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也是有趣,大概六七年前,我们这些码字为主的上古“新媒体”处在风口的时候,经常有各种各样的人来“采访”,大家兜兜转转联系到我,中间人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人家介绍。
说“总编”吧,高了;说“小编”吧,浅了;说“老板”吧,算不上;说“老师”吧,也犯忌讳。
然后一家上海的公司里专门对接各种博主的朋友,拉完群后就开始跟人家这么说:这位就是停机坪的“主理人”。
我当时就觉得这词既装逼又中二,有一种硬往脸上贴金的感觉,但也不知道该去反对什么。后来一直延续着,直到如今看到各种主理人的视频段子层出不穷。
但今天早上起床我突然反应过来:其实乘务员才是最应该做主理人的那个人啊!
你看,主理人身份中,有“热爱”,有“生活”,有“品质”,有参与感。
但你换个角度看,客舱主理人,难道不就是指每一个对秩序负责、对细节敏感、对旅客有感知能力,且还敢于坚持原则的乘务员吗?
民航这些年的发展,在过去可能不够成熟的引导下,公众都被“服务”俩字带偏了,乘务员好像一定要是甜的,一定要笑的,一定要满足你所有的期待,才能算是“好服务”。
但其实真正的专业乘务员,还真不是那么的简单。
以前我做空乘时就有这种感觉:乘务长越凶,这航班就越好飞。
所谓“凶”不是指蛮不讲理,是有极高的情商,是在落实好乘务长职责的同时,能够不卑不亢地维护客舱秩序,维护乘务员尊严,简言之,便是既专业又严格,既智慧又果断。
如果旅客的需求,是普通舱乘务员不了解的、不懂的、不确定的,只能去请教乘务长,大部分乘务长会负责任地走过来,自己跟旅客面对面沟通,这样一来体现重视,二来也防止乘务员传递信息有误。
但至少有一半情况,旅客的问题是乘务长也解决不了的,需求也是提供不了的,那在这种时候,乘务长“凶”与“不凶”的差别就体现出来了。
有的乘务长一看自己不能满足旅客,立马弯腰蹲下,眼神真挚富有感情,温柔善良的跟旅客娓娓道来,各自抱歉请原谅,为什么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解决不了、为什么我们没有权限等等。
这种情况下,又有至少一半旅客更来劲了:
“你们公司...”
“你们这些飞机...”
“你们这些服务员..."
“我上次坐你们公司...”
等等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因为他需要有一个发泄的点,看你乘务长这么软弱好欺,不盛气凌人一下岂不是浪费了这机会?而这部分相对软弱的乘务长呢,又极为恐惧这种旅客,声音更加卑微,语调更加孱弱,生怕旅客投诉。相信我,我在航班上见过不知道多少次这种场面。
而“凶”的乘务长则不,有理有据,刚正不阿,虽然表情认真严肃,但会有章节的跟旅客快速的解释:飞机上没有的就是没有,不属于乘务员职责我们确实不知道。
潜台词:请您不要胡搅蛮缠。
每当这时候,那些本想借此问题继续纠缠的旅客大多会被唬住,会愣住,甚至心里还疑惑:咦,我上次坐飞机不是这个局面啊,不应该又是热茶又是枕头的先让我舒服起来,再好言相劝让我不要生气吗。
很多历经岁月沉淀的乘务员都是客舱主理人,她们在巡舱的时候眼神凌厉,安全检查时寸步不让。
她们不需要靠低声下气,不需要低眉顺眼,她们敢于拒绝,勇于说不,她们是秩序的主理人,是安全的主理人,是在你不曾注意的那些时刻,真正会守护你安全的人。
这不是滤镜,也不是培训班教出来的“服务意识”,而是日复一日穿梭在不同航线、不同时区后的沉淀。
你说她们主理的是什么?
不是气氛,不是微笑,不是可笑的旅客好评满意度。
而是掌控和协调整个航班里最难被察觉、但最不能出错的那一切:安全、秩序、冷静、判断力。
所以啊,现在这个词被用得满天飞,从咖啡店到露营地,从话剧到买手店,什么都能“主理”。
但如果你真坐在一个飞跃数千数万公里的飞机上,你会希望那位站在你前方的乘务员,是一个“空乘主理人”。
只要她在那,你就知道这航班一切尽在“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