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英国作家狄更斯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如果狄更斯活在当下,他没准儿会补充一句:这是开放的时代,也是封闭的时代。
一方面,科技飞速发展,数字洪流席卷,我们似乎掌握了远超前人的信息和知识,美丽新世界触手可及。另一方面,我们获取的信息往往取决于算法的推送,我们实际上困在了算法构筑的认知茧房里。茧房遮蔽了视野的广阔性和事物的多样性,使我们极易迷失方向,丢失真实且完整的自我。许多人因此陷入内耗泥沼,在复杂的社会情绪交织中疲惫不堪,甚至被焦虑吞噬。
越是迷雾弥漫,我们越需要回望那盏照亮来路的灯。数千年来,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历经风雨却从未断流,靠的不只是物质的积累,更是一种能穿透时代迷雾、引领心灵方向的通透智慧。这种智慧,早已镌刻进我们的文化血脉,藏在节令的推移中,藏在典籍的字里行间,也藏在一代代普通人沉静却有力的生活里,悄然闪耀,不言自明。
点击观看视频
在起落中安住
如果说当代人受困于算法建构的认知茧房,那么古人就受困于地理条件所形成的“地缘茧房”。
东亚大陆的地理环境,在过去并不是开放的。东面是浩瀚大洋,在现代航海技术发明前,成规模的远洋交往要承担极高成本,很难持久。而东南方向的茂密雨林,西面的高山、高原与沙漠,北面的戈壁荒滩,都对交流造成了明显阻隔。而在大陆内部,黄河、长江这两条大河虽然凭借丰沛的资源,滋养了发达的农业文明,但几乎年年闹腾的洪涝灾害,也给先民带来了诸多苦难。
但人们从未气馁,更不躺平,相反,他们观察昼夜循环、四季交替的现象,从中体会到“天行健”的道理,鼓励“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说人要像天那样刚毅坚卓,永不停歇。这其实是了悟自然规律后的通透,自带一种宽阔的内心力量。当你拥有通透的力量,便能以豁达与自由的心境接纳生活中的挫折与平庸,将其视作生命旅程中的必经磨砺,坦然应对人生的起起落落。
大山大河孕育了人类文明
古往今来,更多的普通人,以“日用而不知”的姿态,将通透感贯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通透从不是精英专属,而是厚植华夏沃土的民间智慧。这智慧绵延数千年,至今奔涌。
最近的例子发生在贵州榕江。榕江,位于中国西南群山中的县城,2023年以来因“村超”而知名。今年6月,榕江遭遇8天2次洪峰过境的严峻挑战。洪水淹没农田、冲毁道路、冲垮房屋,扰乱了生活的平静。然而没有悲情渲染,没有激昂口号,榕江人只是卷起裤脚,拿起铁锹,默默清理着门前屋后,在泥泞的土地上垒起一块块石砖。
受灾时候的喻娅婷
不久,“村超”赛场再次响起震天的鼓点,球员奔跑、观众呐喊,生活的热爱逼退洪水带来的哀伤。
“村超”赛场再次响起震天的鼓点
“听到场内的欢呼声,我的眼泪就下来了。”喻娅婷说。此次洪灾,她新开的冷饮店被淹,淤泥堵住门,过了好几天才打开。1000多斤杨梅全都泡在水里,三台冰柜、一台制冰机维修后才能使用,直接损失超过4万元。这对于刚刚把在贵阳的火锅店关掉,转来榕江创业的喻娅婷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但受到榕江人的感染,她很快恢复了乐观。
灾后第一天,喻娅婷赶去店里查看情况,原本3分钟的路,因泥泞整整走了40多分钟。沮丧之际,她看见在洪水还没退干净的街边,居然已经有人摆出烧烤摊,顾客还不少。“三五好友一起吃烧烤、喝啤酒,就像往常一样。”这让喻娅婷重燃信心,觉得一切都有奔头。于是她挽起袖子,和志愿者清理店里的淤泥,联系贵阳方面购买所需物料。
“村超”场外的小摊
7月25日,“村超”重启,喻娅婷在球场外支起小摊,售卖冷饮和小豆腐,感慨万千。26日,更大的惊喜来了。随着“国台酒|村超・世界足球明星贵州行”启幕,罗伯托·巴乔、罗伯托·卡洛斯等球星亮相村超赛场,将气氛推至高潮。
亮相村超的罗伯托·巴乔、罗伯托·卡洛斯
场外的喻娅婷也激动得热泪盈眶。“经过劫难,我和榕江产生了血肉联系。”喻娅婷说,“现在,请叫我新榕江人。”
那些像喻娅婷一样重新开张的店主,在街边摆烧烤摊的人,以及回到球场的球员和观众,不曾刻意遗忘苦难,而是在接纳苦难后努力重建日常秩序,在起落中安住。这是一种温和却坚定的力量,也是一种深入骨髓的通透体面。
不迎合,是一种底气
当生活以洪峰过境般的剧烈姿态袭来时,通透是在起落中站稳脚跟的安住。不过,生活通常不会以如此暴烈的面目出现。我们很少经历惊涛骇浪的戏剧性瞬间,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琐碎。通勤路上拥挤的车厢,日报、月报里言不由衷的话语和数字,职场社交中逢场作戏的热络……凡此种种,将人拖入庸常的泥沼。这些细碎的磨损,往往比突如其来的冲击更能消磨意志。
此时的通透,不再是对抗困境的力量,而化作不随波逐流、不被他者目光裹挟的底气。我们要学着认真倾听内心的声音,在众说纷纭中守住自己真正向往的生活方式。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选择,在今天依然有生动注脚。“地质诗人”张二棍在钻探机旁坚守诗心的故事,便是当代的通透样本。
“地质诗人”张二棍
当年,初中毕业的张二棍遵从家里安排,和双胞胎弟弟一起进入地矿局技校学习钻探,后来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地质钻探工人,一干就是近20年。那些年,除了冬天因高寒无法施工能放假三四个月,一年中多数时间他都在山区旷野中度过。山里没有手机信号,不干活时,同事们多是喝酒打扑克,而他带着书本走进山野,在幕天席地的寂静里与文字对话。
2010年左右,张二棍突然提笔写起了诗。他坦言,第一次写诗是想记住一个倒在锡林郭勒草原上的老牧人,记住他的瘦弱、那天的大风以及他被动物撕咬过的模糊的脸。那以后他便以诗歌为载体,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这个过程藏着他的卑怯与骄傲,妥协和坚持。
钻探机在旷野中轰隆隆运转,张二棍在一旁“胡思乱想”,灵感悄然涌现。他便把头脑中那些分行的片段随手记在纸上或手机里,等有机会时再上传到诗歌论坛。凭着对诗歌的热爱,三四年间张二棍在网络诗歌江湖中异军突起,获得《诗刊》大奖,参加青春诗会,出版诗集,收获大量读者的喜爱。
张二棍诗集,《我愿埋首人间》
再后来,张二棍成了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又从地质队借调到山西省地质勘查局负责编辑内刊,还兼任《山西文学》编辑。即便境遇转变,身上的那份通透与本真却丝毫未变。
我们身边其实也有这样的人。他们或许是下班后一头扎进画室的都市白领,或许是坚守传统手艺的非遗匠人,又或许是常年坐冷板凳,研究冷门课题的学者。他们不为外界喧嚣所动,不在乎世俗眼光,只听从内心召唤,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前行。这份不迎合的底气,让他们在平凡生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芒。通透并非遥不可及的奢望,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生活态度。当我们拥有了这份底气,便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守住内心的宁静与热爱,活出真正的自我。
人生随时可以有“冒号”
孔子所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人生刻度,从来不是束缚生命的框架,而是指引成长的坐标。真正的通透者懂得:每个年龄都是起点而非终点,人生可以在任何阶段重新书写——就像标点符号里的冒号,永远预示着未完待续的可能。
苏东坡用一生诠释这种智慧:从京城高官到黄州团练,从惠州流放再到儋州漂泊,他在每个境遇里都能开辟新天地。躬耕劳作是生活的重启,品荔枝、赏明月是心境的革新。这份“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在当代有了更鲜活的演绎。
64 岁的“脱口秀大爷”山山,就用人生下半场的精彩,诠释了“人生没有句号” 的真谛。
“脱口秀大爷”山山在舞台上
成为脱口秀演员之前,山山是一位拥有三十多年军龄的导弹维修专家,主要工作是保障火箭弹、航炮、导弹等作战武器的正常运转。他与战友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密林间穿梭,用严谨与专注守护国家安全。“一年只能休一次假,异地沟通靠电报、电话、写信,连托梦都算一种方式。”他笑称。
退休后,山山本可过上含饴弄孙的闲适生活,却没放下对文字与幽默的热爱。年轻时他就喜欢相声小品,还在报刊上发表过散文,这份深埋心底的火种,在62岁那年被脱口秀点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这种新颖的表演形式,看着台上演员用幽默传递快乐,他突然觉得:“快乐是能传染的,我也想试试。”
于是,从未有过表演经验的山山开始对着镜子练习段子,把生活趣事、军旅生涯写成幽默文案。起初站在舞台上,他紧张得手都不知道往哪放,只能一直插在兜里,没想到这成了独特的风格。“刚开始注意力全在词上,手一动就忘词,后来发现插兜还挺酷。”两年来,山山在大小舞台上表演了四百多场,从社区剧场到商业演出,深受年轻人喜爱。如今的山山,既能和年轻人切磋段子技巧,也能在舞台上用阅历沉淀出的智慧打动观众。有人问他打算讲到什么时候,他说:“只要身体还行,观众看我会笑,我就一直讲下去。”
从导弹维修车间到脱口秀舞台,从严谨的军工专家到逗乐观众的“老顽童”,山山用行动证明,每个年纪都能解锁新身份,每种经历都能酝酿出别样的精彩。真正的通透,是无论到人生哪个阶段,都敢于对生活说“我还能试试”;是认清岁月痕迹后,依然保持对世界的好奇。
老树新芽,枯木逢春,人生亦如此
榕江洪灾后重启的鼓点,钻机旁生长的诗句,导弹维修专家的脱口秀舞台——这些平凡生命的选择,共同勾勒出一幅精神图谱。喻娅婷、张二棍、山山,他们的选择体现着一种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洞察与豁达应对。这份历经岁月淬炼的通透智慧,也与中华文明中那份深沉的力量一脉相承,是刻入我们民族基因的通透。而当我们细品国台酒,体悟其倡导的“通达”文化时,就更能感受到其间的奇妙共振。
通达,语出《礼记》《庄子》等经典。古人用这个词来形容那种在通透地理解了生命真相以后,追求生命旷达、万物共融的至高境界。换言之,那是一种将个人置于天地万物之间去体察的状态,追求的不只是自我圆满,更是万物共融的和谐之“道”。
如果说通透是看清人生的本质,通达便是在这种看清之后依然选择温柔对待世界的胸怀与格局。通透是洞察,通达是践行。前者让我们不被迷雾蒙蔽,而后者让我们在看清之后依然热爱前行。它意味着心中有数、眼中有光,能从容穿越风浪而不失方向感。
国台酒以酒为媒,将天地人、传统与现代紧密相连,将这种东方智慧化为可品、可感的体验。在这个意义上,国台酒不仅仅是一种消费品,更是一种价值共鸣的象征,是对通达人生的隐喻与致敬。它的精神内核深植于国台严谨而细致的酿酒技艺之中。
从投粮酿造到出厂,每一瓶国台酒都要经历一年精酿、三年陶藏,勾调后再加一年涵养的过程。
2017年是国台的真实年份酒元年。国台把“酿造年份”标注在瓶身上,向社会正式宣告,每一瓶国台真实年份数智国标酒,从投粮酿造到出厂,需要经历一年精酿、三年陶藏,再加勾调后的一年的涵养,上市时已满五年。
五年不仅是酒的年轮,更是心境的历程。时间让酒香沉淀,也让心境从澄澈走向辽阔,最终在纷繁世事中品味那份醇厚与圆融。
当下,算法构筑的认知茧房让我们的视野愈发狭窄,心灵在繁杂信息的冲击下日益焦虑。国台酒的通达文化则如同一束光,启示我们,面对生活的起落,应以喻娅婷的坚韧,在困境中坚守希望,重新出发;面对世俗的喧嚣,要有张二棍式的笃定,坚守内心热爱;面对年龄与未知的挑战,要学山山的果敢,勇于突破界限,拥抱新可能。
通透的智慧能让人不被一时的困境困住,而通达的境界,则让人将个人的故事融入时代与世界的长河之中,穿越周期,拓宽心灵的边界,它让我们既能看清眼前的波澜,又能安然远眺天际的云卷云舒。
且让我们举起一杯国台酒,敬那些在起落中安住的定力,敬那些不迎合喧嚣的底气,敬那些敢于在人生中途划上冒号的勇气,敬每一个在时光流转中活出通透滋味的灵魂。这杯酒穿越古今,始终都有着鲜活的生命智慧。愿我们能在时光流转中,品味这份历经沉淀的智慧——通达人生,国台酒!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 设计排版丨幸鹏
作者丨履布
图片来源丨喻娅婷、张二棍、山山、国台酒业、视觉中国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