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15小时前
7月金融数据出炉:M1-M2剪刀差明显收窄 信贷数据略有波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7月金融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8%,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5.6%。值得关注的是,M1与M2的增速之差较前期明显收窄,显示出资金活化程度提升和循环效率的提高,这被视为市场信心提振和经济活动回暖的积极信号。文章还深入分析了信贷数据波动的原因,包括银行“冲时点”行为、企业结算窗口期以及地方政府债券置换的影响,并强调了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衡量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更全面指标的重要性。同时,低位运行的贷款利率表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得到较好满足,融资成本的下降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动力。

📈 **M2增速保持稳健,社会融资规模持续增长:** 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显示出货币供应的稳定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前七个月增量累计达到23.99万亿元,同比多增5.12万亿元,这表明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依然强劲,融资渠道不断拓宽。

📉 **M1-M2剪刀差收窄,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5.6%,与M2增速的差距大幅收窄。这一变化被解读为资金活化程度和循环效率的提高,反映了稳市场、稳预期的政策措施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与经济活动的活跃度回升趋势相符。这表明企业和居民的资金使用效率正在提高。

📊 **信贷数据波动受多重因素影响,需综合分析:** 7月份贷款数据呈现季节性波动,与金融机构半年报披露、“冲时点”行为以及企业结算窗口期密切相关。权威专家指出,应将6月和7月贷款数据合并分析,并关注新发放贷款这一流量指标,以更全面地理解信贷对实体经济的真实支持情况。此外,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对贷款数据短期内产生下拉影响,但长期有利于缓释地方债务风险和释放信贷资源。

💡 **贷款利率低位运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得到满足:** 当前贷款利率持续处于低位,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这表明信贷资源供给总体充裕,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得到了较好满足。一系列旨在优化利率运行机制的政策措施,在稳住银行负债成本的同时,也为银行向企业让利创造了空间,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负担。

🔍 **社会融资规模是衡量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更全面指标:** 随着金融市场创新和直接融资发展,贷款已难以完全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效。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包含贷款、政府债券、企业债券、股票、非标等多种融资渠道,能够更全面地刻画金融总量增长的全景,因此是观察金融总量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满足度的更具分析价值的指标。


财联社8月13日讯(记者 李婷 曹韵仪)今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7月金融数据。数据显示,2025年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狭义货币(M1)余额111.06万亿元,同比增长5.6%。前七个月净投放资金4651亿元。

社融方面,2025年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4.79万亿元,同比增长6.8%。2025年1-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3.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12万亿元。

“7月是传统信贷小月,主要是因为6月末是银行上半年业务考核关键时点,为了追求更好的数据表现,银行往往倾向于推动信贷增量前移。”权威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把6、7月贷款数据合并起来看较为合理。

信贷数据波动如何看?

谈及6、7月信贷数据波动情况,上述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解读称,这与金融机构上半年报表披露和实体企业结算窗口期有很大关系。

一方面,6月恰逢金融机构半年报披露,部分机构会出现短期调整信贷投放节奏、拉高6月数据的情况,这种“冲时点”的做法在以往年份也常常出现,从经营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内在逻辑。

另一方面,6月也是企业半年期经营结算的重要时间窗口,大量企业面临货款回收、债务偿还、资金清算等刚性需求,这种阶段性的资金流动高峰也会反映在信贷数据上。

“贷款数据存在季节特征,对月度贷款读数要综合分析。”权威专家举例,比如,年初开门红的时候贷款就会增长较旺,而7月则是明显的信贷小月,历史上每年7月制造业、建筑业PMI平均水平分别比6月低1.2个、1.1个百分点。”

“新发放贷款是一个流量指标,也值得关注。”上述专家认为,新发放贷款反映的是当期银行实际发放和回收的情况。如果一段时期内,贷款发放量很大,同时回收量也很大,最终从贷款余额增量和增速角度看可能不高,但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也是充分满足的。“从一些发达经济体的实践来看,贷款余额增速到一定阶段后会趋于稳定,但存量贷款滚动续作,贷款发放和回收等流量指标并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均能有效满足。”

“此外,还要考虑到今年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对贷款数据影响较大。”有银行业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会对银行贷款产生置换效应,但长期看有利于缓释地方债务风险。

上述权威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2024年11月以来,全国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规模已接近4万亿元。经过债务置换,此前大量以高息短贷形式存在的隐性债务转化为低息长债,短期看会对贷款增速的读数产生下拉影响。

“长远来看,地方债务置换有助于风险出清和金融稳定,腾挪更多地方财力惠民生、促发展,同时也有助于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流向实体经济。”权威专家强调称。

M1-M2剪刀差明显收窄什么信号?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7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111.06万亿元,同比增长5.6%;广义货币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M1与M2增速之差为3.2%,较高点大幅收窄。

相对于包含定期存款的M2而言,M1中主要包括现金、企业和居民活期存款,以及支付宝和微信钱包等随时可用的“活钱”。有金融业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今年以来M1-M2剪刀差明显收窄,体现资金活化程度提升、循环效率提高,各项稳市场稳预期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与经济活动回暖提升的趋势是相符合的。

上述专家进一步指出,M1主要是企业日常经营周转资金。大企业实力雄厚,资金融通能力较强,通常不需要保持较多的流动资金,更加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相反,中小企业资金融通能力较弱,在正常情况下会预留较多的周转资金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近年来,部分领域出现无序竞争,一些大企业凭借市场优势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并转用于理财,实际上是占用了一部分上下游企业的资金,上下游中小企业为降低财务成本,尽可能地把活期存款等流动资金压降到最低水平,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M1的增长。”专家分析称。

此外,如何更准确的观察金融总量?上述权威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观察金融总量不能只看贷款,要更多观察社会融资规模、M2这些更全面的指标。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创新和直接融资发展,企业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加上政府债券发行扩容提速,贷款作为企业融资渠道之一,越来越难以完整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效。”权威专家认为,人民银行在2010年前后推出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包含贷款、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股票、非标等广泛的融资渠道,能够更全面刻画金融总量增长的全景,相对而言更具分析价值。

该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宏观调控关注社会融资规模、M2增速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没有对贷款提出具体要求,且将社会融资规模前置,也是基于这样的背景。

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是否满足,看哪个数据?

那么如何观测当前信贷供给充裕情况,信贷供给是否充分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

对此,上述权威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利率是资金供求关系的价格信号。“我们可以观察到,贷款利率已经在低位运行了很长时间,这说明信贷资源供给总体是充裕的,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满足度比较高。”

其进一步解释,加上禁止违规手工补息、建立存款招投标利率报备机制、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实施,让利率运行机制更加顺畅,既稳住了银行负债成本,也为银行向企业让利提供了更多空间。

据了解,目前很多地区在推行“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企业融资成本更加透明,有助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融资负担。

多家中小制造业企业也向财联社记者反映,过去贷款利率最高达到6.5%左右,现在只有过去的一半,这对企业盈亏的影响是很大的。同时,融资成本下降对提振预期、扩大需求也有积极作用。

一家东部省份科技企业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这些年一直想更新设备提升产能,但因资金成本压力未有行动,银行对其给予20BP的利率优惠之后,我们立即申请贷款用于启动新生产线,支持更好开拓市场。”

数据显示,7月利率低位运行,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约45个和30个基点。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金融数据 M2 M1 社会融资规模 信贷 利率 实体经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