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4小时前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赛!宇树科技夺得首金 机器人自主性仍待提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吸引了近280支队伍的500多个人形机器人参与田径、表演、工业、医疗等场景的竞技。尽管部分机器人已实现自主操作,但多数仍需人工遥控,业内人士指出,机器人自主性不足是当前主要挑战,构建通用型世界模型仍需时日。同时,机器人对通信网络提出极高要求,5G-A网络的全覆盖为赛事提供了强大的连接支撑,有望成为未来具身智能发展的重要基础。头部企业正积极冲刺年交付1000台的目标,预示着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加速走向实际应用。

🤖 **机器人自主性仍是挑战,通用世界模型尚在探索。** 尽管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中的机器人展现了各自的技能,但多数比赛仍依赖人工遥控,自主操作能力有待提高。业内专家认为,当前机器人大模型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距离实现复杂场景下的完全自主控制,并构建通用型的世界模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模型和数据仍需大量提升。

🚀 **5G-A网络为具身智能提供关键支撑。** 机器人对通信网络有着极高的要求,低时延、高速率、强安全是其核心需求。本次运动会实现了5G-A网络的全覆盖,其大上行、高可靠、广连接的特性,为机器人提供了类似“神经”的连接服务,能够应对极端流量和实现低时延控制,是具身智能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

📈 **头部企业加速量产,瞄准年度交付千台目标。** 本届运动会特设了工厂、仓储、医院、酒店等实际应用场景赛项,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搬运、分拣、清洁等任务中的应用能力。多家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如禾川科技、乐聚机器人、智元机器人等,均设定了年度交付1000台甚至数千台的目标,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概念验证走向规模化量产和商业落地。

💡 **多样的模型架构与数据策略共同推进发展。** 具身智能大模型是机器人的“大脑”,其发展面临模型架构和训练数据两大挑战。当前主流模型架构包括分层模型、端到端VLA模型和世界模型,各有优势。数据方面,虚实结合,即海量高仿真物理数据与高质量真实采集数据相结合,是提升模型泛化能力的重要途径。


《科创板日报》8月15日讯(记者 黄心怡)今日,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开启正式赛。来自全球的近280家队伍的500多个人形机器人在田径、表演、工业、医疗等诸多场景中同场竞技。

《科创板日报》注意到,多数田径比赛的参赛机器人由人工遥控操作,也有部分可实现自主操作。多名业内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表示,当前机器人自主性不足,仍需要人类不断发出指令、调整纠偏误差行为。构建通用型的世界模型是行业目标,但现阶段适应专业场景都不算容易。

此外,机器人对于通信网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此,赛场内外完成了5G-A网络全覆盖。

▍机器人自主性尚显不足

今日,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500米田径决赛开打。《科创板日报》在现场看到,各个不同尺寸、大小的机器人各凭本事在赛道上奔跑。

有的体型高大,健步流星直线向前,有的则身材矮小步态蹒跚,有的缓慢悠哉散步,还有机器人意外摔断一条手臂,但依然坚持完成全程。

本次田径赛的参赛机器人包括宇树科技、上海卓益得、天工机器人、松延动力、天卓等。最终,灵翌科技(宇树科技北京子公司)以6分34秒的成绩摘得桂冠,“天骄”队(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机器人)以6分55秒夺得亚军。杭州宇树科技以7分10秒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此次夺冠的机器人为宇树科技2025年春晚机器人同款,这也是本届运动会的首枚金牌。

《科创板日报》注意到,在比赛过程中,绝大多数机器人由遥控控制,需要由两名人员陪同进行比赛。

根据比赛规则,机器人的控制方式可以是手动遥控,但仅能采用无线遥控方式,操作人员须在指定区域内进行遥控,同时也可以是完全自主。其中大会规定自由体操、单机舞蹈、群体舞蹈赛项,机器人的控制方式必须是完全自主。

有业内分析指出,遥控操作与自主决策在技术路径上尚未有明显高低之分,前者考验的是本体,后者考验的是大脑。

而要实现复杂场景下的完全自主控制,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开发面临诸多挑战。在此前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就表示,现阶段的机器人大模型还是不够用,仅类似于ChatGPT发布前1-3年左右的水平。

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长,原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创始院长田丰认为机器人自主性不足,仍需要人类不断发出指令、调整纠偏误差行为。

田丰表示,机器人厂商都希望能构建通用型的世界模型,但当下能解决专业场景变化环境中的Solution能力都不容易

“原因是模型和数据还有待提升,数据规模上不去,模型的统一架构还没有。具身智能大模型尚未到达大语言模型的‘ChatGPT时刻’。此外,触觉传感器、灵巧手等核心零部件的成本较高,也对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不少具身智能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大模型。田丰介绍,马斯克、小鹏汽车、银河通用等探索的是纯视觉机器人方案。其他不少企业则结合激光雷达的综合方案。

“像车企会拥有制造业的数据,机器人初创企业缺少行业场景与生产数据,可借助产业投资方的业务资源。比如美团、顺丰、蚂蚁、华为,这样的也可以吸纳一些数据的场景、产业的场景。”

IDC中国研究经理李君兰表示,具身智能大模型被视为机器人的感知、学习与决策中枢,行业普遍将其比作机器人的“大脑”,也是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整体来看,行业正从模型架构与训练数据两大方面发力推进。

李君兰介绍,模型架构当前三大流派:快慢系统融合的分层模型、端到端VLA模型和世界模型。其中,分层模型在工程化与商业落地上具备较快进度,端到端模型在跨任务与跨场景的泛化能力更强,而世界模型则强调对物理规律与因果关系的理解,并具备提前想象与推理的能力

在数据方面,虚实结合是大模型优化升级的基础。行业预计将基于海量高仿真物理数据,结合高质量的真实采集数据,构建坚实的数据底座,从而快速提升智能的泛化能力。

总体而言,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发展已进入关键验证期,但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需在数据、泛化性与成本之间找到平衡。

▍5G-A为具身智能连通神经

北京联通副总经理秦洋在现场接受《科创板日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现场的时候有极大的触动,感受到了硅基生命向碳基生命的交互式的转化。“可能在未来我们几十年再回首的时候,就类似于当年PC机或者看移动电话刚发明的时候,是一个划时代新的开始。”

据了解,本次大赛的核心对象——具身智能机器人,在环境交互、实时决策、精准定位、多机协同等方面对通信网络提出明确和定制化的要求。北京联通完成了赛场内外的5G-A网络全覆盖,借助5G-A大上行、高可靠、广连接的特性,为赛事提供了网络服务。

秦洋介绍,机器人对于网络的需求是远高于人类。“机器人对网络服务就像人的神经一样,它对网络的要求需要低时延、高速率、强安全,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也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中国联通对整个网络进行了全新设计,通过有线、无线的全程全场景全覆盖的网络来构建起机器人来使用的最强神经。”

当前,AI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多模态、跨设备等多样化交互方式重塑个人体验,物联连接数指数倍增长,AI融入核心生产环节、重构生产流程。

此次北京联通在场馆外借助5G-A高中频1:1立体组网,将赛场上下行体验峰值速率分别抬升到4Gb/s和11.2Gb/s;在场馆内,通过LampSite 300MHz超大带宽将网络峰值提升至2.4Gb/s

“我们希望把‘为人而建’的5G-A网络,升级为‘人+具身智能共生’的新一代智慧底座。中国联通推出的5G-A场馆加速功能,为观众保留专属网络通道,同时为机器人预留可弹性扩容的‘第二通道’。无论是开赛后万人参观带来的极端流量冲击,还是后续在机器人领域实现低时延控制与远程连接,5G-A都能应对。”秦洋称。

▍多家头部企业冲刺年交付1000台

此次运动会特设场景赛聚焦实际应用,设置了工厂、仓储中心、医院、酒店四大场景,涉及工厂物料搬运、医院药品分拣、酒店清洁服务等。

田丰连续几届参与世界机器人大会,他表示,相较此前展示的都是概念性验证的场景,而今年领先的企业开始有典型行业场景的动态任务展示,在嘈杂的环境中搬运、换电等任务完成度较高。据悉,今年的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都在冲刺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年度交付1000台。

禾川科技相关工作人员此前对《科创板日报》表示,相较去年,整体人形机器人相关产品订单要提升不少。

乐聚机器人相关负责人也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乐聚的夸父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场景在工业、商服等,今年的交付目标是 1000-2000 台。其中在展厅导览方面落地非常多。目前正在拓展工业场景,包括在料箱搬运、物料分拣、SMT 料盘出库等。

智元机器人2025年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数千台,包括了工业、科研教育、展厅门店等应用场景。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人形机器人 具身智能 5G-A 人工智能 机器人运动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