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万茜刚得到“主流奖项”金爵奖的肯定,没想到得奖后的第一部作品竟然是短剧。很多粉丝不理解,说她“自毁前途”,明明已经升咖,却要“降级”。
传统影视剧市场,快被短剧击垮了?
一边电影市场遇冷,截至8月12日,尽管有“爆款“《南京照相馆》贡献了23亿,今年暑期档的票房仅有87亿,专家预测能“破百”就不错了。这一成绩甚至不如十年前。
另一边,短剧市场却热闹非凡,多部短剧实现了口碑和收益双赢。比如,7月初上映投资4000万的《朱雀堂》,仅在爱奇艺上已经分账2000万,在腾讯视频上的峰值热度为2.3万,上映不到10天分账就破了千万。
《朱雀堂》还要一个看点是女主演“万茜”。6月份她刚得到“主流奖项”金爵奖的肯定,没想到得奖后的第一部作品竟然是短剧。很多粉丝不理解,说她“自毁前途”,明明已经升咖,却要“降级”。
其实,明星演短剧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八妹跟娱乐圈、投资圈的几位朋友谈论过此事,大多数人笃定,别把短剧不当干粮,未来很多“大牌”“顶流”都会去演短剧。
原因很简单:资本扎堆,再大的腕儿,也要“跟着钱”走。
1.刚拿影后就演短剧,万茜“自毁前途”也要抢刘晓庆饭碗?
6月21日,万茜凭借电影《长夜将尽》在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主竞赛单元最佳女演员,荣获金爵奖。
上影节是中国唯一的A类国际电影节,从规格上来讲,跟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的格调是一样的。所以得奖时,万茜十分激动,当场泪洒舞台,说:“爱电影,永远爱!一直爱!”
结果不到10天,7月4日,万茜主演的短剧《朱雀堂》就在腾讯视频、爱奇艺两大平台上线了。万茜的部分影迷非常不解:“奖项给你升咖,你却自动降级,不明白怎么想的。”
实际上,她的选择没啥问题,大环境就是这样,能有戏拍就挺好的,何况这个角色很适合她。
短剧讲述了,万茜饰演的歌舞厅老板娘,其实是一起灭门惨案的幸存者,她利用老板娘的身份做掩护,寻求报仇机会。高智、内敛的女强人角色,被万茜表现得相当到位,不算埋没人才。
《朱雀堂》投资4000万,还有腾讯视频、爱奇艺保驾护航,整体的质感也不错。开播当天腾讯视频热度直冲2万大关,爱奇艺热度也破了4500。根据第三方数据,该剧已连续33天占据全网短剧有效播放霸屏榜第一名,并以最高49%的市占率创下短剧品类纪录。
此外,《朱雀堂》剧中还有很多演过电影、电视剧的老演员,近些年资源爆棚的欧豪在剧中也客串了小角色,导演是掌镜过《逆战》《寒战》《长津湖》等电影的资深摄影师谢忠道。
说这些目的很简单,现在演艺圈不止演员,甚至整个行业都像集体搬迁一样,开始拍短剧了。演员层面,趋势已经扩展到“老中青”各年龄段。
4月,74岁“庆奶”刘晓庆上架了她的短剧作品《萌宝助攻:五十岁婚宠》。成绩还不错,首播24小时,全网播放量突破3500万次,而且制片人说了,这部剧表现不差:“投个50万,可能就能赚回来100万。”
68岁喜剧大师潘长江也“下海”了,近日他的首部短剧《进击的潘叔》短短几天点击量破了3亿。情节虽然是“千亿阔太爱上60岁保洁大叔”,但故事不虚浮,人物设定也接地气,很多网友看完之后给了好评。
2025年,还有很多明星入局短剧:
59岁李若彤推出《午后玫瑰》,讲述中年女性重返职场,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倪虹洁在年初首次担当监制和主演的女性题材短剧《夫妻的春节》,短时间播放量超过5亿;37岁舒畅已经拍了《锦绣传》《蛇年大吉之小青渡劫》等多部短剧,热度和流量都不错,被网友称为“短剧一姐”;还有很多“小鲜肉”直奔短剧赛道而去......
也许你会说,这些人都是娱乐圈的“边缘人物”,几乎都被排除在电影、电视剧“主流”圈外,只能去拍短剧。有咖位的“演员”是不会拍短剧的,至少在当下短剧还处于影视圈鄙视链的最低端。
如果按照“无戏可拍”才去拍短剧这个逻辑,那按目前形势来看,他们更可能真的要去拍短剧了。
2.票房靠哪吒续命,中戏生街头摆摊,电影圈究竟怎么了?
2025年上半年全国总票房为292亿,同比增长23%,看似成绩不错,其实功劳主要来自《哪吒2》一部影片贡献了154亿票房,占比高达52%。
《哪吒2》票房去掉100亿成绩仍属上乘,但上半年电影总票房却将陷入“跌妈不认”的窘境。
本以为暑期档十几部电影坐镇,也能出几个爆款。截至8月12日,暑期档还剩不到20天,除了《南京照相馆》贡献了23亿,今年暑期档的票房仅有87亿,而且“上攻”的势头并不明显。
要知道暑期档票房通常不会差,2015年到2018年普遍在120亿以上,2019年有177亿,就连不方便出门的2022年暑期档也有91亿。
此外,影视圈还有一个现象,“待业”的演员数量不断增加。
今年6月,35岁的男演员史元庭因做“泰山陪爬”登上热搜,陪爬价格为白天699元,晚间799元。他并不避讳职业困境:“上半年我总共只拍了4天戏,因为包吃包住在剧组里住了10天。”
类似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去年刚参加《披荆斩棘的哥哥第四季》的41岁男演员沈震轩在今年三月份被曝转行在深圳开网约车;曾经顶流胡一天2023年8月之后,接近700天没有进剧组;中戏表演系毕业生许鹏发视频称已退圈回老家,接替80多岁的爷爷赶集摆摊......
据业内数据保守估计,北京目前有将近30万演员处于待业状态,影视剧整体开拍率不足10%。八妹询问了几个演员,他们的感受是:圈子里的导演、制片感觉一下子“消失”了,就是不再找拍戏了。
雪上加霜的是,统计数据显示,看电影的“主力军”年轻人不爱去电影院了,2024年25岁以下的年轻观众占比仅有21%。
为什么电影行业要撑不住了?
首先,要“怪自己”。
八妹以前介绍过,一部电影的票房至少是投资的3倍,经过分成之后才可能盈利。
这几年电影圈好大喜功惯了。万达电影董事长陈祉希曾表示,如今1.2亿元都未必能拍出一部合格电影,新一批导演希望挑战工业水准,但拍摄周期也从18个月拉长到三年甚至更久。
投资多、周期长就算了,但拍出来的“东西”,大多数一言难尽。这几年“能看”的电影,一只手能数得过来,以前观众还忍一忍,现在一听说不好看,直接连电影院都不去了。
其次,观众娱乐方式多样化,影院模式已经严重落伍了。
这么说吧,一张电影票三四十元,IMAX甚至七八十,再加上爆米花饮料,看电影小一百没了。两个小时的电影,加上来回准备,大概需要四五个小时。结果还看了一个“烂片”。
而躺在床上,几块钱解锁短剧全集(甚至是免费),爽点密集,节奏快,题材大胆,复仇、逆袭、甜宠、悬疑,怎么爽怎么来。这两种方式,大多数人会选择哪一种不言而喻。
数据也支持大众选择。根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相比之下,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是425.02亿元。预计2025年短剧市场规模将达到634.3亿元,2027年更将突破1000亿元。
短剧围城之下,不止电影圈,连靠着连续剧生存的长视频平台,那也是寒风阵阵。
3.2年圈2亿用户,月发“工资”5亿,大厂都改行推短剧
最近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苹果App Store所有App热度第一是谁?
是抖音旗下的红果短剧。2023年5月,抖音才推出红果短剧,增长速度那叫一个迅猛,诞生一年多月活用户超1亿,然后又用了大半年破2亿了。
7月29日,Questmobile发布数据显示,红果短剧6月的月活用户达到2.1亿,同比增长179%。超过了优酷的2亿月活,首次实现短剧App超越长视频App。
优酷攒2亿月活用了10年,而红果达成这一成就仅用了2年。
目前,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的月活用户规模分别为3.9亿和3.77亿,红果短剧想超越他们俩短时间有点困难。不过,再看看红果粉丝月活增长的趋势,超越只是时间问题:
八妹经历过互联网时代,红果的成功很好总结:
1、免费模式。红果采用免费观看模式,免除用户付费压力,同时通过“看广告解锁剧情”“签到赚币提现”等激励措施吸引用户留存。
2、精准内容定位与爆款作品。内容主打一个“短、爽、快”的电子榨菜感,强冲突剧情+快节奏反转拉满,同时已经打造出十几部10亿级点击量的作品。
3、有个好“爸爸”。抖音平台真的是要流量有观众,要算法有推荐,都没大张旗鼓地推广,就把红果短剧做到2亿月活了。
4、内容“上中下游”全打通。抖音手上还有“番茄小说”作为IP支持,用真金白银签约和投资了一批短视频厂牌加盟,再加上红果输出,形成完整的短视频产业链。现在红果每个月给制作方的分账高达5亿。
现在网上有个搞笑的说法,年轻人被红果吸引已经不稀奇了,连老年人都不爱看相亲节目了,转头都去红果找各种“中老年霸总爱上我”。
趋势如此明显,各大长视频平台早就急了。
芒果2024年将微短剧提升至集团战略层面;腾讯上线“火星短剧社”,主打免费,近期还举办了“2025年腾讯视频短剧节”;百度、快手、京东、美团、小红书等平台都宣布加码短剧.....
最有意思的是,爱奇艺早些年董事长龚宇各种看不上短剧,今年3月他主动承认自己错了,将极速版更名为“ 爱奇艺微短剧App ”,主攻免费微短剧。
总结一下,短剧兴起分走流量→电影、长视频关注下降→长剧剧组开拍减少→演员找不到戏拍,貌似走上一条死胡同了。
思路一转,柳暗花明。
像万茜那样,都去拍短剧啊,演员就业率上去了,多拍点好剧,资本会更多,产业同样能扩大。还有,很多演员最担心演短剧身份“降级”的事情,真是多虑了。
毕竟有戏拍、有钱拿,观众还爱看,谁还有心思操心虚荣心和面子的事情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金融八卦女频道”(ID:baguanvpindao),作者:乌彦祖假正经,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