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公园官网 4小时前
7天,一场风暴!理想 i8「刮骨疗毒」,怒砍两个版本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理想汽车在其首款纯电SUV i8上市一周后,迅速调整了产品策略,将原本的三版本SKU精简为单一版本。这一决策源于市场对Pro版配置不足以及Max版缺失后排娱乐屏的普遍不满,用户用订单数据清晰表达了对“配置拉满”的偏好。董事长李想承认此前的多版本策略是“惯性思维”的错误,并决定回归理想ONE成功的“标配即顶配”模式。尽管此举可能带来供应链和库存的损失,但显示了理想汽车倾听市场声音、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决心,这被视为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重要的战略调整。

🚗 理想i8上市一周内进行重大版本调整,从三版本(Pro, Max, Ultra)精简为单一的“顶配版”,售价33.98万元。这是为了回应市场对早期版本配置不合理(如Pro版缺失冰箱,Max版缺失后排娱乐屏)的批评,以及用户更倾向于高配置体验的反馈。

👍 这一调整反映了理想汽车CEO李想“听劝”的态度,承认之前采用多版本策略是“惯性思维”犯错,并回归了理想ONE成功的“标配即顶配”模式。这种策略旨在简化消费者选择,提供一步到位的用户体验。

📉 市场数据显示,超过98%的用户选择了Max和Ultra版本,入门级的Pro版几乎无人问津,这直接促使了公司对产品策略的紧急修正。消费者用实际购买意愿表达了对“配置拉满”的强烈需求。

⚠️ 快速的产品策略调整对汽车制造的供应链管理和生产计划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可能导致Pro和Max版本专属零部件的库存积压和损失,同时也考验着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体现了纠错的巨大成本。

💡 尽管战术上的修正(如版本调整)很重要,但文章也借小鹏G9和理想MEGA的案例指出,战略层面的失误可能更难弥补。真正的强大在于勇于承认错误并迅速改正,而非从不犯错。

7 月 29 日上周二,理想i8新车发布,共有三个版本,Pro 版售价 32.18 万元,Max 版 34.98 万元,Ultra 版 36.98 万元。

但仅仅一周后,8月5日,理想汽车董事长、CEO 李想也在微博发话了:「听大家劝!咱们不纠结了,以后 i8 只有一个版本,标配即顶配,一口价 33.98 万元」。

理想i8把中间的Max版变成了唯一的「顶配版」,直接砍掉了另外两个版本。

被认为有些执拗的李想,也开始听劝了 | 图片来源:李想微博

李想本人也大方承认,之前搞好几个版本是「惯性思维」犯了错,所以采用了当年理想ONE靠着「一个版本打天下」的策略。

消息发布后,截至发稿,理想港股股价上涨1.58%到102.8港币,最新总市值为2200.83亿港币。

为啥理想 i8 要紧急修改SKU?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李想开始「听劝」?

理想 i8,作为理想家族的第一款纯电SUV,上市之初被寄予厚望。

但一上市,用户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些让人「挠头」的问题:作为一款起步价超过32万的车,Pro版竟然连理想标志性的「冰箱」都没有;而Max版,又缺少了很多人想要的后排娱乐屏。

更尴尬的是,一些核心配置,i8竟然还不如自家更便宜的车型理想L6。这就让很多准备好钱包的消费者感觉「不划算」,心里犯了嘀咕:

花更多的钱,体验反而「降级」了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做出这个决策时,正处于一场巨大的「舆论风暴」中。i8上市后不久,一个关于它和乘龙卡车对撞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讨论,甚至还有关于「理想车主素质」的各种负面话题。

理想i8是理想汽车调整策略后,重回纯电市场的关键一步 | 图片来源:理想汽车

市场的冷淡和议论,很快就反映在了订单数据上。理想自己都承认,出乎他们预料的是,有超过98%的用户选择了理想i8 Max和Ultra车型。

同时,2025年8月4日,汽车博主「孙少军」在直播中,披露理想汽车上周订单数据:理想上周新增订单约13000单,其中i8大定订单达6000单左右。顶配Ultra版占了70%,高配Max版占20%。

这意味着什么?——那个本应是「走量担当」的入门版Pro,几乎无人问津。用户用真金白银投了票,清晰地告诉理想:我们不想要一个「阉割版」的理想,我们要的是那个配置拉满、一步到位的体验。

理想 i8 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更大的内部空间|图片来源:理想汽车

面对这样的市场反馈,理想汽车做出了一个有些惊人的决定:「急刹车」,调整产品策略。

他们想起了自己的「成功密码」——当年,理想的第一款车「理想ONE」之所以能一炮而红,靠的正是「标配即顶配」的策略。除了颜色,所有功能一次性给你,不让消费者纠结。于是,理想i8迅速「回归初心」,将三个版本合并为一个优化后的「唯一版」。

这个「急刹车」的代价有多大?这绝非李想发一条微博那么简单,纠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成本。

因为汽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业产品,其供应链管理以「年」为单位规划。一周内的突然转向,会对生产和供应链造成巨大冲击。

首先,理想一定已经为Pro版和Max版采购了大量专属零部件,可能瞬间变成了「呆滞库存」。如何消化?要么折价处理给供应商,要么只能计提损失,这是一笔不小的浪费

同时,理想突然取消Pro和Ultra两个版本的订单,意味着对应的供应商要承受生产计划作废、已备物料积压、生产线调整的损失。虽然理想是「甲方爸爸」,但这样做无疑会考验与合作伙伴的长期关系。

真正的强大,不是从不犯错

那么,付出了这么大代价,理想i8就一定能成功吗?答案是:不一定。

因为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里,「战术」上的修正,往往很难完全弥补「战略」上的失误。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一个另一个案例:小鹏G9。

2022年,小鹏 G9 被寄予厚望,其产品力本身相当出色。然而,在第一次发布时,因其极其复杂的版本(SKU)和令人困惑的选装逻辑,遭到了市场的广泛批评。尽管小鹏汽车在48小时内迅速反应,推出了简化的「二次上市」方案,展现了惊人的纠错速度和诚意。

小鹏G9是小鹏汽车品牌向上的关键一环 |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但结果如何?这次堪称神速的「战术补救」,并没能扭转G9的命运。它后来的销量一直不温不火,最终没能成为大家期待的「爆款」。

你可能会想,这是不是只有小鹏才犯的错?不,即便是如今的「优等生」——理想汽车,也为此交过学费。去年3月,在理想纯电 MPV 车型 MEGA 正式上市 20 天后,李想发布了内部信,承认产品在节奏、目标两方面出现了判断错误。

这两个案例,都指向同一个核心:在战略层面,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像推倒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引发连锁反应,甚至满盘皆输。

一次失败,是否能够挽救,可能不得而知。其实,与其纠结失败本身,更重要的是面对失败的态度。

李想大方承认,这次理想i8主要是因为团队陷入了「惯性思维」。这句话背后,是一种了不起的品质——诚实。

简单来说,就是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错误。在成长和创业的道路上,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身边的友商,而是那个沉浸在过去成功里,听不进意见的「我」。

真正的强大,不是说你永远不会犯错——因为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真正的强大,是当你犯了错误时,敢于承认「我错了」,并且立刻去改正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理想i8 产品策略 李想 汽车市场 标配即顶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