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5小时前
理想车主风评被害,谁是最终受害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理想车主因一则对撞测试视频被贴上“低素质”标签,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大量负面言论。理想汽车已声明将追究法律责任,但车主形象已被固化。文章深入分析了理想车主被群嘲的原因,包括社交媒体的过度营销、创始人性格、平台算法推送,以及“刻板印象”的形成逻辑。此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内卷”和无序竞争,特别是价格战和营销战,也为负面舆论的传播提供了土壤。文章指出,理想车主风评被害是行业乱象的缩影,消费者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下难以做出理性判断,车主也沦为竞争牺牲品,呼吁建立健康理性的市场环境。

🚗 **理想车主遭遇群体性负面标签:** 近期,理想车主因一则与重卡的对撞测试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指责为“低素质”,出现大量负面曝光和吐槽。这种标签化现象已引起理想汽车官方声明,并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责任。

📈 **社交媒体与创始人性格加剧负面舆论:** 新势力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以及创始人李想直率的性格,容易成为舆论焦点。过度的营销和个人言论,加上社交媒体算法的个性化推送,共同作用下放大了负面信息,使得理想车主成为被攻击的“背锅侠”。

🎯 **“刻板印象”的形成与传播机制:** 文章揭示了社交媒体上车主群体标签化的形成公式:真实事件+情绪放大+重复传播。个别事件通过流量驱动和算法推荐,被放大并固化为群体刻板印象,如“乱停车”、“随意加塞”等,即使事实并非如此,也易误导普通用户。

⚖️ **新能源市场“内卷”与舆论战:** 理想车主风评被害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激烈竞争和无序竞争的体现。价格战和营销战的“内卷”迫使部分车企走向“舆论战”,通过“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手段争夺市场,导致消费者难以获得客观信息,车主也成为行业竞争的牺牲品。

💡 **呼吁理性客观的市场环境:** 文章强调,理想车主遭遇的负面舆论是行业乱象的缩影。一个健康的市场需要理性、客观的讨论和评价,而非情绪化攻击和抹黑。若此乱象不被遏制,将损害消费者信任,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文 | 惊蛰研究所,作者 | 小满

理想车主们或许从未想过,自己会因为一条理想i8与乘龙重卡的对撞测试视频,被贴上“低素质”的群体标签。

过去一周,社交媒体上涌现出大量关于理想车主素质低下的视频曝光和吐槽。一时间,理想车主的形象成为了舆论的靶心,针对理想车主的热嘲俨然到了一个新高度。有网友调侃“理想车主过个年好难,因为一年四季,他们全在多事之秋”。

理想汽车法务部适时发布声明称,相关负面信息具有多频次、内容高度同质化等特征,涉嫌有组织的违法犯罪,理想正在固定相关证据,将坚决通过平台投诉、发起民事诉讼、刑事报案等一切法律途径追究其法律责任。

然而不论理想官方如何表态,理想车主们已然被贴上负面标签。而在这场全网狂欢背后,事实果真如网友们的爆料一样吗?最终的受害者只是理想车主吗?

被“群嘲”的理想车主

打开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搜索“理想车主”“理想车主素质”相关话题可以发现,这些类型的内容播放量都不低,且内容基本以负面和吐槽为主。其中,被网友们吐槽最多的,基本集中在理想车主的“乱停车”“随意加塞”“逆行”等行为。

只是令人困惑的是,这些常见的问题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汽车品牌的驾驶员身上,但为何偏偏是理想车主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呢?

有网友认为,理想成立至今已经销售超过133万辆汽车,难免会有“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但据国内新能源车企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销售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比亚迪本年累计销量为214.6万辆,去年累计为161.3万辆,同比增加33.04%。对比来看,理想汽车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历史累计交付量仅为133.7万辆,和比亚迪相比,理想的车主群体占比并不算大。

*图片来源:比亚迪官网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新势力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过度营销和李想“硬刚”的性格,让理想车主成了吐槽的“背锅侠”。

在新能源汽车进入大众视野之前,传统车企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的确相对克制。企业高管除了在财经新闻和自家的品牌活动上露面,几乎不会以个人身份公开发声。包括传统汽车品牌的营销手段,也没有高度依赖社交媒体,而是在很长一段时间聚焦于TVC和用户活动等传统方式上。

因此,尽管传统汽车品牌也有诸如“浴皇大帝(凯迪拉克)”“马路三大妈(轩逸、雷凌、卡罗拉)”等网络梗和段子,但这些品牌的车主们在社交媒体上并没有像理想车主这样饱受贬低和攻击。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上售卖的趣味贴纸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新能源品牌主要的传播阵地。在这里,高管之间的互怼、粉丝之间的互掐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甚至成为品牌营销的一部分。

再叠加李想在真人秀节目《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中当场发飙的视频,以及在2020年理想汽车用户日上针对增程技术的一番“爆粗口”言论。作为一家企业的创始人,李想直来直往的性格,在社媒平台上确实很容易引发一些人的嘲讽和吐槽。

此外,还有部分网友认为是社媒平台算法起到了干扰作用,“一旦你看了,点赞甚至评论了,平台就会经常推送此类视频。”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

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2024年12月发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98%的受访者表示在互联网遭遇过算法带来的困扰。调查中,反映个性化推送问题的受访者占比最高。64.49%的受访者表示浏览过某一话题/产品/服务后,发现平台持续推送相关内容;同时53.78%的受访者反映,自己对该类内容点击“不感兴趣”后,平台仍推送类似消息;更有50.41%的受访者表示,关闭“个性化推荐”后平台仍根据浏览记录推送相关内容。

*图片来源: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而在新能源汽车品牌身上可以看到的是,他们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效率达到品牌营销的目标,但同时也在被社交媒体反噬。

刻板印象从何而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的车主群体形象已经被粗暴地简化为一个个充满恶意的标签——理想车主乱停车是口碑和传承,买特斯拉的车主都是新能源韭菜,有才华的网友们还编出了“买蔚来品冤种人生”“比亚迪自燃唐”这样的段子,而这种网络热梗式的群体暴力也如病毒般蔓延。

被精心炮制或跟风传播的刻板印象,看似是网友的“自发创作”,实则暗藏商业黑手与群体偏见交织的暗流。而仔细观察也会发现,社交媒体对车主群体的“定罪”遵循一套高效的生产逻辑。

例如“邪恶大鼠标”特斯拉:除广为人知的“刹不住车”标签外,特斯拉车主还被塑造成“韭菜”(指被品牌割韭菜)、“人体试验品”。包括无任何科学研究佐证,却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开的“开特斯拉导致脱发、流鼻血”的所谓亲历者故事,将空调霉味与“慢性中毒”关联的警示视频。至于,比亚迪的“自燃唐”与小米的“绿化带战神”更不必说。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这些案例揭示了此类标签产生的核心公式:真实故事+情绪放大+重复传播。即,个别事件在社交媒体发布后,因为焦虑、恐惧、戏谑的个人情绪引发用户关注形成可观的网络流量,再经算法推荐形成信息茧房后得到广泛传播,最终固化为了车主群体的“原罪”。

举例来说,当一名用户拍摄“理想车主违规停车”的视频爆火后,平台相关主题的内容会得到大量推荐。而其他用户在看到同类视频有流量后,也会开始创作相同主题的内容,于是社交媒体上反映同一现象的内容越来越多。但其他不知情的普通用户看到的是“所有理想车主都在违规停车”,从而形成负面刻板印象。

北京大成(济南)律师事务所律师表示,单纯的客观记录并不构成侵权,但如果专门盯着理想车拍违规、刻意筛选素材,还用“99%的理想车主都这样”等绝对化言论给群体贴标签,甚至捏造事实贬低整个群体,这就超出了监督范畴,构成对企业法人名誉权的侵犯。

在媒体的采访报道中,已有车主为这样的“标签化”叫苦喊冤。据齐鲁晚报报道,济南车主曲女士面对采访时表示,她明明将车规规矩矩停在小区划定车位,却因邻居刷到网上针对理想车主的负面言论,被当面指责“乱停车”;更让她无奈的是,一次在商场固定车位停车时,车辆被其他车主故意紧贴甚至挡道,通知对方挪车时,对方还甩来一句“就该治治你们这些理想车主”,让她既委屈又愤怒。

*理想车主在社交媒体上发声(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大多数网友也不曾意识到,关于车主群体的刻板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交媒体对车主群体共性的描述和总结。在这些描述中,车主往往被贴上各种负面标签,如“素质低下”“驾驶鲁莽”等。但这些标签往往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更多的是基于个别事件或极端案例的放大和传播。

标签化背后:新能源集体“被害”

理想车主风评被害的背后,其实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和无序竞争的深化。

自2023年起,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3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700万辆,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将接近58%。

但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车企的“内卷”。

首先,是价格内卷。

今年5月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批评国内汽车行业无序“价格战”是“内卷式”竞争的典型表现,不仅会挤压企业利润空间、阻碍行业发展,还会危害消费者权益、带来安全隐患。随后工信部表示,赞同并支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的倡议,将加大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坚决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艾睿铂亚太区汽车及工业品咨询业务负责人戴加辉(Stephen Dyer)曾表示:“中国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之一,正经历着激烈的价格战,日新月异的创新速度,不断被新势力刷新行业标准。这样的环境推动了技术和成本效率的显著突破,但也让许多企业难以实现可持续盈利。”

其次,是营销内卷。

今年4月,工信部发布《装备工业一司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公告。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这一公告也在随后的上海车展上有所反映:车展上没有车企再拿“全场景智驾”“零接管”等花式营销概念打擦边球,多家中外车企在发布自家智能系统时,对智能功能的提及非常谨慎。

当价格和营销的内卷路径都被“管控”后,如何提升品牌销量成为了各个车企的重要课题。一方面是all in 技术升级,另一方面则有可能是舆论战。

今年3月,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企业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今后将着力整治市场乱象,规范竞争秩序,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

相关部门负责人不点名表示有的车企“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行为,对我国汽车行业的无序“内卷”发出了明确的治理信号。

而针对此次理想汽车i8和理想车主的连续负面舆情问题,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通过视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当年L9发布的时候,就有一波宣传说理想汽车倒闭了;到Mega上市的时候大家也都知道相关情况;然后i8发布时,又是大量的舆情事件。”他直言,“每一次背后都有一个不同的品牌在操控,这一次我们也知道哪个品牌在操控,但其实背后也都是专业的水军机构。”

*理想Mega车型(图片来源:理想汽车官网)

尽管这些专业水军机构会“把各种痕迹藏得很深”,但李想坚定表示:“我们不想把自己黑化,去变成跟他们一样的人。如果我们变成跟他们一样的人,他们就彻底赢了。”

理想车主风评被害,其实只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乱象的一个缩影。

在这个市场中,情绪化的言论和未经证实的真相往往杂糅在一起,使得真正想要买车的消费者难以获得有效的决策参考。他们不仅要面对车辆本身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和技术短板,还要承受来自社交媒体的无端指责和贬低。

而那些已经购买了汽车的车主,则更是直接沦为了行业竞争的牺牲品,他们曾经对“有车生活”的美好向往,却在网络上的口水战中逐渐被消耗殆尽。这不仅是对车主个人的伤害,更是对整个汽车行业的一种无形反噬。

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需要的是理性、客观的讨论和评价,而不是情绪化的攻击和抹黑。如果这种乱象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和纠正,那么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车主和消费者受到无辜的牵连和伤害,他们的购车体验将被负面舆论所笼罩,对品牌的信任度也将大打折扣。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理想汽车 新能源汽车 社交媒体 舆论战 刻板印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