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富士胶片控股株式会社公布了2025财年第一季度(2025年4月1日至6月30日)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公司的季度营收和营业利润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影像业务的强劲增长,有效抵消了其他业务部门的收入疲软以及日元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
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第一季度,富士胶片实现总营收7495亿日元(约合359.8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0.1%。同期,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1.1%,达到753亿日元(约合36.1亿元人民币)。不过,由于外汇损失,季度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归属于富士胶片控股的净利润为538亿日元(约合25.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5%。
具体来看,富士胶片四大业务板块的表现出现分化,公司营收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单一业务板块。医疗健康、电子材料及商业创新业务的营收相比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而影像业务成为推动整体营收和利润增长的关键引擎。
财报期内,影像业务实现营收1453亿日元(约合6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营业利润为418亿日元(约合2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达28.4%,为四大业务中增幅最大,占公司总营业利润超过一半。
富士胶片的instax即时成像系列产品以及X系列与GFX系列高端数码相机的销售是影像业务增长的主要来源。财报特别提到,新款instax WIDE 400、instax WIDE Evo以及instax mini 41的销售表现强劲。而在今年4月,富士胶片宣布instax即时相机和打印机系列产品自1998年面市以来的全球累计销量已超过1亿台。
近年来,在智能手机摄影普及的背景下,消费者对实体媒介和复古体验的兴趣反而回升。与可无限复制的数码照片不同,拍立得的物理属性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稀缺性和仪式感。去年夏天开始,明星营销又带火了富士胶片已停产的“撕拉片”,相应的相纸和摄影器材在二手市场的交易价格持续走高。
除面向大众市场的instax系列产品外,定位于专业摄影师和爱好者的X系列和GFX系列无反数码相机,也对影像业务的营收和利润做出了贡献。在影像业务中,专业级影像的营收同比增长21.2%,超越了消费级影像3.7%的增幅,FUJIFILM X100VI、X-M5以及新推出的GFX100RF等机型贡献了主要销售额。
与影像业务的积极表现不同,富士胶片其他业务部门则面临营收的小幅收缩。不过,这些业务部门的营业利润均有所上升。
作为公司最大的业务板块,医疗健康业务第一季度营收2285亿日元(约合484.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财报指出,营收下降的部分原因是中国市场对某些医疗耗材的需求减少,以及去年同期存在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的大额订单,导致比较基数偏高。
电子材料业务的营收同样出现0.9%的同比下降,主要是因为数据存储磁带的销售减少。富士胶片方面认为,这与部分IT企业客户去年同期大规模采购有关。而主要涵盖办公设备和解决方案的商业创新业务营收也录得同比下降。
富士胶片当前的业务结构是其长期战略转型的结果。21世纪初,为应对传统胶卷市场的萎缩,富士胶片利用在化学、光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技术积累,重点深入医疗健康、高性能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新领域。而作为富士胶片传统优势领域的影像业务,在经过产品创新和市场定位调整后,已重新成为一个利润增长点。
在此次财报中,富士胶片还将美国关税政策的潜在影响纳入了业绩预测中。据估算,相关政策将对全年营业利润产生约60亿日元(约合2.87亿元人民币)的负面影响,主要涉及医疗设备、半导体材料等产品。富士胶片表示,将通过重组供应链和进一步削减成本等措施来消化这一影响,因此并未调整全年的业绩预测——富士胶片预计2025财年全年营收将达到3.28万亿日元(约合1589.3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达到3310亿日元(约合160.4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达到2620亿日元(约合126.95亿元人民币),三项指标均有望创下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