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召开,参展的机器人企业多达两百家,各类展品上千件。
这次展出的成果,可以直观感受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同时中国机器人产业也迎来了新一轮爆发。
藉此,我们试图关注机器人企业的新生力量——哪些机器人公司今年初创就获投了?
省市分布:深圳领跑,北京、上海、浙江紧随
据IT桔子数据,截至2025年8月,今年刚成立的机器人公司,就有近三十家获得了风投。
从地理分布来看,这些机器人公司高度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技术创新高地,体现了产业集群效应。
尤其是 广东深圳占据主导地位 ,共诞生9家新机器人公司(约占32%),包括妙动科技、猿声先达、灵枢动力、英雄赛博机器人、玉树智能机器人、星灿智能、擎羽科技、半空智能和遥动科技,主要得益于其完善的硬件供应链优势、良好的创业生态和有力政策支持,促使深圳成为机器人硬件研发的热土。
北京有3家机器人新创公司 (约占11%),如大咖机器人、智在无界和灵御智能,都坐落在海淀区,依托海淀强大的科研、人才资源,强调AI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
浙江同样表现不俗,拥有 3 家机器人新创公司,包括杭州慧感智能、杭州乐逸智能和绍兴智鼎机器人,聚焦传感器和清洁机器人等领域。
上海有2家,分别是浩海星空和异力时代,湖南(长沙)有2家——睿浩达和迈驷智驱。此外,安徽(合肥)、重庆、湖北(武汉)、四川(成都)、广西(柳州)、吉林(长春)、江苏(苏州)和山东(淄博)等其余省份各有1家,整体分布较为分散。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公司位于大学科技园区或开发区,如今年成立的智能机器人研发商“睿浩达”,其注册地址位于长沙市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大学生创业基地),遥动科技位于深圳南山云谷创业园。
此外,他们可能还会拿国资的投资,如长沙麓山科投、合肥滨湖金投、深圳高新奇战略新兴产业园区。这也表明 地方政府通过办公空间、基金和孵化器等多层面积极推动机器人产业落地。
总体上,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主导,占总数的约75%,中西部省份(如重庆、四川、湖南)开始崭露头角,但规模较小。这反映出机器人产业的地域不均衡:一线城市凭借人才和资本优势加速迭代,而内陆地区主要依赖特定场景应用(如环卫、特种作业)寻求突破。
投资轮次:早期融资为主,天使轮占比过半
IT桔子数据显示,这些公司普遍处于初创期,融资以早期轮次为主,天使轮是最常见的轮次,占比约60%,金额在数千万人民币至数亿元不等。获种子轮融资的占比约20%,金额通常多为数百万元、千万级,强调技术验证和产品原型。
此外,有初创机器人公司获得战略投资,如灵枢动力(奋达科技投资)和英雄赛博机器人(英雄电竞投资),或涉及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目前仅有个别公司进入Pre-A轮或A轮,如猿声先达(Pre-A轮)和格蓝若机器人(A轮),表明这些企业已初步验证市场潜力。
基于IT桔子数据估算,这些2025年创立的国内机器人公司整体融资总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但过半为“未透露”具体金额。
业务主要方向:具身智能主导,场景应用多样化
在这些2025年机器人初创企业中,业务方向高度聚焦于“ 具身智能 ”(Embodied AI),即结合AI大模型(如LLM、VLM)和物理机器人本体的技术,约七成公司提及此关键词。典型如零次方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针对服务业和教育等)、妙动科技和智在无界(通用智能体,集成运动导航)。
仿生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也是当下的投资热点,包括吉林仿生机器人(多模态感知系统)和智氪纪元(极端环境建造,如水电和核电)。
其他方向包括:
Ø家庭/消费级机器人,如安努智能(家庭AI服务)和遥动科技(智能家居自动开门机器人),星灿智能(割草机器人);
Ø工业机器人,如原力灵机,致力于工业和物流自动化。
Ø清洁机器人,如智鼎机器人(洗地和立面清洁)和半空智能(商业楼宇玻璃幕墙清洁);
Ø传感器和减速器等核心部件,如慧感智能(多模态感知)和灵枢动力(谐波减速器)。
整体而言,这些公司强调 “场景落地” ,从工业(物流、制造)到服务(医疗、教育、环卫),覆盖B端和C端(消费级),但以B端为主。部分公司的消费级产品销售渠道针对的是国际市场,比如遥动科技的首款产品室内自动开门机器人,星灿智能研发的割草机器人,主要销往北美市场。
技术路径上,多依赖顶尖高校孵化(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并融入大模型、强化机器学习和多模态融合,旨在解决传统机器人的痛点,如自主决策和复杂环境适应。
重点分析:融资过亿元的公司与值得关注的潜力新星
有3家机器人公司成立不足一年,但融资总额超过1亿元,从众多新创公司中脱颖而出,值得重点关注。
零次方机器人 (安徽合肥,融资总额数亿人民币+):
作为融资额最高的新机器人公司,该企业由清华大学和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孵化,团队主创成员均为来自清华大学AI & Robot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的00后。
零次方机器人专注于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2025年完成天使轮、天使+轮和天使++轮融资,投资者包括水木基金、同创伟业和合肥创新投资等,今年预计完成500台机器人交付,专注于商业服务场景。
值得关注的是,其快速多轮融资的背后,显示出地方政府(合肥滨湖金投)的极大推动作用。
原力灵机 (重庆江北区,融资总额2亿元):
今年Q1,原力灵机宣布获2亿元天使轮融资,投资者包括君联资本、启明创投和渝富控股。据悉,创始人范浩强本科毕业于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姚班) ,曾任中国知名人工智能公司旷视科技算法总监。
原力灵机聚焦工业和物流领域的具身智能解决方案,集成LLM、VLM和强化学习,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的自主能力,未来潜力在于推动实体场景智能化。
妙动科技 (广东深圳,融资总额数千万美元):
今年4月,妙动科技天使轮获数千万美元融资,由红杉中国、经纬创投和美团龙珠领投。
公司致力于娱乐机器人产品,强调可玩性和智能化融合,针对全球用户,切入文娱市场,避开工业竞争红海,体现了消费级机器人的投资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创始团队兼具大厂经验和海内外名校学历背景,创始人杨硕本硕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专业,导师为李泽湘教授,曾任特斯拉擎天柱项目团队成员及大疆技术总监;联合创始人高建荣曾任大疆教育负责人、高级总监等职务。
除了这些融资巨头,其他值得关注的新公司包括那些虽融资额较低但技术独特或背靠强势资源的潜力股。
例如, 猿声先达 主营智能机器人研发,尤其自研多维触觉传感器产品,投资者包括李泽湘教授体系下深圳科创学院、启高资本、行业巨头柯力传感。
北京智在无界提出模块化端到端架构,实现人形机器人复杂推理,获联想之星等投资。武汉格蓝若机器人专注四足和人形机器人,已形成产品,背靠精锻科技,适用于特种机器人领域。
深圳玉树智能机器人由环卫龙头玉禾田集团发起,聚焦城市环卫和物流,强调“设备+平台+服务”模式,预计将在B端场景快速落地。
此外,吉林仿生机器人依托吉林大学,构建仿生具身智能体系,虽融资小但产学研协同强,值得长期追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IT桔子”(ID:itjuzi521),作者:吴梅梅,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