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的两项航天领域国际标准《航天系统—发射窗口估计与碰撞规避》和《航天系统—卫星姿态轨道控制系统稳定运行要求》正式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在航天国际标准制定方面迈出重要一步,目前已主导制定30项航天领域ISO国际标准。其中,《发射窗口估计与碰撞规避》标准由中国联合多国共同提出,明确了发射窗口分析、碰撞规避等要求,为保障航天活动安全提供规范。另一项关于卫星姿态轨道控制系统稳定运行要求标准,则界定了稳定运行的定义并规定了关键原则,为提升卫星在轨运行能力提供依据。这些标准的发布是中国积极参与外空治理、构建人类外空命运共同体的体现。
🚀 **中国主导航天国际标准制定取得新进展**: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的《航天系统—发射窗口估计与碰撞规避》(ISO 21740:2025) 和《航天系统—卫星姿态轨道控制系统稳定运行要求》(ISO 16615:2025) 两项国际标准已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截至目前,中国已主导制定了30项航天领域ISO国际标准,发布和在研标准总数达到38项。
🌠 **《发射窗口估计与碰撞规避》标准规范航天发射安全**:该标准由中国联合美国、法国、日本等四国共同提出,明确了发射窗口分析、安全发射时机识别的程序要求,以及对碰撞规避风险评估矩阵的相关约束和要求。其核心应用在于分析新发射物体与在轨空间物体之间的碰撞风险,为确定最优发射窗口和时机提供规范依据,这是中国积极参与外空治理、共建外空活动规则的具体实践。
🛰️ **《卫星姿态轨道控制系统稳定运行要求》标准提升卫星运行能力**:该标准由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主导编制,界定了卫星姿态与轨道控制系统在轨稳定运行的定义,并基于影响卫星在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规定了构建该系统稳定运行能力的原则和要求。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作为ISO/TC20/SC14技术对口单位,全程参与了该标准的制定过程,为提升卫星在轨运行的可靠性提供了重要指导。
🌍 **中国在航天国际标准制定中彰显大国担当**:这两项国际标准的发布,不仅是我国航天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外空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外空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行动,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精神。
快科技8月12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近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的两项航天领域国际标准——《航天系统—发射窗口估计与碰撞规避》(ISO 21740:2025) 和《航天系统—卫星姿态轨道控制系统稳定运行要求》(ISO 16615:2025),经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
这标志着我国在航天国际标准制定方面取得新进展,截至目前,由我国主导制定的航天领域ISO国际标准已发布30项,发布和在研标准总数累计达38项。
其中,《航天系统—发射窗口估计与碰撞规避》标准,由我国联合美国、法国、日本等四国共同提出,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承担具体起草工作。该标准明确规定了发射窗口分析、安全发射时机识别的程序要求,以及对碰撞规避风险评估矩阵(涉及安全距离、碰撞概率)的相关约束和要求。
其核心应用在于分析单次发射任务中新发射物体(如运载火箭级段、释放的航天器等)与飞行路径上任何空间物体(如航空器、在轨空间站和航天器)之间的碰撞风险,为确定最优发射窗口和时机提供规范依据。这项标准的制定和发布,是我国积极参与外空治理、共建外空活动规则、推动构建人类外空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另一项标准《航天系统—卫星姿态轨道控制系统稳定运行要求》,由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主导编制。该标准界定了卫星姿态与轨道控制系统在轨稳定运行的定义,并基于影响卫星在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规定了构建该系统稳定运行能力的原则和要求。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作为ISO/TC20/SC14技术对口单位,负责与国际标准化组织进行技术协调,并作为参编单位全程参与了该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技术修改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