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已經是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超過2成的臺灣大型企業,不只自家公司,連所屬產業都開始因為生成式AI而有大幅改變,今年已有2成CIO的年度挑戰就如何因應這波變革。生成式AI成了新的企業轉型方向,如何用生成式AI來改造業務流程,增強員工生產力,改變商業模式,都是企業對CIO的期許。
根據2025年iThome CIO大調查,約1成企業早在去年率先面臨這一波新技術的變革衝擊,今年增加到2成企業受到衝擊,更有44%的CIO預估,他們的公司和所屬產業,也將在未來兩年受到重大衝擊。
2024年是全球企業積極實驗生成式AI的一年,國際分析機構Gartner更指出,企業從2023年的追逐基礎模型的興奮期,在2024年轉向了追求高ROI的應用案例,不只全球,臺灣大型企業也是如此。今年則是要開始展現成果的一年。
在今年的iThome CIO大調查中,生成式AI也成了調查重點之一,不再需要問企業,想不想用GAI?要不要用AI創新,而是更直接地調查,多少企業CIO將生成式AI列為年度優先目標,企業如何發揮生成式AI的最大價值,採取哪些對策來因應生成式AI的風險,今年會採用哪些主流GAI技術等,都是企業如何擁抱GAI的行動議題。
根據今年調查結果,臺灣大型企業的GAI發展成熟度上,已有15%的企業在正式環境中使用GAI,更有4%企業擴大導入規模,甚至有少數1%企業要將GAI深化內化到企業流程和組織中。這一群已經在正式環境採用的企業,可說是臺灣企業中的GAI領先者。今年還有32%企業正在導入和驗證階段,25%企業則還在規畫階段,甚至有18%企業察覺自己有GAI需求,但還沒有具體的執行規畫和行動。
GAI已是企業必須面對的科技趨勢,超過8成臺灣企業都意識到所屬產業將會因為GAI而改變,早晚都要面對。為了讓臺灣企業GAI領先者的經驗,可以成為更多企業的借鑑,我們今年參考了Gartner給CIO的GAI戰略框架,來設計分析結果。
Gartner的GAI戰略框架,包括了願景、價值、風險和採用等四大面向。在願景面的行動是指如何建立自己的GAI願景,包括要設定目標,找出效益和自己的成功指標。在價值面,則是要降低創造價值的阻礙,針對業務衝擊、變動管理和人員技能落差來強化。風險面則是考量法規、名聲、技術和技能上的風險,最後則要有系統性的導入方法。參考這個框架,我們以願景聚焦、價值創造、風險控管和採用布局四大面向,來剖析臺灣GAI領先企業的戰略。
調查說明 調查執行從2024年12月30日到2025年2月3日為止,針對臺灣大型企業,歷屆CIO大調查企業,政府機關和大學的IT與資安主管,進行線上問卷。有效問卷數395家,其中有72%是CIO與IT主管,62%是CISO與資安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