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西赛罗 7小时前
坠楼的医生,毒杀她的是种愚蠢彻骨的恶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网络时代的恶意现象,以作者自身经历和邵晓蓓医生自杀事件为例,揭示了恶意产生的无理性、非正义性,以及网络对恶意的放大作用。作者呼吁人们保持善意,理性对待差异,避免被恶意所裹挟。

🔍恶意常常毫无缘由,像东野圭吾笔下的野野口修一样,仅仅因为恨而恨,将自身的负面情绪投射到他人身上。

🏥邵晓蓓医生因医疗纠纷遭受网络暴力,最终选择自杀,体现了恶意对个体的巨大伤害,以及网络作为恶意放大器的可怕。

📱网络平台若缺乏监管,纵容恶意言论,将导致更多悲剧发生,破坏社会信任和公序良俗。

🧠作者以许倬云与王小波的观点差异为例,说明不同立场和经历会导致认知不同,应尊重差异,避免因观点不同而恶语相向。

🤝王小波主张先过好自身生活,再谈改变世界,作者认同此观点,认为善意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力量,应少一些恶意,多一些理解与包容。

🌟文章结尾强调善意的重要性,即使面对恶意,也要以善意回应,因为善意是照进这世界的光。

原创 小西cicero 2025-08-07 17:24 上海

愚蠢与恶意永在,但善意有它的力量,因为它是照进这世界的光。

累了,聊一个朴素的愿望:愿这世界不要充满恶意。

说一件这两天挺让我沮丧的事情,

最近连写了几篇文章:

许倬云与王小波之争:中华文化能拯救美国文明吗?

古代天文学家和巫师有什么关系

一切现代性的起点,都在敢于承认“我不知道”

罗生门下、密竹林中,那个已死的真相究竟是哪一个

应当说这些文章都距离时事比较远,我想沿着自己的思考线路,谈一些比较深的东西。

文章发出之后,好的反馈是有一些的,但让我感到失望、并且奇怪的是,每篇文章下方,其实都有一些很恶意的评论:有的人上纲上线的猜测我在“影射什么”,有的人则嘲笑我的讨论是“野狐禅”,一派“这个问题我比你懂多了”的态度。

昨天遇到一个更奇葩的,留言什么也不说,劈头就是一句“快给我钱!不然去举报你。”

恶意留言我见多了,但似此种恶意魔怔了的,确属首次。

没关系,写号四年多,看了这么多评论,按说我对这种恶意已经习惯了,拉黑也是拉黑不完的,只是每次在拉黑这种评论者之后,我心中还是不免感叹——看来很多时候,人的恶意,真的是没有来由的。

说起恶意,我记得东野圭吾写过一篇长篇推理小说,名字就叫《恶意》。

这小说作为推理小说其实写的很特别——别的推理小说,给读者制造的悬疑都是犯罪者和犯罪的手法,但是《恶意》这本小说,作者从一开始就已经把犯罪者野野口修的杀人手法搞清楚了,但野野口到底为什么要杀死自己多年的好友、对自己一直照顾有加的名作家日高邦彦呢?

整本小说,写的其实都是这个“他为什么对他抱有恶意”的悬疑,但侦探找了半天,最后揭示了一个特别惊悚的答案——不为什么,就是一种纯粹的、没有来由的、深不见底的恶意。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那么善良,但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我当初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的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让你带着世人的骂名下地狱。在你死以后,我再继续恨你!”

东野圭吾的厉害,就在于他能把一个看似简单答案,写的悬疑无比。又把一个似乎意外的心理,细想之下让人觉得那么符合人之常情。

《恶意》这本小说,好像就是这样,初看这个结尾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个结局好惊悚、野野口修简直是个怪物、一个披着人皮的恶魔。

可是细想之下,我们优惠发现,这样的恶意,其实无处不在,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其实就身处在这样一种恶意之中,我们自己就被别人这样没有由来、说不清为什么的恨着。我们身边充满了各种行动、或者没有行动的野野口修。

而写作或者成名,只是把我们自己更充分的暴露在这些恶意的枪口下而已。写文章这几年来,其实我时常遭遇这样莫名的威胁、那些过火的谩骂,起初我以为是我和这些人观点不和,后来我想也许有些是嫉妒。但越到后来越觉得,即便我写那些平淡如水、温和如体温的文章,我还是躲不过这些事情。

恶意,有的时候真的就只是恶意,没来由、不讲道理、漆黑到深不见底的恶意,口号、主张、指责,只不过是它行走人间偶尔找到的一身人皮。

我想起了昨天看到的一个很触目惊心的新闻。看了以后,我难受了很久。

8月1日,,河南省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邵晓蓓医生,从高楼上一跃而下,自我了断了。她死前留下的遗书里着重大写了七个字——“一定要为我正名!”

是什么让这位曾经接生过三万名婴儿、拥有良好口碑和医德、临去世前一天还做了六场接生手术的医生居然选择了以死明志呢?

仅仅是三个所谓的“医疗纠纷”而已:

第一起:

一名产妇因羊水栓塞危及性命,急需切除子宫保命,家属签署同意书后,产妇顺利诞下一名女婴。

但事后,产妇婆家人以“娶媳妇花了50多万,如今又生下女孩,子宫还被切除,家里绝后了”为由,赖上邵医生,索赔100万。

目前此案已走上法律程序,鉴定专家初步结论是“与妇产科无关”,但挡不住病号家属绝不善罢甘休,持续进行网暴。

第二起:

一名三胎产妇入院生产,因胎儿体大,邵医生多次沟通,劝其剖腹产,并告知顺产存在子宫破裂的凶险。

但产妇夫妻二人坚决要求顺产,并称后果自负。后生产中产妇子宫破裂,胎儿窒息死亡,产妇经抢救保住了性命,家属不愿接受事实,最后大闹医院。

医院建议家属走法律程序,但家属拒绝,坚持要到x音上网暴邵医生。

第三起:

一名婴儿刚出生时一切顺利,出生两天后突因缺氧导致皮肤青紫,后经抢救治愈出院。

两年后,这个孩子被确诊脑瘫,家属在未做任何鉴定的情况下,认为是医生失误——新生儿缺氧的原因有很多种,喂奶不当也可能导致婴儿大脑缺氧。

家属一口咬定是邵医生和医院的问题,并持续在X音发布“医院偷偷篡改病历记录”的指控。

这三家“医闹”汇聚在x音平台上,同声相吸、同气相求,互相关注、互为铁证,并“开盒”了邵医生的信息,然后每天数百条的电话、短信骚扰辱骂她。

邵医生忍无可忍之下决定报警,却先是被告知“证据不足,不予立案”,随后即便立案,网上也依然流传着对她的辱骂和信息。

珍视了自己一辈子作为妇产医生名声的邵医生实在是没有办法忍受这种折磨,最终选择了以死明志。

她只留下了“请一定要为我正名”的遗言 。

我有太多的疑问,想在看到这条新闻之后去说,比如,为什么一个诋毁和开盒一位医生个人信息的信息可以在医生报警后依然流传?

但我今天不想追问这些。我就想感叹——恶意,深不见底、无边无沿、无来由、非理性、不讲任何道理的,恶意。

就像东野圭吾说的:“我就是恨你,明明你那么善良,但我就是恨你……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让你带着世人的骂名下地狱。在你死以后,我再继续恨你!”

而网络,毫无疑问,是这种毫无来由的恶意的放大器——邵医生接生过三万多名婴儿,她显然无法保证每一台手术都是成功的,也无法保证每一个不成功手术的家属,都通情达理。

这就像我,每篇文章写给几万、几十万人看,我没办法保证我的每一个观点、每一个判断都合您的心意,我更不知道您是否通情达理。

但如果我们就遇到了那样的人,他就是恨你,非理性、不讲道理的恨你,你做的手术越多、你写的文章越多人看到,你越容易招来这种没由来的恶意。

而互联网,和某些低素质、无判断力庸众所喜欢聚集的短视频平台,往往就成为了这些恶意聚集、共振的滋生低,如果平台偏巧又不负责任,不惜以侵害个体公民隐私权博取流量。那就会产生这样的悲剧。

记得前几天,我在谈论另一则近期的公众事件时,我曾经说,无论怎样,无论事件的当事方自认为握有多大的正义,她不能选择绕开法律、开盒网暴事件当事的另一方——岂料我的这个呼吁,居然也遭遇了太多人的攻击谩骂——很多人似乎觉得,只要目的是正义的,手段怎样无所谓。我跟这些读者,说不通这个道理,但你现在看到了,这就是你们欢呼的开盒、网暴的结果。

恶意,深不见底的恶意,在那些只在乎结果、不在乎手段的受众的催化下,插上网络与短视频的翅膀肆意的飞翔,顷刻之间,遮天蔽日。

昨天,我在《许倬云与王小波之争:中华文化能拯救美国文明吗?》一文中,聊到了我对刚刚去世的许倬云先生的看法,他是王小波的老师,王小波似乎曾在他的某篇文章中这样评价:“我的老师学问很好,就是想法有点天真。”我大约知道他指的是什么。

许倬云先生认为我们中华文化伟大的不得了,能用自己的集体主义精神去感化和拯救深陷个人主义漩涡中的美国,许倬云出身江南世家大族,在他为数不多的亲近中华文化的时代,又生于富贵家、长于城市里。他可能真的觉得中国乡村维持秩序,是儒家淳淳教化的那套“温良恭俭让”的,这温良恭俭让充斥在生活中,比自私自利、已经腐朽堕落的老美强多了。

可是自己就有着漫长农村插队经验的王小波,显然不同意他老师的这种观点。他是见识过乡土中国社会到底是怎样运行的。王小波说:“蠢就是坏,甚至是最大的坏。”

而他笔下的很多底层人不仅可怜,更其实很蠢,他们不幸的教育为他们养成的畏危而不怀德、崇力而不尚智的品行,让他们相信蛮力和权威可以解决一切。

任何一件事,他们都本能的相信蛮干可以把事情做成,如果居然不成,那就加倍的蛮干。

如果还不成,他们不会检讨自己的方法是不是错了,而会恨上那个早就说这样不行的人。

王小波将这个可耻的思维习惯叫做“花剌子模信使”,在历史上,这种招恨的人比如清末的名臣郭嵩焘,在我们今天看到这个新闻里,这个招恨的人,就是那个说你得剖腹产、要切出子宫的邵医生。

一个救了你的人、一个给出你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人,你却恨她、却诋毁她、却对她怀着最深沉的恶意。为什么?可能仅仅是因为你这样作没有任何成本,而她对你而言毫无还手之力。

《三体》里刘慈欣老师写道:毁灭你,与你何干。据我观察,很多人真就是秉持这样的态度活着的——只要我有能力毁灭你,那为什么不呢?

所以我还是觉得王小波先生的建议比他的老师更现实一些——先把我们自己日子过好,再谈“拯救全世界”的事情好了,把温良恭俭让落到我们真正的生活里,让每个普通人对他人,少一点“我毁灭你,与你何干”的、无边无际的恶意。

今天的文章写长了,也写的有些随性,是真的被恶意的留言和邵医生的新闻触动到了,写文和邵医生的行医,大约也有相似之处吧,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沾染上一些人的恶意,即便我们本是想帮助他们。

累了,愿邵医生的灵魂在天堂安息,愿对我怀有恶意者从我的公众号上退散,我的文章,只为对我满怀善意的朋友而作。

因为且只因为善意的人们仍是大多数,我们才仍有力量如邵医生——无论你对我是否怀有恶意,我依然以善意对你。

全文完

今天的文章4000字,感谢读完,随笔一篇,愿您喜欢。

配乐,我想破例放一首苏联歌曲——《歌唱动荡的青春》。


因为我突然觉得,在这个充满愚蠢与恶意的世界里善意的活下去,有时候,真的需要一点这首歌唱的那种献身的理想:

哪怕灾殃接着灾殃,也不能叫我们颓唐,让我们来结成朋友,我们永远有力量!

愚蠢与恶意永在,但善意与奉献永远有它的力量,

因为它是照进这世界的光。

请一定关注我的几个备用号,因为不知什么时候,会走散:

为文不易,喜欢请关注、赞赏、转发三连,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恶意 网络暴力 善意 理性 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