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2小时前
赌徒孙正义,瞄准巴菲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在AI浪潮中展现出惊人的投资策略。从早期错过英伟达的巨额回报,到如今疯狂加码英伟达、台积电、甲骨文,并积极布局ARM和OpenAI,孙正义正试图构建一个从芯片到应用的立体AI生态系统。尽管曾因WeWork等投资遭遇重挫,被称为“行业冥灯”,但孙正义并未因此停下脚步,而是吸取教训,转向投资上市公司以追求确定性。他以阿里投资的成功为蓝本,寻找AI领域的“白月光”,但其投资风格与巴菲特截然不同,更倾向于“大风大浪”式的冒险。孙正义的AI野心宏大,但其生态系统的成功仍面临大公司脸色和独角兽投资风险的双重考验。

💰 孙正义在AI领域的投资策略转变:从早期错过英伟达巨额回报的遗憾,到如今疯狂加码英伟达、台积电、甲骨文等公司,孙正义正积极构建覆盖芯片、基础设施和应用的立体AI生态系统,显示出其对AI赛道的坚定信心和风险偏好。

🚀 ARM的战略价值与孙正义的野心:软银以320亿美元收购ARM,并成功推动其上市,为软银带来千亿美元回报。孙正义不满足于此,正推动ARM亲自下场造芯片,并试图联动上下游,打造一个以AI为中心的深度整合的AI生态系统。

💡 孙正义的投资教训与风格演变:经历WeWork、Katerra等投资的惨痛失败后,孙正义从“行业冥灯”的标签中吸取教训,开始投资上市公司以追求确定性,同时对AI领域的初创公司依然保持关注,但其投资风格仍带有“赌徒”色彩,渴望复制当年投资阿里巴巴的千倍回报。

🌐 AI生态系统的构建与潜在挑战:孙正义正通过投资OpenAI、牵头“星际之门”数据中心项目等方式,全面推进AI生态建设。然而,作为股东的他缺乏决策权,其生态系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其他大公司的合作,并需承受独角兽投资的高风险。

🎯 孙正义的AI目标与方法论:孙正义明确表示要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排名第一的平台公司,其方法论深受投资阿里巴巴的成功影响,即“只谈愿景,果断拍板”。然而,AI领域与早期互联网环境不同,复刻1700倍回报的可能性较低,孙正义的“大梦”能否实现尚待观察。

文 | 数读社,作者 | 卢梭

2024年11月13日,在一场对话中,孙正义抱着英伟达CEO黄仁勋假装痛哭。

原因要追溯到5年前,软银曾持有英伟达4.9%的股份,位列公司最大单一股东。这一年,孙正义以不到4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所有股份,“狠狠”赚了一笔。

如果坚守到今天,这部分股份价值2230亿美元,在孙正义哭的那一刻也值1500多亿。

那将是孙正义投资阿里巴巴之后的又一场经典战役,甚至超越阿里巴巴。可惜,他踩空了,这感觉往往比踩雷更让人难以接受。

孙正义吸取了之前的教训。

软银疯狂加码英伟达,去年四季度持仓1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他再次将英伟达持仓增至约30亿美元。同时一并购入了3.3亿美元的台积电股票和1.7亿美元的甲骨文公司股份。

老黄并没有让孙正义成为韭菜。

最新消息显示,截至6月30日的第一财季,软银净利润达4218亿日元(约合29亿美元),远超分析师预期的1276亿日元,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盈利。

这主要得益于英伟达的贡献。二季度,英伟达股价暴涨46%,为软银贡献了4514亿日元的利润。直接将软银的亏损拉到巨额盈利。

孙正义赌徒般布局AI,收获了巨大的利益,也让过去的频繁受挫迎来了阶段性回报。

AI路上狂奔

如果说巴菲特与可口可乐完成了互相成就,那么孙正义已经在AI领域寻找自己的可口可乐很久。

芯片设计公司ARM是他操盘的关键。2016年,软银以约320亿美元收购ARM,这个价格比ARM当时的市值高出43%,外界将孙正义此举称为“绝命豪赌”。

孙正义对外说,“我将把Arm交易视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交易”,事实证明他赌对了,他亲手推动了ARM的上市。目前这家公司的市值高达1467亿美元,给软银带来了千亿美元的投资回报。

ARM原本是手机芯片的主要巨头,因为其在节能等方面表现突出,在智能手机领域获得了近乎垄断的地位。其本身不参与生产制造,成本极低,毛利达到了恐怖97%。属于一本万利的行业。

但孙正义并不安于现状,在他的规划下,ARM应当是以AI为中心的芯片公司。最新的消息显示,Arm已经决定亲自下场造芯片。

围绕ARM,孙正义试图联动上下游,覆盖半导体、软件、基础设施、机器人、云服务及垂直应用,建立一个“深度整合的AI生态系统”。

英伟达、台积电、甲骨文都是孙正义的重要布局。

通过投资,他积极推动与OpenAI、甲骨文以及“星际之门”(Stargate)数据中心计划的合作,同时还游说台积电及其他企业参与其在亚利桑那州打造的1万亿美元人工智能制造中心项目。

OpenAI则是孙正义在应用层的一大猎物。在ARM上市后就传出孙正义计划投资OpenAI的消息。

2024年,孙正义在一个月内两次投资OpenAI,合计投资了约20亿美元。要知道,这笔投资时,OpenAI并没有启动融资,是在收到要约后,通过内部信宣布允许员工向软银出售自己的持股。

显然,这对于动辄千亿美元大手笔的孙正义,只是前菜。

消息显示,软银正在牵头对OpenAI一轮400亿美元的融资,并计划对其追加300亿美元投资。    

另有消息显示,孙正义真正看重的是“星际之门”项目,这个项目计划投资5000亿美元,在美国建设数据中心和AI基础设施。

由此可以描绘一个基础轮廓,孙正义已经在推进一个从芯片,到基础设施,再到应用的立体AI生态。

这其中,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孙正义目前的投资风格有些变动,他开始投资上市公司。显然,在吃过“独角兽”的亏之后,孙正义开始追求一定的确定性。

行业冥灯

在推动ARM上市之前,孙正义一度想把ARM摆上货架,寻求缓解财务压力。

彼时,孙正义邀请高盛敲定买方,并希望买方能支付约520亿美元。苹果、高通、三星和英伟达都曾出现在谈判桌上,但最终只有英伟达留了下来。

经过多轮谈判,双方谈妥了660亿美元,但高通、英特尔以及各国监管机构出面反对,这次出售最终失败。

之所以要卖掉这个战略重心,关键在于孙正义的多次投资失败。

在瞄准AI之前,孙正义已经堪称行业冥灯。

WeWork是孙正义霉运的开始。这家共享办公的鼻祖成立于2011年,最初向纽约市的创业人士提供服务。5年间,WeWork在全球的23座城市拥有80个共享办公场所,几乎全是大型城市。

WeWork与孙正义的“邂逅”似乎是命中注定。2017年,孙正义成立规模达1000亿美元的愿景基金,这是当时全球最大的VC,彼时,WeWork恰好风头正盛。双方一拍即合。

孙正义对WeWork持续疯狂下注,投资金额超过1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10亿元)。

赌徒上头时,全然不顾场上的形势,他认为自己一定会赢。

孙正义没有看到,WeWork自始至终全靠融资输血,问题百出的管理决策历史和糟糕的财务状况,最离谱的还是创始人亚当诺依曼(Adam Neumann),此人自命不凡,聘员工看星座,为办公室派对请来说唱明星,渴望长生不老,想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亿万富翁,并将公司扩展到火星。天马行空且不切实际的管理风格,是一颗巨大的雷。

拿到孙正义的融资后,WeWork急转直下,加之疫情,工位需求下降,WeWork陷入巨大的亏损状态,最终在2023年倒闭。2019年三季度,由于WeWork,愿景基金巨额亏损,软银也被拖累到出现14年来的首个季度亏损。

孙正义公开道歉表示,自己对WeWork的投资是“愚蠢的”。

但那些年,他的蠢事不止这一个。

建筑创新公司Katerra,利用物联网、机器人等技术,从设计到施工的全套建筑服务公司,曾获得软银等20亿美元融资,最终申请破产。

智能窗口制造商View,主要生产基于电致变色的智能玻璃,获得软银愿景投资11亿美元投资,如今市值只有134万美元。

商品平台Brandless,美版无印良品,软银投了2.4亿美元,已经倒闭。

机器人披萨外卖服务商Zume,软银投资3.75亿美元,如今同样倒闭。

“宠物遛狗”服务平台化Wag,软银投了3亿美元,2025年破产。

知名农业独角兽Plenty,软银领投2亿美元融资,已经破产。

除此之外,韩国最大电商平台Coupang、印度最大的电动滑板车制造商Ola Electric Mobility Ltd.、挪威仓库自动化公司AutoStore,也都给孙正义的投资带来了损失。

这一系列的失败,不只是资金损失这么简单,软银丢掉的是更大的机会。

孙正义曾透露,软银曾在2019年试图投资OpenAI,但最终被微软抢得先机。彼时的软银,正陷入WeWork的泥潭,踩空OpenAI,一正一反损失可能不止千亿。

“白月光替身”

其实,在AI领域,孙正义也依然充满了投资失败。

Builder是最典型的代表,这家公司成立于2016年,比ChatGPT面世还要早六年。创始人Sachin Dev Duggal来自印度,号称是人工智能无代码编程。核心卖点在于其低代码、无代码平台,没有技术技能的用户也能为Android、iOS和其他平台构建定制化应用程序。

2021年,Builder推出号称世界第一位人工智能产品经理Natasha。不仅能与用户沟通聊天,还可根据描述生成代码,一时间轰动全球。

孙正义参与了Builder的投资,然而结果让人大跌眼镜。Builder骗了孙正义,也骗了微软、卡塔尔投资局等等投资者。所谓人工智能无代码编程,都是印度程序员“扮演AI”手写代码,全是人工,没有智能。

孙正义依然上头,依然不想放过独角兽。

今年6月,孙正义曾表示:“我们正在利用一系列初创公司和集团公司来追求人工智能。我们只有一个目标。我们要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排名第一的平台公司。”这其中,初创公司依然是他投资的重点。

根本在于,孙正义在“白月光”阿里身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好处。

1999年年末,孙正义与马云见面,马云回忆道,“我们没聊收入,甚至都没聊商业模式,我们就谈论了我们分享的愿景,这事情就很快拍板了。”孙正义投下了2000万美元,获得了阿里29.5%的股份。

阿里是孙正义真正的“白月光”,只谈愿景,就果断拍板,最终按照巅峰的市值,孙正义拿到超过1700倍的回报率。这笔投资堪称孙正义的封神之作,从知名度到行业地位,都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人按照一种方法论跑通了逻辑,他会持续按照这样的逻辑继续奔跑下去。

因此,一直到现在,孙正义都放不下他的“白月光”,试图找到新的白月光。

但显然无论是ARM,还是英伟达、OpenAI,都没有复刻1700倍投资回报的可能性,孙正义本质上在走巴菲特的路。

孙正义不是巴菲特,他们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巴菲特从一开始就是投资股票,他很少参与自己不了解的赛道,唯一参与的科技公司,只有稳健程度堪比可口可乐的苹果。他也不会重度参与企业经营,只是无情的投资机器。

孙正义截然相反,他所经历的都是“大风大浪”。互联网泡沫时,据福布斯报道称,软银市值从最高下跌了90%,孙正义净资产蒸发了700多亿美元。在投资阿里上,孙正义尝到了暴利的甜头,动辄千倍收益,导致他无法接受缓慢的财富增长。

如今,在AI时代到来前,孙正义做得还是“大梦”,试图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排名第一的平台公司。可孙正义所设想的生态,除了ARM,他都只是股东,没有决策权,只能游说的方式促成合作。孙正义虽然野心大,但他的大平台能否成功,要看大公司脸色,还要忍受独角兽的“十赌九输”。

他所设想的目标,最终可能只是演变成一场二级市场的投资回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孙正义 软银 人工智能 AI生态 投资策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