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4小时前
中国人形机器人正在“超进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大放异彩。凭借在纯电动汽车(EV)领域积累的供应链优势,中国企业在传感器、驱动装置等关键部件上展现出强大竞争力,并通过推出多样化机型,逐渐拉开与美国、日本的距离。政府的有力支持和民众的高度关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尽管美国在软件和半导体等智能领域保持领先,日本也在积极布局,但中国在成本控制和产业链完整性方面已取得显著优势。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深度融入日常生活,数据安全和国际标准制定也成为重要议题。

🥟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了先进技术和多样化机型。中国企业利用在EV领域积累的供应链优势,在传感器、驱动装置等关键零部件方面提升了竞争力,并正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来超越美国和日本的同行。

📈 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中国政府早在2021年就制定了到2035年机器人产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国家方针,地方政府也积极鼓励相关投资,旨在将人形机器人打造成像造船、光伏、EV一样的全球领先产业。

💡 供应链的厚度为中国人形机器人提供了成本优势。在中国企业参与的全球100家上市公司名单中,涉及机器人关键部件(如传感器、相机、马达、电池等)的公司数量超过美国,这使得中国企业能够将机器人成本压低至三分之一,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 与此同时,美国在软件和半导体等智能领域拥有核心优势,而日本则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经验丰富,并正积极研发大规模数据和基础模型。各国都在加速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未来人形机器人的普及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但也带来了数据收集和信息保护的挑战,需要制定国际标准。

🚀 市场预测显示,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30年出货量将达到100万台,到2060年保有量将达到30亿台,预示着人类与人形机器人共存的未来。中国企业在这一新兴领域的快速崛起,为全球机器人产业格局带来了深刻影响。

这边刚装好爆米花,那边已开始调鸡尾酒,从货架上取下商品,或从地板上捡起物品。8月8日在北京开幕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最先进的人形机器人随处可见。随着不断投放多样化机型,中国的人形机器人正在甩开日美……

在中国,人形机器人相关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在8月8日于北京开幕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很多企业通过公开最新的人形机器人,展示了技术实力。中国企业运用其在传感器及驱动装置等纯电动汽车(EV)领域培育起来的供应链,提升了竞争力。随着不断投放多样化机型,中国的人形机器人正在与美国、日本拉开距离。

这边刚装好爆米花,那边已开始调制鸡尾酒。从货架上取下商品,或者从地板上捡起掉落的物品。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的会场,随处可以看到最先进的人形机器人在工作。看着机器人在人群中穿梭,让人捏一把汗,担心会不会撞到人摔倒。

世界机器人大会自2015年开始举办,展示对象一直是传统型工业机器人等广泛领域的产品。今年,人形机器人尤为引人注目。生产人形机器人成品的参展企业达到50家,相较于2024年(展出了27款机型)大幅增加。

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在全球也拥有很高的存在感。据当地调查机构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球已有220多家企业发布了人形机器人的原型机及相关产品。中国企业占其中一半,超过了占比为20%的美国。

背后原因在于政府提供的强有力支持。中国相关部门早在2021年就提出了到2035年机器人产业竞争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国家方针。广东省及江苏省等地方政府也纷纷设定发展目标,一直鼓励进行相关投资。如同在造船、光伏面板、EV等领域实现了目标那样,中国希望将人形机器人培育成全球数一数二的产业。

中国民众也十分关注人形机器人。1月底,新兴企业宇树科技(Unitree Robotics)的人形机器人在春节晚会上表演了舞蹈。后来,中国接连举办了马拉松、足球、格斗竞技等赛事,人形机器人引发热门话题的机会越来越多。

供应链的厚度也关系到竞争力。美国摩根士丹利2月整理了一份与人形机器人开发和生产相关的全球100家上市公司名单。在涉及传感器、相机、马达和轴承等驱动腕和脚的驱动装置、电池等部件的64家公司中,中国企业有21家,超过美国的18家。

中国企业正在将EV领域积累的技术应用于机器人。汽车零部件公司宁波拓普集团开发出了人形机器人的关节模块。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李智慧指出,EV和机器人两个产业可以共享价值链。有数据显示,使用中国的零部件可以将机器人的成本压低到3分之1,从而占据成本优势。

美国企业也在加快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特斯拉计划从2025年开始自身公司内运用人形机器人“Optimus”,并在2026年进行外销。新兴公司Figure AI也在宝马的工厂中运行实机。美国的优势在于软件和半导体等智能领域。在摩根士丹利汇总的100家公司名单中,涉及智能领域的22家公司中,美国占据了13家,超过一半。

在日本,跨学科组织“AI机器人协会”正在启动,计划2025年度开发可以应用于机器人领域的大规模数据和基础模型。日本企业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占有优势,在人形机器人方面,本田“ASIMO”等也一直引领着研发。另一方面,作为产业进行打造的进度仍显滞后,日本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危机感都不断增强。

美国银行旗下的研究机构预计,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约为1.8万台,到2030年将增至100万台。预计到206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的保有量将达到30亿台。联合国的预测显示,届时全球人口将接近100亿人。人类与人形机器人之间的比例将达到3比1的未来正在临近。

装爆米花的人形机器人(8月8日,北京)

如果中国企业在市场上形成垄断,也会带来风险。因为人形机器人深入生活场景,与人类直接互动的场景预计会增多。由于配备了大量摄像头和传感器,它们本身也可能成为数据收集的工具,因此制定国际信息保护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经中文网”(ID:rijingzhongwenwang),作者:藤村广平 北京、江口良辅,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人形机器人 中国制造 机器人产业 世界机器人大会 人工智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