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13小时前
小马智行Q2成绩单:营收飙75.9%,车费收入暴涨3倍,它离盈利还远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小马智行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成绩单,总营收达1.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9%。其中,Robotaxi乘客车费收入同比暴涨超过300%,车辆总数突破500台。第七代车型在主要城市累计路测超200万公里,量产节奏加快,成本大幅下降。全无人收费运营区域扩大,24小时服务上线,精细化运营提升用户增长。公司在优化运营成本、提升单位经济模型方面取得进展,技术上的泛化能力也构成了竞争壁垒。尽管行业仍处于前商业化阶段,但小马智行的表现预示着自动驾驶商业化正在加速,市场对其前景普遍看好,吸引了更多长期资金的青睐。

🚗 **营收与收入增长强劲:** 小马智行第二季度总营收达1.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9%。尤其值得关注的是,Robotaxi乘客车费收入同比暴涨超过300%,显示出其商业化运营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用户付费意愿和接受度显著提升。

📈 **规模化量产与成本优化:** 第七代Robotaxi车型在与北汽、广汽的合作中,两个月内下线超200台,量产节奏稳定。该车型采用100%车规级零部件,自动驾驶套件成本较前代下降70%,设计寿命长达10年/60万公里,这为Robotaxi实现“跑出经济账”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 **运营范围与服务时段拓展:** 公司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全面开启全无人收费运营,覆盖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同时,广州和深圳率先上线24小时Robotaxi服务,填补了深夜出行市场的空白,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利用率和用户体验。

💡 **技术壁垒与泛化能力:** 小马智行的第七代车型不仅在极端天气下(如台风暴雨)完成了公开运营,还在PonyWorld世界模型等技术架构上实现了泛化能力,能够快速适配不同城市和工况。这种技术上的成熟度和快速适应性构成了其他玩家难以短期复制的竞争优势。

💰 **资本市场认可与未来挑战:** 第二季度,多家国际资金大幅增持小马智行股票,分析师也普遍给予“买入”评级,市场对其商业化进展持积极态度。然而,行业整体仍依赖资本输血,收入规模与高额研发投入相比仍有差距。小马智行需要持续验证其增长曲线,才能将短期表现转化为长期的市场信心。

在自动驾驶赛道的财报季,数字往往比技术更能刺激市场情绪。

8月12日,小马智行交出了2025年二季度成绩单:总营收1.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9%;Robotaxi乘客车费收入同比暴涨超过300%;Robotaxi车辆总数突破500台,第七代车型在北上广深已累计完成超200万公里路测。看起来,这是小马智行距离“规模化商业化”最近的一次。

这一季度,小马智行在产线上的动作尤其激进。与北汽、广汽合作的第七代Robotaxi两个月内下线超200台,量产节奏从爬坡到稳态生产几乎没有拖延。这批车采用100%车规级零部件,自动驾驶套件成本较前代下降70%,设计寿命达10年/60万公里——这意味着,Robotaxi不再只是“技术验证机”,而开始具备“跑出经济账”的硬件条件。

财报中的车费收入暴涨3倍,显然不是单靠用户好奇心带动的打卡效应。背后有三大推力:一是北上广深全面开启全无人收费运营,且覆盖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二是车辆数和可运营时段的双重扩容,广州、深圳率先上线24小时Robotaxi,切入深夜出行的空白市场;三是更精细化的定价与用户运营,让注册用户同比增长136%。

自动驾驶公司最怕被问的一个问题是:“你们什么时候赚钱?” 小马智行的CFO王皓俊在财报中暗示了答案:优化“人员-车辆”远程运营比例、降低保险成本,让Robotaxi的单位经济模型(UE)改善显著。换句话说,这家公司不仅在努力“多拉活”,也在降低“每拉一次活”的成本。

不过,这种改善目前更多是结构性和阶段性的。保险费率下降、远程运维效率提升,固然能为财务模型加分,但能否长期维持,还得看政策、路况和事故率是否真的稳定可控。对于自动驾驶而言,“规模化”不仅是车队数量的线性增长,还要确保运营成本曲线不在未来某个时间反弹。

如果说财务数字让投资人兴奋,那么技术细节才是撑起这个故事的骨架。小马智行的第七代车型不仅在国内四大一线城市拿到L4级许可,还在极端天气下完成了公开运营——比如台风“竹节草”带来的暴雨中,成为浦东唯一保持全无人运营的Robotaxi服务商。

技术团队的目标也不只是年底的“千台车”数字,更是在PonyWorld世界模型等技术架构上实现泛化能力,确保不同城市、不同工况都能快速适配。这一点,也是其他Robotaxi玩家最难在短期内复制的壁垒。

从资本的角度看,小马智行正在赢得更多“长钱”的青睐。Q2期间,至少14家国际资金大幅增持,包括曾押中特斯拉和腾讯的柏基投资(Baillie Gifford)。分析师给出了8个“买入”评级,没有出现“卖出”或“中性”,说明市场普遍认可小马智行的商业化进展。

但必须指出,整个Robotaxi行业还处于前商业化阶段,绝大部分收入依旧依赖资本输血。300%的车费收入增速固然亮眼,但1090万元的季度收入规模,对比1.54亿元的总营收和3.16亿元的研发投入,仍然像是一道比例失衡的方程。

小马智行的二季度表现,可以看作是国内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的缩影:量产速度在加快,技术成熟度在提升,用户认知也在改善。如果说上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让车能跑”,那么接下来的挑战是“让车跑得值”,让每一台车的运营价值最大化。

对小马智行而言,年底千台Robotaxi的目标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眼下的增长曲线,需要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里被反复验证,才能真正转化为资本和市场的长期信心。(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编辑|李玉鹏)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小马智行 自动驾驶 Robotaxi 商业化 财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