总规模全球第二,数据企业数量超40万家,数据产业规模庞大且快速增长。隐私计算作为数据产业的重要分支,市场规模稳步提升。专家认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NDI)将是未来30年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强调掌握数据流通、模型算法、标准规范等软基础设施话语权的重要性。文章还探讨了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数据要素的挑战,特别是通用性数据和 Agent 智能体在机器人应用中的难题,以及数据采集、清洗和利用的复杂性。蚂蚁集团在隐私计算领域持续投入并推动开源,其“隐语·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社区”旨在通过多技术路线融合,为各行业提供一站式、可验证、可互联的数据流通技术底座。

📈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NDI)引领未来经济增长**:专家指出,继30年前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后,未来30年经济增长将依赖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NDI)。通过掌握数据流通应用模型算法、标准规范、机制设计等软基础设施,以及网络和算力等硬基础设施的研发主动权,中国有望培育出一批全球领先的数据相关企业,从而引领全球经济发展。

🤖 **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数据挑战严峻**: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面临两大世界性难题:一是“非线性的公域数据”,有限的数据和模拟仿真难以满足无限的场景应用需求;二是“泛化性数据”和 Agent 智能体在机器人中的知识能力缺失。例如,机器人摔倒后如何自主爬起,需要海量的力觉、嗅觉等数据,且数据采集、清洗和利用都极为困难,关键在于数据量仍然不足。

💡 **隐私计算驱动数据要素市场新增长**:大模型和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双重驱动,正使隐私计算进入新的增长周期。技术应用正从合规驱动转向价值创造的深度渗透。技术提供商的竞争关键在于技术路线分化和场景适配性,同时商业模式正从“卖软件”转向“结果付费”或数据分润,以破解商业化瓶颈。隐私计算已成为激活数据要素市场的“智能连接器”。

🤝 **蚂蚁密算推动数据可信流通与开源社区建设**:蚂蚁集团旗下蚂蚁密算通过“隐语·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社区”的扩容,整合隐私保护计算、可信数据空间、数据元件、数联网、区块链、数场等六大技术路线。通过开源代码、共建标准、共创场景,为医疗、金融、城市治理、制造等领域提供一站式、可验证、可互联的数据流通技术底座。蚂蚁集团在隐私计算领域拥有大量专利,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其技术核心已全部开源,链接全球开发者,推动数据要素安全流通。

🔗 **可信数据空间:解决数据安全与合规的关键平台**:可信数据空间被视为一种平台服务,而非单一场景。蚂蚁密态可信数据空间通过底层密态计算枢纽和上层密态可信数据空间,为行业提供基于技术信任的数据融合应用服务。它能够提供数据的全链路密态保障和全流程可信管控,确保数据不泄露、不滥用,并解决客户数据安全和合规问题。相关可信数据标准仍在建设中,技术也在不断突破。

数据正在成为AI时代新的生产力。

8月14日,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当中,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同时,2024年,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40万家,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17%;此外,2024年,全国数据市场交易规模预计超16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在数据产业当中,隐私计算和数据要素发展前景广阔。ID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隐私计算平台市场规模达9.8亿元,同比增长10.1%。

8月14日举行的蚂蚁隐语“可信隐私计算开源社区”三周年活动上,北京交通大学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国际研究中心教授张向宏表示,过去30年前,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诞生出微软、苹果、特斯拉等一大批跨国公司。那么,下一个30年增长就需要国家数据基础设施(NDI),通过掌握数据流通应用模型算法、标准规范、机制设计等软基础设施制定的话语权,网络和算力等硬基础设施研发的主动权,培育一大批全球领先的数据资源、数据技术、数据服务、数据应用、数据安全、数据基础设施企业,从而引领下一个30年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

会后交流时,张向宏对笔者表示,相比于算力和网络基础设施,当前数据基础设施的共识远没有达成,这确实是客观现实挑战。但过去一年,数据基础设施已经从认识到理论再到实践,进步非常快,未来仍需要不断探索数据基础设施价值,并解决互联互通、平台搭建、数据供给、应用牵引等问题。

当谈到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数据要素话题时,张向宏表示,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的数据有两类,现在都是世界性的难题,一种是非线性的公域数据,有限的数据和模拟仿真不能满足无限的场景应用;另一种是缺少泛化性数据,以及Agent智能体在机器人当中的知识能力。

张向宏指出,机器人被人一脚踢倒或绊倒爬不起来,需要人帮忙,而这在万千的场景当中的一个动作(数据),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它想要爬起来,需要大量比如力觉、嗅觉等数据,而且从底层数据采集后还要进行清洗和处理,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利用这些数据,这是非常困难的。最关键的是,数据还不够多。

张向宏强调,人形机器人是给一批人服务,一定是通用型产品,未来机器人需要加入更多Agent智能体技术,这是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蚂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安全官、蚂蚁密算董事长韦韬进一步对笔者称,AI大模型来自于人类的供给,当前它还无法与真实世界交互,无法获得真实世界的反馈,这种具身智能不能称之为通用型技术。

韦韬强调,具身智能需要从基础的数据进行训练和反馈学习、迭代反射,然后与环境交互,不断形成强化学习和迭代数据。假如没有强化学习和反馈学习的话,具身智能就只是人类的知识总结和“鹦鹉学舌”,没有真正实现技术突破。

蚂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安全官、蚂蚁密算董事长韦韬

与此同时,隐语三周年活动上,蚂蚁集团旗下蚂蚁密算与中电数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华为技术公司以及北京交通大学等产学研机构共同发起,由“可信隐私计算开源社区”扩容为“隐语·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社区”,将逐步覆盖隐私保护计算、可信数据空间、数据元件、数联网、区块链、数场等六大技术路线并形成多技术路线的融合,未来通过开源代码、共建标准和共创场景,为医疗、金融、城市治理、制造等多个领域提供一站式、可验证、可互联的数据流通技术底座。

韦韬表示,开源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把端到端的工程实现细节与世界共享,这种伟大的模式极大地加速了世界数字化革命的演进进程,这是传统书本知识、技术专利、课堂教育或其他方式之前从来没有提供过的。2022年7月,蚂蚁密算面向全球开发者开源隐语可信隐私计算框架,支持安全多方计算、联邦学习、同态加密、TEE等主流隐私计算技术。而三年来,蚂蚁密算与产学研界的合作伙伴一道,共同将隐语打造成了业内领先的开源社区,从协议、代码到产业落地,以实际行动推动数据流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据悉,蚂蚁集团自2016年起投入隐私计算技术研发,能力涵盖全栈可信技术、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同态加密、差分隐私、机密计算等全谱技术领域,并在可信密态计算、分布式平台、高性能算法等领域取得突破。在隐私计算领域,蚂蚁集团累计专利申请超过1700件,居全球首位;牵头或参与国内外标准超过80项,主导了11项国际标准。

2022年7月起,蚂蚁集团可信隐私计算的核心技术已经陆续全部开源。

目前,“隐语”社区链接全球超2万名开发者、6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70余家产业合作伙伴,并在金融、新能源车险、公共数据开发等领域进行产业落地,为数据要素安全流通提供技术支撑。

2024年6月,蚂蚁密算公司正式成立,由蚂蚁集团副总裁、首席技术安全官韦韬担任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蚂蚁集团隐私计算部隐语总经理王磊出任CEO,意味着密算从蚂蚁集团的“内部支撑技术”,升级为蚂蚁集团科技商业化布局的新板块。

IDC中国市场高级分析师洪婉婷表示,大模型正驱动隐私计算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对于隐私计算市场而言,在生成式 AI 爆发与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双向驱动下,延续增长态势,技术应用从合规驱动转向价值创造的深度渗透。对于技术提供商而言,技术路线分化与场景适配性成为竞争关键,同时厂商从卖软件转向 “结果付费”,通过数据分润机制破解商业化瓶颈。2024年,隐私计算已不仅是数据安全工具,更成为激活数据要素市场的“智能连接器”,在分化中迈向更可持续的增长周期。

韦韬对笔者表示,可信数据空间不是场景,而是平台服务。蚂蚁密态可信数据空间包括底层密态计算枢纽、上层密态可信数据空间两层,为行业提供基于技术信任的数据融合应用服务平台,提供数据的全链路密态保障与全流程可信管控,确保数据不泄露和不滥用。企业对于可信数据需求不断增加,公司也相信未来整个企业数据空间也能够产生突破,保证客户数据合规使用和落地。

“我们整个可信数据空间脱胎于蚂蚁自己的隐私安全枢纽,蚂蚁内部十多个主体之间做数据流通,而且保障整个流通是安全、合规,以及满足各方要求的,我们就是这么建设起来的。”韦韬表示,可信数据空间并非一夜之间演变,而是需要解决客户背后数据安全、合规等问题,相关可信数据标准仍在建设,相关技术也需要不断突破。

韦韬认为,蚂蚁密算经过一年的探索,之前大家认为很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如今已经在行业当中实现验证和落地,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王磊表示,数据要素赛道的核心一定是围绕着数据价值展开的,而数据要发挥乘数效应,一定需要形成可以进行数据融合的数据流通网络,吸引各行业的专业人员进来进行数据价值的挖掘。蚂蚁愿意持续投入前沿技术的研发,并且坚持开源,与伙伴们一起共同把数据要素市场做大。

韦韬强调,未来蚂蚁密算将继续以开源开放的方式,降低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的应用门槛,提供更高性能、更强安全、更低成本的技术方案,落实技术互联互通与产业标准规范,赋能医疗、金融、城市治理、制造等关键领域,促进数据产业的发展。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编辑|盖虹达)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数据要素 隐私计算 具身智能 人形机器人 可信数据流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