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热帖 16小时前
关于选配太多对车企造成的影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小米汽车近期因尾款支付与排产问题引发关注。文章深入分析了小米汽车高度个性化的选配方案,指出其SU7车型基础配置组合已达720种,叠加选装套件后,最终配置数可达10,800种。这种海量SKU的模式虽然满足了用户个性化需求,但也带来了极高的库存风险和配置通用性低的难题。一旦用户放弃提车,高度定制化的车辆将难以消化,可能转化为高成本的库存车。这解释了小米为何在面对部分用户延期或放弃意向时,坚持要求支付尾款,以规避定制化带来的库存积压风险。

🚗 小米汽车提供极其丰富的选配组合,基础配置已达720种,叠加选装套件后,最终配置数高达10,800种。这种高度个性化的定制模式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但也极大地增加了生产和库存管理的复杂性。

📈 海量SKU直接导致极高的库存风险。文章以“2亿定金撬动50亿库存”为例,说明了几乎每一款定制化车辆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SKU,一旦用户取消或延期提车,这些高度定制的车辆将难以转售,容易积压成为库存车。

📉 配置通用性低是小米汽车面临的关键挑战。由于每辆车的配置都高度独特,当有用户放弃提车时,很难找到下一个“口味”完全一致的买家来承接,这使得库存车的消化变得异常困难,并增加了车辆的持有成本。

💰 高昂的售价与海量选配叠加,使得小米汽车单车的库存积压风险和财务成本都非常高。文章推测,小米坚持要求用户支付尾款,是为了规避因高度个性化定制而产生的、难以转售的库存风险,从而保障资金链和现金流。

🤔 文章探讨了比亚迪内饰部门反对增加选配的原因,并引申出小米的选配策略可能并非仅仅是“麻烦”,而是其产品策略和市场定位的体现,即通过极致的个性化来吸引和留住用户,但同时也伴随着显著的运营风险。

近期小米汽车尾款排产问题引发热议。观察相关讨论,发现许多人对 SKU(库存量单位)的数量及其潜在影响缺乏足够认知。本贴无意评判事件本身,而是探讨为何这类情况会在小米身上集中出现。

当前新势力车企普遍采用“先订后产”模式:用户支付定金,车企再安排生产。这种模式理论上提升了用户的选择自由度,允许高度个性化定制。然而,多数车企提供的选配选项其实相对有限。小米则不同,其选配组合极为丰富。此前有视频提到比亚迪内饰部门反对增加选配,解释仅为“麻烦”——但这真的是全部原因吗?

以小米 su7u为例,其配置组合数量令人咋舌:

* 3 款基础车型

* 5 种外观颜色

* 2 种拉花方案

* 4 种轮毂样式

* 2 种轮胎规格

* 3 种内饰选择

* 5 种可选套件(需额外选装)

仅计算必选项的组合,即达到 3 × 5 × 2 × 4 × 2 × 3 = 720 种*基础配置。

叠加可选套件(可选择 0 到全部 5 种),组合数进一步暴增:720 + (720 × 2) + (720 × 3) + (720 × 4) + (720 × 5) = 10,800 种*最终配置。

这意味着什么?

1. 极高的库存风险,如传闻所言,“2亿定金撬动50亿库存”在理论上完全可能实现。因为这10,800种配置中的绝大多数都是高度定制化的,几乎等同于10,800种不同的SKU。

2. 极低的配置通用性,一旦某位锁单用户最终放弃提车(如要求延期或取消),其定制的那款**特定配置**车辆,几乎很难找到“口味”完全匹配的下一位买家承接。这辆车极大概率会沦为难以消化的库存车。

3. 这也解释了为何当前要求支付尾款的压力主要集中在 su7u用户群体——其高昂售价与海量选配叠加,使得单车的库存积压风险与财务成本都极高。小米对部分表达了延期或放弃意向的用户坚持要求支付尾款(在此声明,**此举的合理性并非本文讨论重点,亦不代表本人认同该行为**),很大程度上正是为了规避这种因极度个性化定制带来的、难以转售的库存风险。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小米汽车 SU7 SKU 库存风险 个性化定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