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7小时前
王兴兴的最佳拍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介绍了宇树科技联合创始人陈立在公司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作为技术极客王兴兴的大学同学和合作伙伴,陈立凭借其在市场、B端、G端及海外销售方面的丰富经验,成为宇树早期商业化的重要推动者。文章回顾了两人深厚的同学情谊和共同的成长轨迹,强调了陈立在团队搭建、市场拓展、销售以及客户对接等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在具身智能公司面临商业化落地挑战的当下,陈立的角色愈发凸显,他带领宇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显著的海外市场份额和持续盈利的成绩,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陈立是宇树科技的联合创始人,与技术核心王兴兴是大学同学兼至交好友,两人在技术与商业化上形成互补,是宇树科技早期创业成功的关键搭档。陈立拥有丰富的B端、G端及海外销售经验,这为宇树科技从创立之初就面向全球化市场奠定了基础。

🚀 陈立在宇树科技的早期发展中,承担了市场、销售、以及售前售后客户对接等关键商业化职责,成功将技术产品转化为实际订单。他曾放弃海康威视的稳定工作,与王兴兴一同创业,并在2017年宇树发布首款四足机器人Laikago后,将重心完全放在商业化落地,为公司带来了高校、研究所及企业实验室等机构的订单。

🌟 宇树科技的商业化成就离不开陈立的努力。他不仅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23年全球销量市场份额接近70%,2024年更是达到69.75%,同时在ToB和ToG销售方面也表现出色。宇树科技的客户结构多样,涵盖高校、科研机构、AI公司以及公安、消防等多个领域,陈立的销售能力有效契合了这些客户需求,使得宇树科技成为机器人行业少数实现连续五年盈利的正向现金流企业。

📈 在当前具身智能行业“卷订单”的竞争格局下,陈立所代表的商业化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随着投资人更加关注场景匹配、规模化和ROI,像陈立这样能够实际驱动订单增长的商业人才,成为企业能否在残酷洗牌中生存下来的关键。产业资本如京东、美团的积极介入,也正是看中了宇树科技在商业化落地方面的实力。

“王兴兴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人。”随着宇树开始A股上市辅导,越来越多投资人向我们聊起宇树往事。当中一个名字被多次提起——陈立。

陈立,宇树科技联合创始人。外界可能不知道,他负责市场,是宇树早期商业化的关键角色,与技术极客王兴兴堪称最佳拍档。

两人渊源深厚。既是宁波老乡,又是大学同学——从本科到硕士,从浙江理工大学到上海大学,交情匪浅。早在宇树创立之时,陈立离开海康威视,带着丰富的B端、G端及海外销售经验加入。

眼下,商业化摆在所有具身智能公司面前。技术你追我赶,谁能搞定订单,愈发攸关最后生死。

王兴兴背后的人,大学同学,联合创立宇树

王兴兴与陈立之间有着相似的成长轨迹。

一位来自浙江宁波的余姚,一位来自于浙江宁波的慈溪,中学时代都偏科。王兴兴曾提到自己上学时英语不好,爱好动手做航模之类的小发明;陈立中学时代同样偏科,但对科学情有独钟。

高考升学,他们都考入浙江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学院。时隔四年,两人又同样考入上海大学读硕士。由此,两人成为相伴多年的同窗好友。

王兴兴痴迷做机器狗,陈立见证着他的成长。在那个波士顿动力的液压四足机器人占领市场的年代,王兴兴在上海大学实验室里用电机驱动方案做出了四足机器人Xdog,并在2015年的国家级机器人大赛中拿到二等奖。

几年同学情下来,让王兴兴和陈立对彼此的优势很熟悉。2016年,刚入职大疆的王兴兴“意难平”选择辞职创业,很快就向颇具商业天分的老同学陈立抛去橄榄枝。彼时,陈立正在海康威视上着班。

那一年,王兴兴26岁,刚拿到一笔几百万的种子轮投资,处于搭建团队撸起袖子干的阶段。即便如此,陈立还是放弃了稳定且待遇不错的工作,选择奔赴同窗王兴兴。

2017年10月,宇树发布四足机器人Laikago,后来很快拿到来自高校、研究所及企业实验室等机构的订单。陈立的工作重心也正式从产品开发转到了商业化落地上,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陈立一手抓起销售部、市场宣发及售前售后客户答疑和对接等工作。

一个重要的转折发生在2020年,陈立带着机器狗去北京参加完服贸会后,接到了一通意外的电话——央视春晚导演组邀请宇树机器狗登台表演。

此后,宇树的一轮轮融资也接踵而来。创投圈记忆深刻的是宇树从2022年开始的B轮系列融资,身后挤满了长长的投资人队伍。自此,投资圈熟悉了王兴兴这位90后的名字。

其实这些热闹的融资过程中,不乏陈立身影。一位约在2023年接触过宇树的投资人记得,当时他们来聊投资,负责对接的便是“副总”陈立。

扛起宇树商业化重担

投资圈有个不成文的共识:一个创业团队中,除了有产品技术人才,还要有搞得定市场的人。

这一共识在许多创业公司中印证。正如为人乐道的携程“四君子”创业之时,梁建章、沈南鹏、季琦、范敏各按特长分工,作为连续创业者的季琦承担起业务开拓与运营管理。

宇树B轮前的一位投资人向投资界聊起,陈立就是团队中那位能扛起商业化的人,“他(陈立)在海康威视的时候做过海外销售,所以宇树一开始就是面向全球市场。

陈立

一路走来,宇树在海外市场留给同行深刻印象。

2023年,宇树的全球销量市场份额接近70%。2024年,宇树四足机器狗全球销量达2.37万台,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69.75%。截至2025年7月,其四足机器人规模化量产后的全球销量占比为60%-70%,大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业务范围覆盖全球5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海外销售经验,作为联合创始人的陈立ToB、ToG销售能力也很强,这又很好地契合宇树的客户结构。

王兴兴曾对外界透露,宇树的B端客户多样繁杂,包括各种公司、科研机构、AI公司等。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3月至2025年7月宇树科技的逾170笔中标结果公告,覆盖高校、中学、实验室、能源、公安、消防等多个领域。其中作为G端客户的高校撑起了宇树的订单主力。

或许从王兴兴创业选择陈立那时候开始,宇树的商业化方向就埋下了“草蛇灰线”。外界能看到的是,宇树连续五年实现盈利,成为机器人行业少数的正向现金流案例。

机器人都在卷订单了

行至当下,“陈立们”含金量在中国具身智能竞赛中不断上升。

毕竟,商业化落地是所有具身智能公司绕不开的困境。自爆红以来,人形机器人都面临着能否大规模商用的质疑,“大脑”泛化能力有限、硬件价格高、数据集获取难度高、结构设计待优化等痛点始终伴随。

“FOMO”情绪燃烧过后,投资人愈发关注这样的关键词:场景匹配、规模化、成本、ROI……不约而同地,头部机器人企业都在“卷”订单了。

犹记得8月11日,智元机器人宣布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标的的项目合作,成为国内首个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商业签单案例;稍早前,智元、宇树中标总标包1.24亿的中国移动旗下公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

此外7月20日,优必选中标觅亿汽车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中标金额达 9051.15万元。而在不久前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银河通用宣布其展示的商超值守机器人已经获得100家门店订单,计划于年底前实现全国范围投用。

晒订单,成为机器人赛道最新一抹风景。

松延动力近期宣布,2025年7月松延动力实现量产交付105台人形机器人,交付总量环比增长176%。据悉,参加北京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后,松延动力一个月内收获意向订单超过2000台。此外,还有来自广东的越疆机器人、乐聚机器人、众擎机器人都对外释放了交付订单的好消息。

因此我们看到,最近具身智能融资里面,诸如京东、美团这样的产业资本比以往的财务投资机构更为积极。因为,他们不止带来资金,还有订单。

“今年上半年,个人感觉人形机器人产业非常火爆,相关整机厂商及零部件厂商,平均每家企业至少有将近50%-100%的增长,这对整个行业来说都非常少见。”王兴兴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聊起了这一幕。

这里终将会经历一番残酷洗牌。比拼到最后,往往会回归最朴素的商业本质——只有源源不断拿到订单的公司才能活下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投资界”(ID:pedaily2012),作者:冯雨晨,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宇树科技 陈立 具身智能 商业化 机器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