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眼睛之前,或者是天生瞎子,或者是睁眼瞎,看了但看不见;或者是故意视而不见;或者把自己所见的归到自己习惯的视角里。但所有这些类别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在你肉身所在的地方呈现出来的一切,于你来说是在黑暗中,不在你感觉和意识中有任何呈现。
那么,是什么让你张开眼睛呢?天生瞎子因为治疗好了,可以看见了,或者因为外在的刺激,人有了强烈的意识,眼睛睁开看到眼前的东西,不管有意无意,都无法不看见;或者抛开自己的偏见去客观看待周围的事物等等。 但是后两者如何触发呢?
新奇的经验比如艺术冲击,人生中的挫折,来自现实世界的巨大压力等等。那么睁开双眼会是什么体验呢?艺术以完全迥异于日常的经验让你从熟悉的日常中跳出来,逼迫你无法再回到以前的生活,改一个角度换一个方式,在某一个瞬间,自己的生活有了一个断裂,有了一个重新开始。
物以稀为贵的三个层次
这么多年的投资就是一个从瞎子摸象到睁开眼睛的过程,而睁开眼睛也不得不经历睁眼瞎、熟视无睹的过程。到今天,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跟世界真实的距离慢慢缩小。如此,投资也就变得越来越容易,但也就难以有实质性的认知长进,投资就是持有,等待时间结出硕果,其过程变得无聊乏味。
我美股组合中有一只持股持股比例高达60%的股票,持股理由来自获得诺贝尔奖的社会科学家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的精辟见解:“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而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必然》一书中,对这句话做了更深入的阐述:“我们的注意力是唯一有价值的资源,是我们每个人无需训练就能产出的资源。它的供应是短缺的,每个人都想多要一些。你可以完全停止睡眠,但你每天仍然只是有24小时的潜在注意力,而且绝对不存在任何东西——无论是金钱还是技术——能增加它的总量。潜在注意力的最大值是已经固定了的。它的产出是既定有限的,然而除此以外的其他东西都在变得越来越丰富。既然它是最后的稀缺资源,那么注意力流向哪里,金钱就跟到哪里。”
《必然》这本非投资类书给了我很多投资启示,成为我这几年投资长进的源头。这让我对投资进行了终极思考,得出的结论则无比简单,那就是中文世界谁都耳熟能详的成语:物以稀为贵。其中的“稀”就是稀缺性(scarcity)。稀缺性分为几个层次:一般稀缺性、高度稀缺性和终极稀缺性。在今天的经济世界,由于技术带来的极致规模效应,诸多领域呈现的都是赢家通吃的局面。想在股市里获得高收益率,你必须从终极稀缺性去寻找标的,高度稀缺性都显得平庸,而一般稀缺性就是投资上的失败。思考稀缺性不能仅仅看外部的客观世界,也要看人类自己的主观世界。客观世界的稀缺性一般是资源稀缺性比如黄金、石油等的有限储备,但资源稀缺性的价值则取决于人类需求的程度,如果人类不需要,这类资源即使处于稀缺之中也没有什么价值。主观世界的稀缺性则完全来源于人类自身身心两方面的生物和社会发展,比如生理欲望、时间限制(24小时注意力)等。
成熟的投资者都会深刻体会到,只有经历了地狱式下跌让你处于绝望状态但依旧持有的熬炼才能真正拿住一只股票。没有在一个公司股价跌入深渊时不离不弃,就不会在一个公司股价升入云端时坚定持有。股价在地板时的煎熬,好像农夫辛勤耕耘的汗水,而股价的飙升是秋天收获季节的累累硕果。承受得住“地狱价”的人也能耐得住“天堂价”。不管是在“地狱”还是在“天堂”,不是简单地看价格,而是看到基于人性的基本生意模式的长远和稳定,而有这种透彻认知需要一辈子的人生阅历和永不停步的勤学深思,还有控制情绪的理性训练。价格跌到地板,是市场情绪导致的还是公司的真实,这个判断力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只有来自真正深入认知导致的持股信心才能抵御市场情绪的折腾,“地狱价”不恐慌抛售,“天堂价”也耐心持有,如此才能真正获得一只伟大公司创造的最大价值。
投资策略是发明
投资的精髓真的是“物以稀为贵”吗?建立在这个认知上的投资策略会如何呢?
不管是个人还是机构,其投资策略都是基于假定,虽然看起来是认知,其实是发明和创造。
你何以看到了客观现实的独特一角?你何以基于诸多信息得出了那样的结论?这都是基于个性化的知识储备、逻辑推理能力、想象力和直觉的综合而得出的新观点,依据这个新观点制定出特定的投资组合,看起来似乎是事务性的工作,其实是创造性的工作,做一个优秀投资者,即使在具体做事的琐碎过程中,我们也有值得自豪的地方。
当然,这个创造是不是有价值,需要回到现实印证,毕竟,历史上也有很多创造到了实际世界毫无价值,那些花样繁多的投资策略也如此。
对于投资者来说,首先需要言行一致,自己的实际持股要跟自己对现实和公司的研究结论一致。如果自己买入的公司跟自己研究出来的标的不一致,会在心理上产生分裂,也对持股缺乏坚定的信心。一般来说,成熟投资者不会犯这类幼稚错误,但个人的投资认识处于转变阶段时,这类错误难免,毕竟从旧世界跳脱出来,免不了躲闪退缩徘徊犹豫。脑子里已经是新世界的观念,但双脚站在旧世界中拔不出来。
按照投资策略持股,它是否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猜测呢?随着时间的流淌,投资业绩就会显现出来。猜对了,业绩出色,猜错了,业绩摔跟头,需要修正最初的猜测。客观现实本身非常复杂多面,你可以聚焦头部前沿的创新,也可以看看中间稳住阵脚的业务,再不济也可以看看后头坚守壕沟的。如果要说利润到底在哪里?其实哪个部分都有,只是有丰厚贫瘠之别,有的阶段风头浪尖的最有赚头,有的阶段则移到了中部或者尾端。
而把握何处大鱼成群需要大智慧,而把投资策略当成一种猜测,会让你敢于发明,在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有可能找到大鱼塘,也更有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不要把投资策略看成事务性任务,一定要当作创造发明的事业,这也会让我们对投资更有激情。
这么多年在投资世界的摸爬滚打,我认为基于“物以稀为贵”的假设,致力于找到终极稀缺性的投资标的是可行的投资策略,当然,什么是终极稀缺性也是假设,随着认知深入,具体的标的也会有修正。而这种投资认识提升层次的进程可能会让我们对投资保有永恒的激情。
主客观世界的稀缺性融合
注意力是人类最后一个稀缺资源。有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有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大部分人在失控与可控之间。消耗注意力可以使用免费资源,也可以使用付费资源。在可以选择免费资源的情况下,为何选择付费资源呢?其差别在于体验以及背后的改变追求。
在可控注意力人群中,他们可以在控制自己的情况下使用免费资源,但这类资源带来的体验比较肤浅、轻薄、无聊,都是一些简单的快乐、肉身的愉悦、几分钟热度的冲动、食色的意淫等。而这些人需要深度体验,追求心流、极致体验,锻炼自己的意志、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和感受能力,最终目标是寻求人生的改变和人生的意义。为了这些更高的追求,他们愿意为一些特殊的项目付费,比如健身俱乐部、继续学习项目,体育赛事、音乐剧场,甚至专门为了改变自己的“盗火俱乐部”等等。
对于大众来说,主动安排的旅游,是比较普遍的通过付费来消耗自己注意力的行动,旅游带来的新鲜感,对旅游古迹景点的体验,扩大了知识面,认识了更宽广的世界,可以给人带来丰富的感受,引发诸多的思考,这种丰富的体验给人生带来转变。
所有那些让人愿意付出高昂费用的休闲项目,都有其背后的独特体验价值,而最极致的体验项目除了前述的一些极限运动外,顶级奢侈品如金银珠宝、豪华跑车等也包括在内。
2023年全球旅游人口13亿,相当于2019年的88%,也就是说20%的全球人口会拿出费用用于旅游,旅游这个大众体验的生意成为最值得关注的消耗注意力的途径,而其资金花费的项目不外乎交通、食宿和购物,交通属性简单,饮食太分散,购物则无法区分,只有住宿的酒店和民宿是已经有了全球规模的现成生意,booking和Expedia主导传统酒店的预订和分销,而Airbnb成为全球最大的共享空间服务商,后者以其空间的丰富性,民宿本身成为旅游体验中的新增体验。
人们为了扩大在线世界的空间,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展现更宽广的创造空间,虚拟现实世界成为在线世界发展的方向。当在线世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有动力把离线世界融合起来,让两个世界的互动给予人更多便捷和更丰富的体验,这让注意力的稀缺性和空间位置的独特性结合起来,主客观世界的稀缺性融合起来。扩展在线世界,加强在线离线世界的融合,这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如果在线和离线的结合是基于人的一个基本需求,那这个生意就会有永恒的价值,人存在这个需求就存在,在线和离线结合,集合了两个世界的优势,这个生意就具有永恒性,即使有更好的工具出来,但是因为离线的原子世界是惟一的,更好的工具无法嫁接进去,即使嫁接进去,也只能依靠拥有物理资源优势的玩家。离线与在线融合的生意,具有不可颠覆性,只做在线世界的生意会在数字技术的迭代中轻易被颠覆。在线与离线结合的生意,既有达至全球人口的可能性和接近免费的价格,也有物理世界的独特性,但最关键的是其体验(独特性、丰富性、高峰体验/心流等),这创造了不同于纯在线世界,或纯物理世界的独特稀缺性。
稀缺性的新方向
当前美股的主题就是算力和注意力,而背后的根基是创造力。算力是基础设施,是燃料。注意力是利润来源,或者是节省注意力,或者是收割注意力,但是本质上还是在数字领域耕耘,没有致力于改变物理世界,而最新AI发展打开了数字世界改造原子世界的通道。
AI的发展逻辑,大致来说,先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算力满足算法(也即是各种数据模型)的需要。当算力成就的各种模型达到某一个奇点时,AI应用就变成了落地的工具。当前AI的应用主要在在线注意力的获取,还在数字领域,像META,谷歌等,通过不断迭代提高生产力,还有为个人提供生产力的微软办公软件,也在不断增加功能,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
但是真正能够结合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AI应用会更有价值,AI真正代替人去工作比如自动驾驶、做家务的机器人等,这会是真正的质变,人从物理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真正的自由人,可以最大可能地丰富自己的体验。当AI应用进入在线和离线结合的阶段时,抓取注意力和提供体验的生意会同步发展。
结合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AI应用要看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这一个方面要看特斯拉电动车所占的份额和车主使用自动驾驶技术的意愿,另一个方面要看其它汽车厂商有多少愿意付出专利费在自家产品中配置这项自动驾驶技术。但最关键的是全球有多少国家能从法律上认可自动驾驶技术在道路上的应用。AI技术改造原有的物理世界,在离线领域应用在线的优势,突破人类生理上的局限(从空间的局限、体力的局限中解放出来),这将创造出新世界的稀缺性。但这样的稀缺性不是那么容易创造出来的,马斯克从2016年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梦(完全自动驾驶),但是到今天这个梦还是梦,迟迟不能落地。但不管怎样,如此美好的梦想值得好好期待!
这几年投资思考上的成长,跟挤牙膏差不多,凸显投资进步的艰难,而这里跟大家分享的一些看法,或许很少正确成分,更多则是谬误,请朋友分辨并指正。
2024年8月6日于安大略湖畔
(本文是我在2024年合伙人中报基础上编辑而成,一些数据跟一般读者无关,从而去掉,文中提及的一些公司,不代表投资推荐,只是说明一些观点的案例。文章首发于本人微信公众号。)
本话题在雪球有23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