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近期在中国提交的GPT-5商标申请遭遇了驳回。此次申请由其关联公司欧爱公司和欧爱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涵盖科学仪器和网站服务等国际分类。然而,由于“GPT”已被多国商标机构认定为通用技术术语,缺乏独特性,导致包括“OPENAI GPT-5”、“GPT-5”在内的多项商标申请均处于“等待驳回复审”阶段。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对“CHATGPT”、“GPT-4”等商标的申请上,同样面临驳回复审。美国专利商标局此前也曾因“阻止竞争对手描述产品”为由,两次驳回OpenAI的“GPT”商标注册申请。
🏢 OpenAI在中国为“GPT-5”及相关商标提交申请,但均被驳回。申请由关联公司欧爱公司和欧爱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涉及科学仪器和网站服务等类别,目前商标状态均为“驳回复审中”。
💡 “GPT”被全球多国商标机构认定为通用技术术语,缺乏商标显著性,这是导致OpenAI商标申请被驳回的主要原因。此前的美国专利商标局也曾基于类似理由拒绝其“GPT”商标注册。
🚀 除了“GPT-5”,OpenAI还于2023年申请了“CHATGPT”、“GPT-4”、“GPT-6”、“GPT-7”等多枚商标,同样面临“驳回复审”的境况,显示出其在通用技术术语商标化方面的挑战。
🔍 商标申请被驳回的理由,尤其是“阻止竞争对手正确描述其产品”,揭示了通用技术术语在品牌保护和市场竞争中的复杂性,以及商标注册的局限性。
IT之家 8 月 11 日消息,OpenAI 上周正式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 GPT-5,该模型已在中国提交商标申请,国际分类涵盖科学仪器、网站服务,目前所有相关申请均已被驳回。

具体来看,OpenAI 公司已通过两家关联公司在中国提交了商标申请,其中:
欧爱公司申请注册两枚“OPENAI GPT-5”商标,国际分类为网站服务、科学仪器,目前均处于等待驳回复审阶段;
欧爱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注册两枚“GPT-5”商标,国际分类同样为网站服务、科学仪器,商标状态也均为驳回复审中。
据悉,“GPT”全称为“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已被全球多国商标机构认定为通用技术术语,缺乏显著性。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曾两次驳回 OpenAI 对“GPT”的注册申请,理由是“阻止竞争对手正确描述其产品”。

IT之家发现,欧爱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还在 2023 年申请多枚“CHATGPT”“GPT-4”“GPT-6”“GPT-7”商标,国际分类为科学仪器、网站服务,当前商标状态均为“驳回复审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