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热帖 3小时前
[流言板]女儿调汽车座椅压死后排儿子,家长起诉车企索赔遭法院驳回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日,上海一则关于幼儿在车内意外身亡的案件引发关注。一对夫妻因5岁女儿误将座椅调低,导致2岁儿子被座椅压迫头部,经抢救无效身亡,遂将汽车公司诉至法院,指控车辆设计缺陷及警示不足。然而,法院审理查明,车辆用户手册已包含儿童保护装置的警告信息。法官最终认定,父母在监护过程中存在多重失职,包括未给幼儿使用安全座椅,以及放任5岁儿童自行操作座椅且疏于监管。因此,法院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此案也引发了关于事故责任归属和法院判决合理性的广泛讨论。

👨‍👩‍👧‍👦 悲剧的发生:一对夫妻的2岁儿子在一次家庭出行中,因5岁女儿误操作座椅,导致头部被座椅压迫,最终因缺氧缺血性脑病不幸身亡。这一事件的发生令人痛心,也暴露了儿童在车内安全监护的潜在风险。

⚖️ 诉讼与法院判决:父母将汽车公司告上法庭,认为车辆设计存在缺陷且警示标识不清。但法院审理后发现,车辆用户手册已明确包含关于儿童保护装置的警告和使用说明。最终,法院以原告方在监护过程中存在多重失职为由,驳回了其诉讼请求。

⚠️ 监护失职的认定:法院在判决中指出,原告存在多项监护失职行为,包括未为2岁幼儿配备并使用安全座椅,以及放任5岁儿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自行操作座椅,并且长时间未关注孩子的行为动向,未能及时制止潜在危险的发生。

❓ 公众的疑问:此案引发了公众对于事故责任划分、法院判决的合理性以及汽车行业在儿童安全方面的责任等问题的热烈讨论,反映了社会对儿童乘车安全的普遍关切。

虎扑08月14日讯 上海高院近期公开一则法案。

原告宗某1、吴某1系夫妻,育有女儿宗某2(5岁)、儿子宗某3(2岁7个月)。2023年5月1日,宗某1驾驶一辆商务车,载吴某1及两子女出行。10时30分左右,宗某1开到路口等红绿灯时,妻子看到女儿将座位调得很低,转身发现座位压到了儿子的头,此时宗某3在车内丧失意识伴全身青紫。家长遂将宗某3送医院救治,但宗某3经抢救无效死亡,死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

此后夫妻俩将某汽车公司诉至法院,认为案涉车辆存在设计缺陷,且未设置明显警示标识,被告未尽警示义务,请求判令被告公开道歉并赔偿200万元。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查明以下事实:案涉车辆为某汽车公司生产的小型普通客车。车辆《用户手册》中有关于“警告、告诫和注意”的标注说明,并在“座椅与保护装置”中提及“为了降低伤害风险,车内必须安装儿童保护装置”“警告:如果未将儿童正确安置在儿童保护装置内,则儿童可能在碰撞事故中受到严重甚至致命的伤害。”等内容。

法官认为本案中,原告存在多重监护失职:一是未为两岁幼儿使用安全座椅;二是放任幼儿在车辆行驶中脱离监护,让5岁儿童自行操作座椅,且长时间未关注孩子动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JRs认为这起事故是谁的责任?法院的判决是否合理?

来源:微博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儿童乘车安全 监护失职 汽车安全 法律判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