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付破纪录的路上狂奔后,吉利陷入了一个反思阶段。
吉利发布今年上半年(H1)的财报,在外界看来表现亮眼:
营收首次突破1500亿元,同比增长27%;新能源销量翻倍增长,渗透率已经超过51%。
这份积极的业绩指标,来自上半年创纪录的交付总量,而吉利也由此上调年度销量目标,从271万辆增加到了300万辆。
然而,在财报业绩会上,吉利集团的一众高管,表现更多的是冷静和低调——
不但坦诚吉利还有三大短板,更是向“背刺车主”道歉,还冲上了热搜。
吉利、极氪半年报指标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刚披露了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
公司上半年总营收1503亿元,同比增长27%,创历史新高;其中第二季度的营收为777.9亿元,同比增长28.4%。
其中,上半年的汽车销售收入为1346亿元,同比增长27%,占总收入的89.6%。
大致计算,其上半年的单车均价为9.55万元,较去年同期下滑近1.4万元。
利润方面,吉利上半年的综合毛利为247.19亿元,同比增长24.4%;第二季度的综合毛利为132.82亿元,同比增长23.3%。
对应上半年和第二季度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6.4%和17.1%,同比分别下滑0.3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执行董事桂生悦,业绩会上透露了毛利率下滑的原因:主要是价格内卷有关。
上半年几次全面性的降价,给包括吉利在内的各家车企带来了压力。
不过,他还透露,吉利旗下的高价值车型,主要集中于下半年——例如极氪9X、银河M9等等,所以毛利率预计会在下半年明显改善。
一同受到内卷影响的还有净利润。
上半年,吉利的净利润为94.5亿元,同比下降9.8%,不过核心归母净利润上涨了102%,达到66.6亿元。
这里的“核心归母净利润”,吉利的解释是,指不包含外汇汇兑税后归母净收益、非金融资产之减值亏损及2024年视为出售附属公司之收益及分类为持作出售的资产之减值亏损的归母净利润。
简单理解,就是剔除“意外收入或亏损”后,反映公司真实经营能力的利润。
同时,吉利的营业费用还在增长,特别是在研发方面,上半年的研发费用为73.28亿元,同比增长21.3%。
而现金层面,吉利这个大体系的底气十足,总现金上升到了588亿元。
而在价格战影响下,吉利仍能突破营收纪录,主要是因为其半年来的销量表现惊人。
今年上半年,吉利全系累计销量达140.9万辆,同比增47%,同样是破历史纪录。
其中,新能源车销量为72.5万辆,同比增长126%,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达到51.5%。
拆解销量结构,吉利汽车品牌上半年销量为116.4万辆,同比增长57%,是吉利绝对的交付主力。
其中银河上半年销量为54.8万辆,同比暴涨232%,占吉利汽车品牌的47.1%,占吉利全系销量的38.9%。
而极氪、领克品牌,上半年的销量分别为9万辆和15.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22.3%。
整体上,吉利三个大品牌都呈现上涨趋势,不过是吉利汽车品牌贡献更大,而其高端品牌极氪的增速就相对较缓。
但对应到极氪的财报中,极氪与领克合并后的协同效应,已经开始初步显现。
今年上半年,极氪科技(极氪+领克)的营收为494.5亿元,其中整车营收为420.12亿元,同比增长8%。
公司利润水平也看到明显提升,上半年的综合毛利率为20%,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特别是Q2的综合毛利率达到20.6%,创历史新高。
上半年净亏损为10.5亿元,同比收窄73%;第二季度的净亏损已经减少到2.87亿元,同比收窄84.1%。
△
合并还带来的明显优势是,极氪科技的研发和销管费用在提高。
以第二季度为例,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减少42.9%至21.46亿元,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同比减少9.7%至33.64亿元。
研发费用率、销管费用率分别为7.8%和12.3%,同比分别下降了5.8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
三大品牌的全线销量增长,让吉利上半年已经超额完成原定年度目标的52%。
所以这次业绩发布时,吉利公布了今年的新销量目标,将原计划的271万台,上调29万台到300万台。
不过,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一个前提需要解决。
攘外,必先安内。
坚持“一个吉利”,高管痛悔背刺车主
大家都知道,吉利的子品牌众多,各有特色。
好处是多线并行,品牌多,机遇也多。
但难以避免的缺点是,内部资源毕竟有限,很多时候往往难以维持分配平衡,导致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力量分散的现象,无法兵合一处。
所以,现在的吉利正在抓紧时间整合内部,推进“一个吉利”战略:
去年9月,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发布《台州宣言》,就此开启吉利内部大合并:
先是把几何、翼真并入银河,又在今年2月迅速合并领克和极氪,成立极氪科技。
在业绩会上,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表示,领克与极氪合并的协同效应已显现三大战略成果。
其一,品牌矩阵完成了清晰重构。极氪向上,领克向宽,各自发挥优势。
其二,规模化效应推动研发及管理成本显著降低。
其三,产品周期全面发力。随着极氪9X、领克10 EM-P等新车型上市,以及浩瀚超级电混、900V高压平台等新技术推出,销量和财务表现将会持续提升。
不过,仅仅是将极氪和领克合并,还不够统一,所以已经上市的极氪还要进一步回归吉利——
今年5月,吉利提出了私有化极氪的建议,到7月15日时,吉利宣布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极氪股东可以选择现金退出,也可以选择置换吉利汽车股份。
在这次业绩会上,吉利方面透露的最新进展是,整合稳步推进。
如果9月5日的吉利汽车股东大会、9月15日的极氪股东大会,都通过收购计划的话,那么整体交割工作,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另外,桂生悦也坦诚表示,公司虽然上半年表现亮眼,但仍需要补齐三大短板:
一方面是出口,吉利上半年出口销量为18.41万辆,贡献了总销量的13%,但同比下降8%。
他表示,出口销量之所以下滑,是受到出海组织架构、市场调研和产品短缺,以及产品销售的结构等因素综合影响。
因此,无论是和友商相比,还是和吉利在国内的表现相比,吉利出口的销量都需要跟上脚步。
另一个方面,来自汽车的单价。桂生悦坦言,集团今年上半年的单车均价罕见下滑。
和前面财报当中的分析一致,这是由于吉利高端品牌销量的增速有所放缓,不过预计会随着旗舰车型上市而得到改善。
最后一个方面,吉利总结为品牌建设不足。
桂生悦表示,吉利造车30年间,中国车市几经巨变,而吉利在品牌建设上仍有许多不足。
例如,吉利方面系统性地回应了,过去因产品迭代、价格调整而让老车主感受到的“背刺”:
如果不把产品未来的规划告诉大家,客观上就剥夺了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种情况一旦出现,用户就会有背刺的感觉。
他直言,在这方面,吉利有深刻的经验教训。
而他也在业绩会现场,代表集团向车主表达了歉意,还表示已经启动了系统性整改。
比如8月初,极氪品牌就公布了下半年的改款计划,同时还推出了在售车型限时权益政策,明确未来6个月内无重大升级。
据他透露,这次的尝试,获得了新老车主的普遍好评。
毕竟在车圈里,听劝才是生存之道。
One More Thing
对车企而言,听劝,既指听用户的劝,也指听市场风向的劝。
桂生悦强调,吉利正在积极响应“反内卷”的号召。
不过这个“内卷”,在他看来并不是价格战那么简单。
他认为,真正做到响应“反内卷”号召,还要做好三件事:
学习友商的长处,不说友商的坏话,做好自己的事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能车参考”,作者:杰西卡,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