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10小时前
燕京啤酒:高端化红利正“见顶”,双轮驱动尚未跑通|看财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燕京啤酒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营收、盈利、销量均实现正增长,净利润首次突破10亿元,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核心单品燕京U8的销量增速从50%降至30%左右,预示着其爆发期已过。尽管公司推出了倍斯特汽水,试图通过“啤酒+饮料”双轮驱动战略寻求新的增长点,但饮料业务目前占比较小,难以对冲U8增长放缓的压力。同时,啤酒行业整体增长趋缓,高端化红利见顶,区域性市场限制以及跨界竞争者涌入,都为燕京啤酒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挑战。

📈 营收与利润双增,展现强劲增长势头:燕京啤酒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85.58亿元,同比增长6.37%;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45.45%,半年净利润首次突破10亿元。这标志着公司在行业缩量调整的大环境下,依然能够实现营收和净利的双增长,尤其是在连续三年半年报利润增速超40%的背景下,显示了其稳健的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 超级单品U8增速放缓,增长动力面临考验:作为燕京啤酒的核心增长引擎,燕京U8的销量增速已从2022年的逾50%逐年回落至30%左右。虽然该单品增速仍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但其爆发力的减弱以及距离“十四五”规划中冲击百万千升目标的差距,表明公司急需找到新的增长点来接棒,以维持持续的高速发展。

🥤 饮料业务初露锋芒,双轮驱动尚待发力:为应对U8增速放缓的挑战,燕京啤酒积极拓展饮料业务,推出了倍斯特汽水,上半年饮料业务收入同比大涨98.69%。然而,目前该业务板块的收入占比尚不足1%,其对整体业绩的贡献有限,距离形成有效的“啤酒+饮料”双轮驱动格局仍有较长的路要走,短期内难以对冲核心啤酒业务的压力。

🌐 区域市场优势与全国化瓶颈并存:燕京啤酒在华北、华南地区拥有较强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是其营收的主要来源。然而,在全国化拓展方面,公司在华东和华中地区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但在其他区域增长乏力,经销商数量也出现减少。与全国性布局的竞争对手相比,燕京啤酒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上仍有较大差距,全国化进程面临瓶颈。

⚔️ 行业竞争加剧,跨界挑战不容忽视:啤酒行业已进入寡头垄断格局,市场竞争激烈,高端化红利逐渐见顶,整体消费市场处于收缩状态。此外,白酒巨头跨界进入精酿啤酒领域,如五粮液和珍酒李渡推出高端精酿啤酒,为燕京啤酒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燕京啤酒能否在U8之后讲出新的增长故事,其紧迫性愈发凸显。

(图片系AI生成)

日前,燕京啤酒(000729.SZ)披露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燕京啤酒营收、盈利、销量全部正增长,半年净利首次突破了10亿元。表面来看,燕京啤酒当下的状态几乎称得上安然无虞。

然而,旗下核心单品燕京U8的销量增速由原来的50%降至30%左右,这一变化折射这个王者单品的爆发期已过。与此同时,燕京啤酒还未找到能够接棒的“新故事”,其试图打造双轮驱动格局的构想道阻且长。

华丽财报下的隐忧

半年报显示,燕京啤酒上半年实现啤酒销量(含托管经营)235.17万千升,同比增长2.03%;实现营业收入85.58亿元,同比增长6.37%;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45.45%;扣非归母净利润10.36亿元,同比增长39.91%。

连续三年半年报利润增速超40%、半年净利润超去年全年,燕京啤酒已是行业缩量调整时期少数能实现营收、净利双增的案例。

不过,难能可贵的增长背后略有隐忧浮现,那就是超级大单品燕京U8的爆发力熄火。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公司啤酒业务实现收入约78.96亿元,占总营收的92.26%,毛利率达45.66%。

其中,中高端产品收入55.36亿元,同比增长9.32%,毛利率高达51.71%,比上年同期增加1.40个百分点;普通产品营收23.6亿元,同比增长1.56%。

燕京啤酒的增长逻辑不变,以燕京U8为代表的中高端产品收入占总营收七成,是业绩贡献主力。需要注意的是,燕京U8的增速已从2022年的逾50%逐年回落,2023年、2024年分别降至36%与31.4%。从收入上看,2024年同期燕京啤酒中高档产品收入增速为10.61%,今年已降至个位数。

燕京啤酒曾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U8单品冲击百万千升的目标,今年若要达成,U8年内增速需超过40%,但只有30%出头。

燕京啤酒想必看到了这一点,进而将增长押注在了饮料业务上。今年3月,公司推出了倍斯特汽水,启动“啤酒+饮料”双轮驱动战略。今年上半年,燕京啤酒饮料业务收入8301万元,同比大涨98.69%。增速足够惊艳,但这一业务板块收入占比尚不足1%,短期内显然无法对冲U8增长放缓的压力。

高端化红利正见顶

即使燕京U8增速降到了30%左右,其依然是行业增长最快的单品。再加上内部改革释放的成本效应延续,燕京啤酒前景良好。

压力来自高端化红利正在见顶。目前,中国前五大啤酒公司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90%,呈现出明显的寡头垄断特征。行业高度集中背景下,啤酒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要想取得较大突破,可谓困难重重。

而且,从产销量来看,啤酒已接近“天花板”。自2013年到达巅峰后,我国啤酒产量便进入了下滑阶段,啤酒消费市场整体处于收缩状态。

2024年啤酒行业产量和销售收入均出现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啤酒产量为3521.3万千升,同比下降0.6%。食品饮料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啤酒行业营业收入则减少了5.7%,也是食品饮料行业中唯一一个下滑的品类。

啤酒这块“蛋糕”正在变小,啤酒企业则在存量、缩量间波动发展。反映到业绩上,啤酒巨头们承压明显,2024年百威亚太(01876.HK)、华润啤酒(00291.HK)、青岛啤酒(600600.SH)、重庆啤酒(600132.SH)等均难逃业绩下降的现实。餐饮、夜场等啤酒传统消费场景加速萎缩,新出台的“禁酒令”又为啤酒消费带来一轮冲击,多重不利因素叠加致使啤酒行情更不容乐观。今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1904.4万千升,同比下降0.3%。

受益于燕京U8带来的结构性增长以及成本改善,燕京啤酒成功跻身行业“第四”,近四年净利润翻了4倍多。但这份高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来自高端化滞后的低基数效应,问题在于“后发优势”红利出尽之后,燕京啤酒一样面临挑战。

而且,对比几家头部来说,燕京啤酒仍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燕京啤酒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华北、华南地区,两个地区的收入比重分别为56.67%、21.39%。在此外的地区,燕京啤酒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市场份额较为有限。

此次半年报就透露了燕京啤酒全国化拓展的一丝凉意:今年上半年,燕京啤酒仅在华东和华中地区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余区域均是个位数增长,其中华南地区的收入增速只有0.3%。截至6月末,燕京啤酒国内经销商数量8549家,较2024年年末8632家减少83家。

就市场规模而言,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亚太等企业已在全国市场中划定地盘,形成群雄鼎立的局面,以燕京啤酒为代表的区域性啤酒企业的全国化拓展仍存在瓶颈。

顺便一提,在目前的竞争格局中,燕京啤酒的对手不只是头部啤酒厂商,还有跨界而来的白酒大佬。比如,近期白酒巨头五粮液(000858.SZ)推出19.5元/罐的精酿啤酒品牌“风火轮”、珍酒李渡(06979.HK)高调发布零售价为88元/瓶(375ml)的“牛市”精酿啤酒事件在市场引起不小的轰动。行业涌入越来越多的“淘金者”,燕京啤酒能否在U8之后讲出新故事,便更具紧迫性。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杨欢)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燕京啤酒 半年报 啤酒行业 燕京U8 双轮驱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