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5小时前
揭开中国医生薪资真相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深入剖析了2025年高考临床医学降温的现象,并围绕医生待遇这一核心议题展开讨论。通过初入道者(如董木)的经历,揭示了年轻医生面临的“活累钱少”的困境,以及在公立医院体系内,基础工资、绩效奖金、职称晋升与实际收入之间的复杂关系。文章还对比了国内外医生收入差距,并提到了科室间收入不均的问题。对于主任医师而言,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面临着医药反腐、科研压力和责任风险。文章最后以县级医院院长视角,探讨了年薪制的推行及其对医院管理和医务人员收入的影响,强调了财政支持和精细化考核的重要性,并指出医生薪酬改革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尤其是在儿科等利润较低的科室。

📉 **初入职医生的收入与压力:** 年轻医生在职业初期普遍面临收入不高、工作量大、加班多的现实。例如,董木作为住院医师,月收入在7000至1万元,但工作繁重,且医院的绩效考核与科室整体营收挂钩,个人收入增长受限。即使是博士毕业入职三甲医院,在某些科室的起薪也仅为1万元左右,且需要承担大量杂务和培训。

⚖️ **国内外及科室间的收入差距:** 文章指出,中国医生收入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且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之间,以及同一医院不同科室之间,收入差异巨大。例如,骨科、整形外科等科室收入远高于消化科,而ICU等科室虽长期缺人但工作强度极大。这种不均衡性导致部分医生选择转向收入更高的科室或出国发展。

📈 **职称晋升与“灰色收入”的挑战:** 医生晋升职称与收入、社会地位直接挂钩,但晋升路径往往依赖于科研成果和资历,而非纯粹的临床能力。同时,部分医生(尤其是在金字塔顶层的主任、副主任医师)可能面临“灰色收入”的诱惑,这在医药反腐背景下带来了道德和法律的双重风险,也使得一些医生因“卷不动”而选择离开公立医院。

💰 **年薪制改革的探索与困境:** 文章以“三明医改”为例,介绍了年薪制在院长层面的推行,并讨论了其对县级医院院长收入和医院公益性的影响。改革旨在通过财政支持提高院长待遇,同时通过考核机制倒逼医院回归公益。然而,将年薪制推广至全体医生层面面临挑战,尤其是在财政负担和医院自负盈亏的矛盾下,如何实现医生收入的实质性提升仍是难题,儿科等利润低科室的激励机制尤为棘手。

2025年高考临床医学普遍降温,在是否要学医的讨论中,医生的待遇也是绕不开的话题。

同样是有编制的工作,相对而言医生压力大,活更多,薪酬却似乎形成了一个怪圈,大家公认医生的收入应该高,可社交平台上遍布医生吐槽待遇低,而患者间都在交流该给医生多少红包。

近两年,不时出现医院降薪、医疗反腐的消息,让一些家长和考生对学医这个“越老越吃香”的专业犹豫了。

让医生拿到更多的阳光收入,无后顾之忧,是中国医改的重头戏之一。北京是第十个向全国介绍学习“三明医改”经验的省份,7月28日,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医院固定薪酬占比已经超过总薪酬的 50%,医务人员收入保障更加稳定。”

经过高考的拼搏,带着治病救人的愿景走入医学院,在迈入医院工作若干年后,这些医务工作者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生涯?

初入道者:居不易

这是德国慕尼黑少有的一个阳光充足的午后,董木和一群人喝啤酒、聊天,当知道他是一名医生时,大家给他一个眼神,“你这么年轻,这么棒!”

31岁的董木,一张娃娃脸带着中国式谦逊,“别,在德国我还没有行医资质”,他语中有淡淡遗憾,在中国他是有行医资质的,离开是因为工作“活累钱少”,医院对医生的索求过多,“让你献爱心加班时理直气壮,并不关心你”。

以全省高考第103名的成绩,董木带着救死扶伤的豪情,奔赴万里进了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

从医学生“变身”为医生,一字之差, 董木熬过了七年本硕、二年规培。独自在陌生之城找规培单位,相当于一次找工作,好在规培医师能拿到四五千元的月工资,还提供宿舍,虽然条件不好,但,大上海居不易。

在2017年走出校园时,一眼望去前途光明。董木恰遇上海一家三乙公立医院扩招,他庆幸自己颇有几分运气,因为博士学位才是大医院的敲门砖。

刚成为住院医师的董木,基础工资税前5000多元;绩效奖金,按工作量算,他是住院医师,绩效主要是按经手的入院病人、出院病人算工作量,职称+工作量乘以一个系数,可以拿到月均7000元到1万元。

当董木成为住院总医师时,这是负责住院医师日常工作管理和培训的医生,他除了日常工作还分管本科室台账,发现科室的营收很大一部分要上交给医院, 用于医院建设。

医生的职称由低到高,为住院医师、 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工资结构都是三部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基本工资和职称、岗位挂钩,固定不变,绩效工资就有赖于医院和科室的收入。

董木的收入放在全中国并不低。《2021年度中国医院薪酬调研报告》显示, 2020年中国医院员工初级、中级、副高和正高的年平均薪酬,分别为 14.3万元、 17.4万元、21.8万元和26.5万元。其中,公立医院整体薪酬水平较民营医院高出约三成。

医学界医米调研的2024年度《中国医院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显示,医生群体内部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在统计了2009名医生的年均收入、薪资构成与不同科室的职业满意度,该报告发现,根据本次调研医生填报的数据,一线城市三级医院副高及以上职称医生平均每年的临床工作收入为24.6万元,为县级市同级医生的近2倍。

一线城市之外,收入更低。在东北省会城市的一家三甲医院,新入职的医生 只有基本工资3000元。

董木所在的消化科,一共20人。2020年医院给消化科的绩效奖金总额是20万元出头,平均一个人有万把块;到2021年,每个月均总额只有17万多元;2022年中只有15万元,到董木离开的年底就仅11万元。

一位北京三甲医院主任医师挺同情科室里入职不久的年轻医生,“大手术做完经常已半夜了,然后住院医师还得留下来整理病历。家庭条件不好的,真是等不到挣钱那天就转行了。”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救治患者。摄影/辛颖

董木在上海和五个人合租一套较大的公寓,“谁不是抱有救死扶伤的情怀选择这个职业?”他觉得自己是被现实打败,最终下定决心放弃有编制的岗位,远赴德国读博。

有时他会遗憾自己可能选错了专业,比如骨科,医院给的绩效奖金总额就高出消化科一大截。科室之间的差距很大,可能让一位工作不到10年的医生,收入可以比肩一位工作近30年的主任医师。

2022年美国医生的薪酬情况是,收入最高的是整形外科,医生年均收入达到61.9万美元,之后是骨科57.3万美元、 心脏科50.7万美元。董木所在的消化科也高居第五,50.1万美元。

医院的ICU是一个长期缺人的科室,相对待遇较好,一位博士生在2022年毕业后入职一家新疆的三甲公立医院,月薪在1.5万元左右,而别的科室同样资历的人收入在1万元左右。

然而,进入ICU的初入道者,得是 “超人才能干下去,特别忙”。上述博士生曾告诉《财经》,上班不久,发现最大的敌人是时间,根本就不够用。因为是新人,科室里的很多杂务也推给了他。科室领导让他去参加两天培训,在这两天,他白天听课,晚上回医院值班,在 60多个小时内,睡觉时间不到6个小时。终于下了夜班,回到家刚躺下,科主任打来电话 “催我修改科室的材料,只能爬起来赶紧修改、提交”。

前同事告诉董木,2023年下半年他们的奖金高了点,因为科室有三人离开,剩下17人,奖金总额没有再下滑,医院的情况也有转好迹象。走的3人,一位医生转岗去做行政;还有一位主任医师被同城的一家三甲公立医院挖去了。

主任医师:金字塔中的煎熬

现在董木又有点庆幸,自己在医院是个初级“社畜”,至少和他保持联系的同学告诉他,在2023年中开始的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中,没有人被卷入。

但科室主任、副主任就没那么淡定了。这些在中国医疗金字塔顶层的医生们,一些因灰色收入,正被道德和法规双重煎熬。

“毕业第一年,教授就拎了一个塑料袋,说‘这是你的辛苦钱’,十几万元。”这笔由科室主任分配的骨科耗材回扣款, 曾让一位任职于长三角三甲医院的骨科主治医师,觉得这份工作真不错。

职级越高薪酬越高是不变的定律。 住院医师像董木完成规范化培训后差不多30岁,每月收入5000元到 1万元,到35岁如果能升到主治医师,平均月薪能接近2万元。

上述北京三甲医院主任医师说,就算40岁终于熬到主任医师,想靠自己在大城市买房太难了,正常工资还是难以撑起一家老小在一线城市的适宜生活。

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曾表示, 一个医生在公立医院的生存技能中,患者认不认可是排在后面的,进阶职称、是否有科研成果等才是其晋升的主要路径,因为这些东西与收入和社会地位直接挂钩,所以大家会优先考虑。

北京一位离开公立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告诉《财经》,“卷不动了。”在公立医院想升职加薪,科研这一项就越来越卷,比如原来需要三篇核心论文,后来就需要五篇。

即便到了正高职称,虽然收入增多, 但是科室出了任何大小问题,都要扣主任的奖金,责任风险也不小。

一名好的主任医师不仅要自身优秀,还肩负着带团队的重担,年轻医生在课本上能学习的知识有限,关键的技术、经验都是靠老医生言传身教带出来的。

资深的医生会有讲课费等收入,但现在也不好挣了。随着各地开始严查规范,太高的讲课费不能收了。2025年3月,重庆市纪委监委官方发布信息,北碚区纪委监委整治医疗领域违规收受“讲课费”,全区30余名医务人员主动上交违规所得。

出去讲课的手续也更复杂了。按贵州要求,医务人员参加学术活动,要提前十个工作日向上报进行审批,报酬需通过正规财务渠道入账,不得现金取酬。

一位县级医院院长:年薪要合适

科室主任们想提升业绩,盯好自己那一摊的业务就行,等到了院长的级别,绩效考核与全院挂钩,就更复杂了。

河北一家县级医院的院长,正在等着即将要改到自己身上的年薪制。

“三明医改”下的医务人员年薪制正在全国复制推广。2023年河北省率先发文落实年薪制,计划到当年年底,在全部省直公立医院、50%的市级公立医院、 50%的县至少一家县级公立医院落实党委书记、院长年薪制。这也是全国公立医院薪酬改革的一项任务,先从院领导开始。

“我一直很关注要怎么改,现在看财政支持的力度还是关键。”上述县医院的院长介绍,医院平时没有财政补贴,院长的工资也是靠医院收入,奖金多少取决于全院的平均水平,大多数院长的收入通常比不上大科室主任们。

这位县级医院的院长到手月工资是 6000元左右,“如果年薪给我5万元,那我肯定不行。如果和现在的收入没什么变化,那变不变年薪制没啥区别。如果年薪制,肯定要比现在高一点,比如现在我一年到手6万到8万元之间,如果年薪给我10万元也行”。

2015年,一项丁香园调研的740名院长、副院长年收入中,受医院性质、级别、地区影响,院长收入差异较大。其中, 3.2%的院长、副院长年薪可拿到35万~60万元;仅1.4%的院长副院长拿到60万~80 万元;50%的院长年收入低于15万元。

“我理解年薪制是一种高薪养廉,医院的潜规则收入太多。如果年薪给到20 万元的话,我觉得可以。”上述院长说。

三明市在施行医改之后,当地医院工资总额由改革前2011年3.82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0.44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年薪由2011年的4.22万元提高到2022 年的20.11万元;2022年,医生最高年薪达58.28万元。

到2022年,三明市各总医院院长平均年薪47.16万元、最高67.47万元,仅有一家医院院长年薪低于40万元,原因是奖惩一栏被扣除了5万元。

年薪制对院长的考核也更加复杂, 如任何一个科室发生医疗事故,都要扣院长的考核分。院长考核包括医院管理、 健康管理、医保管理等六类30项指标, 满分100分,额外还有奖惩分。考评后折算成绩效,在院长的基础年薪上加减。

三明市第一医院院长的2013年薪是31.51万元,到2021年,年薪增至62.66万元,这背后是医改带来的整个三明市医院收入的提升。

按河北省要求,院长年薪制由同级财政负担。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从2018 年开始推行院长年薪制,由基础年薪和绩效年薪构成,2018年、2019年院长年 薪为12.9万元,达到改革前工资的2倍以上。2020年将院长年薪调整到20万元, 2022年调整提高到24.1万元。由县财政全额拨付,院长工资不与医院经济收入直接挂钩,避免院长追求高收益,倒逼医院回归公益属性。

院长年薪制的下一步,就是医生年薪制。三明医改方案是,主任医师基本年薪30万元,副主任医师基本年薪25万元,主治医师基本年薪20万元,住院医师基本年薪15万元,村卫生所人员基本年薪10万元。

这让上述院长觉得更为难,“财政不可能负担所有医生的工资,那如果本质上还是医院自负盈亏,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盈余多了才能给大家发奖金、涨年薪,就是以什么名义的问题。”

这家医院从2022年开始,已经升级一套绩效方案,定基本工资设置四个维度,职称、职务、学历、入职时间,再乘以一个系数,比如主治医师是1.5,院长、书记大概是3.2~3.5。

“我们并不是哪个科室挣钱多,就奖金都给他,医院一直是有平衡考虑的。” 上述院长解释,比如B超室挣钱最多,200万元买了一台比较先进的,一个月纯收入就是30万元,但这个收入的90%可能医院都要拿走,就给科室3万元。再扣除耗材、电费、纸张等,加上折旧,可能就剩下2.8万元,科室如果有五个人,这2.8万元就是这五人的绩效。

儿科利润最小,儿科各类检查做得少,用药量也小,需要的医护人员反倒比较多。假如儿科的月收入也是30万元,但可能有20个人,于是医院只能拿走收入的 10%或到20%,剩下的80%都要给科室。

这位院长希望,如果到年底医院的营收情况好,再给医生涨点工资,“但也不能涨幅太大,大家都不好过,你也不能太出格。大多数医院的营收都有压力,任务又多,涨薪是太难了”。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医生待遇 医改 薪酬改革 职业发展 医疗反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