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7小时前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网红对演唱会的向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网红们为应对流量见顶、商务减少的生存压力,正积极尝试举办演唱会等线下演出,将其视为拓展业务范围的新路径。尽管何秋亊、旺仔小乔等头部网红的演唱会遭遇了抄袭、垫音、粉丝纠纷等负面事件,但MCN机构及主办方仍不断涌现。这些尝试的背后,是网红行业整体收入下滑的现实,以及对“榜一大哥”消费能力下降的担忧。演唱会定价、内容风险控制及危机公关能力,成为网红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部分网红通过“小号”运营、学习深造等方式寻求突破,但整体行业仍处于迷茫和探索阶段,网红与明星的界限日益模糊,但随之而来的是混乱的竞争格局。

🌟 网红为应对流量和收入下滑,将演唱会视为重要的商业化转型尝试,以期拓展业务范围并维系生存。在流量见顶、商务机会减少的行业背景下,线下演出成为网红们寻求新增长点的重要方向,尽管面临诸多风险,但对稳定副业的渴望促使他们不断探索。

⚠️ 网红演唱会面临内容风险和粉丝关系挑战。何秋亊的抄袭、垫音争议以及旺仔小乔与粉丝的法律纠纷,都暴露出在内容质量把控和粉丝情感维护上的不足。一旦出现公关危机,缺乏专业团队的网红公司将难以有效应对,可能导致核心粉丝流失,严重影响后续的商业合作。

💰 票价策略与成本控制是网红演唱会成功的关键因素。高昂的票价可能引发路人粉不满,而过低的定价则难以覆盖成本并带来盈利。主办方需在成本、体验和粉丝接受度之间找到平衡点,同时,网红的收入模式(固定出场费或分成)也直接影响其参与演唱会的积极性。

📉 行业整体收入下滑导致网红寻求多元化发展,但效果参差不齐。直播打赏消费降级,广告投放减少且要求高返点,使得网红收入大幅缩水。即便拥有大量粉丝,吸引力也可能不及新兴网红。部分网红尝试通过“小号”运营、个人成长故事等方式重塑价值,但成功的案例仍属少数,行业整体仍处于摸索阶段。

🤝 网红抱团发展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共同参与活动和社交媒体互动来维持热度和流量。在缺乏品牌晚宴机会的情况下,网红们通过举办派对、婚礼等私人场合进行“团建”,以期获得更多关注。这种抱团行为反映了行业内竞争的加剧以及对流量变现的共同追求。

网红们试水演唱会的热情,绝不会因何秋亊、旺仔小乔的失败而熄灭。

某MCN机构负责人胡闹告诉硬糖君,即使接连两位千万粉大网红演唱会翻车,仍不断有演唱会主办方找上门来,表达与其旗下网红合作的意向。“策划方案做得很靠谱,我们也想大干一场。唯一担心的是,遇到公关危机没办法、没能力处理。”

倒不是怕吃瓜群众几句无关痛痒的吐槽,就担心核心粉丝流失,尤其是付费粉丝。用胡闹的话说,“真伤到感情,以后再谈钱就更难了。”

这也是旺仔小乔眼下的局面。她先是因蒙面、版权等争议不得不叫停个人演唱会,紧接着又收到粉丝“别难过”发来的律师函。该粉丝控诉,旺仔小乔曾以“我开演唱会的时候你别坐第一排了,你来坐我头上”等话术诱导打赏,要求其全款退还。外界揣测,是不是旺仔小乔曾经的承诺无法兑现,“榜一大哥”急眼了。

在旺仔小乔之前,网红何秋亊也遇到类似情况。他的第一场个人演唱会,死忠粉倒是心甘情愿买单,但因抄袭、垫音、没性价比,几度被网友骂上热搜。何秋亊迅速在直播间做出回应,又通过冷处理暂时止住了更大面积的脱粉,不过截至目前,也仍未回归正常营业。

问题来了,为什么顶着风险重重、群嘲阵阵,网红也还是要开演唱会?答案大概是:网红的日子也不好过。

流量见顶、商务减少、粉丝供养力降低是不争的事实,即便头部网红也感受到生存压力,不得不尝试转型拓展业务范围。网红开演唱会,真不一定是对升咖的渴望,更多是对掉队的恐惧。

问题出在“草台班子”

在胡闹看来,网红眼下几乎都已进入“不知轻松钱还能赚多久,现在能赚点就抓紧机会赚点”的状态。开个演唱会没甚稀奇,这些年各路网红在音乐节刷脸也并没惹出过什么麻烦,“对行情的判断没办法不乐观。”

市场甚至出现大量新公司,专门给网红做线下演出业务。负责何秋亊演唱会的举办方“西红柿世界”,关联公司成立时间不到两年,主要是做直播场地的供应商。这家公司给演唱会招商,就是在宣传海报上直接贴上电话号码发小红书,主打一个随性。

胡闹接触过的网红演唱会策划书里,最常见的对标案例是“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确实是短视频网红出身,早在2018年就办过歌友会。但人家当时的活动门票免费,是从粉丝里随机抽取现场观众,并没有进行商业化运作。后来刘宇宁在多档音综成功刷脸,才在真正意义上开了首场个人演唱会。

除了刘宇宁,成功开演唱会的网红其实也不少。在何秋亊、旺仔小乔翻车时,就有不少人站出来分享“满分答案”。全开麦唱跳的井迪、三站巡演门票免费的小伊伊,都因此赚了一波路人好感。

可见,群众其实并不反感网红借助演唱会扩大自身影响力,甚至还愿意给自掏腰包宠粉的网红送去一波表扬。但如果这演唱会是要卖高价票的,哪怕只向粉丝兜售,也会面临网友的严苛审判。

关于定价,网红开演唱会的收入目前主要是“秀费”和分成。何秋亊在直播时就提到,自己只能得到固定的出场费,内场票最高定价1314元是第三方定的,赚多赚少跟他也没什么关系。

对中间商来说,在粉丝接受范围内,定价越高、售票越多,自然赚得越多。事实上,何秋亊的演唱会在预热、售票阶段,粉丝都未表现出明显异议。他们还在演唱会结束后发出大量真情实感的小作文。对票价体系产生强烈不满的反而是路人粉、乃至纯路人。

如果采取分成模式,网红的收入大概能占到演唱会总收入的三成,定价太低,赚的钱可能还不如做一场直播,不划算。所以,旺仔小乔的演唱会采取分区定价,看台最低档268元、内场最高档968元。

对此,合作方华纳音乐作出解释,票价制定综合考量舞台成本、音乐团队、场地租赁费及观演体验差异。像那艺娜的全国巡回演唱会成本低,场地找的基本都是livehouse,合拍票只要666元也合理。

依胡闹看,“票价太高是槽点不是黑点”,路人网友并不真正掌握“生杀大权”,哄好愿意付费的粉丝就行。真正让MCN机构头疼的,是如何避免内容风险。如果跟何秋亊、旺仔小乔一样陷入抄袭风波,极易出现大众层面的负面舆论。而万一出现类似问题,没有独立公关团队的网红及其公司,危机公关就是个大考验。

何秋亊立刻直播道歉,该认错认错,粉丝的反应是“以后注意,陪你走下去”。旺仔小乔却拼命较劲,又跟汪苏泷、张碧晨扯出新恩怨,这才在风波里面起风波,无法控制局面。

接着奏乐,接着舞

在今天,网红试水演唱会已经很少抱有升咖的幻想,更多是对稳定副业的渴望。虽然群众天天眼热网红暴富,但细观产业,留给他们的赚钱机会,真的已经不多了。

在土豪小老板遍地走、直播短视频狂捞金的好时候,一位“榜一大哥”就能养活一个,甚至好几个头部网红。单场直播送礼动辄百万、千万,这都没有什么“虐粉验资”的说法。

对“榜一大哥”来说,能够轻松供养一个大网红,得到他们公开的偏爱和尊重,是自证成功、满足虚荣心最直给的方式。有段时间,通过巨额打赏在网红直播间“出道”几乎成为常规的炫富操作。

但好时代彻底过去了。胡闹告诉硬糖君,他们公司人气最高的网红,以前单场直播收入突破10万元都很轻松,现在稳定做到3万元都费劲。“这还不是纯利润,除去平台抽成、助理成本、场地费等等,没剩几个钱。”

给“旺仔小乔”发律师函的粉丝,最豪横的时候一周能刷20多个嘉年华。说实话,这种程度的投入搁以前只能叫低消,恐怕很难得到“演唱会坐我头上”的承诺。而现在,却足以让其在大网红的礼物榜位列第二。

在胡闹看来,旺仔小乔对粉丝的配合度并不低。“头部网红看上去光鲜亮丽,但资历、粉丝量摆在那里,为了点散碎银两突然把姿态放低,会让人觉得吃相难看导致脱粉。大家都慕强,比起被讨好,更想被征服。”

大势已去,如今这种大网红的“牌坊”便成了桎梏。正当此时,行业又冒出真豁得出去的团播。他们练出八块腹肌、大搞制服诱惑,给打赏几十块的观众又唱又跳,追着打赏上百块的观众热情致谢,从大网红那里抢走了数不清的散客。据《中国经营报》,2025年,全行业团播的直播间数量将达到5000~7000个。

一边是直播打赏消费降级,在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另一边,广告投放又逐年缩减。哪怕有些创作者的粉丝量高达百万,都可能好几个月接不到一条品牌投放。好不容易接到一单,还要返回高额返点。

像何秋亊和旺仔小乔,虽然他们分别在颜值、音乐赛道位列大网红,但内容价值其实并不高。胡闹告诉硬糖君,广告主现在更愿意投放现象级的新网红,“五年积累百万粉丝的大网红,吸引力干不过五天积累十万粉丝的小网红,熬资历不好使了。”

为了分到更多蛋糕,很多网红选择动态降低合作价格。但这个调整幅度也不能太大。虽然大家都知道,各行各业都在走下坡路,但如果就你步子迈得太大、太快,这八卦发酵一下,就成了“顶流网红的滑落”。

现实是,粉丝可以容忍你吃老本、没新意,但如果你明明白白开始走下坡路,他们立马就能抛弃你、遗忘你。而这才真正冲击着创作者的立身之本。

网红以后可怎么办

在胡闹看来,比行业不景气更让人苦恼的,是根本不知道行业要往哪儿去。“大家现在都很迷茫,总想着不能坐以待毙,可又不知道能干点什么。”

网红为什么选择开演唱会?是因为近两年线下演出火热,叠加线上团播的兴起,让他们产生了做演唱会是商业化新路径的判断。密室逃脱、游乐场NPC红上热搜时,MCN机构也纷纷把自家网红送去门店打工。也不是说一定能成功,只是更害怕被别家抢了风头、占了便宜。

在副业拓展之外,网红们也在不断尝试做小号。“垂类+生活”是比较常见的思路,“旺仔小乔”就有一个分享日常的账号叫“小乔旺仔”。一来能把原账号的核心粉丝引流过去,低成本快速起号;二来,小号可以重新规划价格投放体系,不会对主号价值产生冲击。

当然,这是创作者期待的理想状态。胡闹的团队也做过类似尝试,现实情况是:“大号本就没什么投放,现在广告主发一条视频,还要求赠送小号资源。没挣到钱还被白嫖,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有些生产力旺盛的成熟创作者,会选择用“个人成长”剧本给网红生涯注入新活力。最成功的案例是“迅猛龙特蕾莎”,她今年凭实力考上复旦大学研究生,以大女主姿态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型和升级。

但这注定是一道“窄门”。在参与研究生考试期间,迅猛龙选择了三个月不露面、不直播。连她自己在接受采访时也说,“用这个方式未免太笨了。而且风险太高,直播间可能就下去了。”

相较之下,网红抱团的操作更为稳妥。既然没什么出席品牌晚宴的机会,他们就借着生日、订婚、结婚等特殊时间办派对,在各自的场子刷刷存在感。深夜徐老师和航仔的婚礼,几乎成为大网红的团建现场,每个人都支棱着等待流量的宠幸。

行情就是如此。连内娱明星也没法免俗,在各种场合大跳万物生、九万字、扫腿舞,哪怕被网友吐槽有一种“老实人下海”的尴尬,他们似乎也没有收手的意思。都是用注意力换钱的生意,都恨不得去对方桌上吃一碗饱饭。

想起十年前,硬糖君参加互联网平台的晚会,几乎每家都要强调“网红和明星的界限正变得模糊”,以此证明平台的商业价值和未来前景。2025年,当初的梦想真成了现实,但局面混乱得让人唏嘘。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网红 演唱会 流量变现 MCN 内容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