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7小时前
颠覆中创变,经济型酒店正在穿越新周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复苏,消费者正从冲动跟风转向追求品质和实用,理性消费成为新潮流。中高端酒店的“生活方式溢价”在差旅预算收紧面前显得不合时宜,功能齐全、干净卫生的经济型酒店重新受到青睐。同时,投资人也回归理性,看重经济型酒店更短的回报周期和成本优势,尤其是在下沉市场。汉庭酒店和尚客优酒店等本土品牌通过提升性价比、本地化服务和“小而美”的模式,在县域市场迅速扩张,经济型酒店正以不可忽视的“热”姿态重返主流赛道,成为满足大众对性价比核心诉求的有力选择。

💰 理性消费抬头,经济型酒店迎来“性价比”春天:当前消费者行为从冲动转向务实,对产品品质和极致性价比的需求提升,使得曾被视为“夕阳行业”的经济型酒店重获市场关注,成为满足大众核心诉求的优选。

📈 投资回报周期短,经济型酒店成投资新宠:相较于其他酒店品类,经济型酒店具有更短的投资回报周期(4年以内)和成本优势,吸引了理性回归的投资人,尤其是在下沉市场,其连锁化进程和品牌效应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 下沉市场潜力释放,本土品牌抢占先机:华住集团、首旅如家、尚美数智酒店集团等本土酒店品牌纷纷制定下沉策略,通过“县县有华住”、“云”“华驿”等轻管理品牌以及“小而美”的“尚客优”模式,在县域等低线市场快速扩张,填补品牌空白,抢占市场先机。

💡 体验升级与成本控制并行,打造核心竞争力:经济型酒店正通过提升基础功能品质来满足消费者需求,例如汉庭在县城门店配备24小时自助洗衣房,尚客优升级早餐品类但保持价格不变,这些举措旨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用户体验,构建强大的竞争壁垒。

文 | 酒管财经

更理性的中国消费者,正摒弃浮华回归实用。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渐进式复苏,人们的消费态度也发生着变化——冲动消费和盲目跟风减少了,取而代之追求产品品质,消费行为趋于务实和理性。

当消费回归理性,追求极致性价比也就成了潮流。

当国内市场都在追逐中高端酒店叙事、追逐设计感、讲求生活方式、贩卖在地体验时,经济型酒店这条片曾被许多人视为夕阳的“老赛道”,正抖落灰尘焕发出新的活力。

经济型酒店再度霸榜

时间倒回几年前,市场声音几乎是一边倒的。

投资的风向标似乎明确指向了中高端、精品与生活方式酒店,经济型酒店这个老赛道,则被不少人认为是低增长、低价值,甚至被预言为黄昏行业。

《HOTELS》最新发布的“全球205强”榜单揭开了国内经济型酒店规模新格局:

老牌劲旅“汉庭酒店”以4139家门店的规模依然坐稳全国第一;

而“小镇之王”的尚客优酒店,也悄然跃升至国内第二、小城第一。

当追求设计感与生活方式的中高端酒店成为资本宠儿,当新消费浪潮席卷住宿市场,谁能想到2025年会成为经济型酒店重返舞台中心的转折点?

本土酒店品牌排名集体抬升背后,是一个更加锐利的事实:曾经被视为保守平庸的经济型酒店在2025年以不可忽视的“热”姿态回归主流赛道。​​

经济型酒店这条基础赛道看似沉寂多年,为何能在2025年忽然焕发第二春?

消费者价格敏感度的全面上升,成为经济型赛道升温最直观的启动开关。​

随着市场活动疲软,中高端酒店引以为傲的“生活方式溢价”在陡然收紧的差旅预算面前显得华而不实。

人们不再热衷于为浴缸或行政酒廊支付额外成本,一个功能齐全、干净卫生、能安稳睡觉的经济型酒店成了多数人的最优选。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酒店市场进入存量时代,不少投资人也开始回归理性,高性价比成为核心共识。

相比较酒店行业其他品类,经济型酒店依然有着更短的回报周期以及更强的成本优势。

据《2024年中国酒店投资人研测分析及AC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新开业门店预计平均投资回报周期约为5.1年。 而经济型酒店的投资回报周期可控制在4年以内。

此外,下沉市场虽然拥有庞大的酒店数量,但其连锁化进程相对落后。

投资成本更低、品牌效应占优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在低线城市仍然具有较大生存与发展空间。

本土经济型酒店风雨兼程20年

在中国本土经济型连锁酒店发展初期,锦江曾是先行者。

1999年,锦江之星走出上海,在苏州开出沪外第一家门店,开始了全国化进程。“二星级硬件、亲民价格”,成为连锁酒店行业的标杆。

锦江之星的成功,吸引了一众效仿者。2002年,如家酒店创立;2005年,7天酒店和汉庭酒店先后开业。这些品牌,在后来本土连锁酒店形成与壮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季琦创立汉庭酒店前,亲自体验锦江之星华东地区所有门店,并宣称要学习锦江之星的模式。

2000年后,如家、7天、汉庭,以及后来的尚客优、格林豪泰们,蜂拥进入这一赛道,开启经济型连锁酒店行业黄金十年。

2010年,国内经济型连锁酒店行业门店达到5120家,客房规模达56.4万间。但在整个酒店行业中所占比重仅在7%内,远低于欧美地区70%的水平。

经济型连锁酒店自2003年进入高速增长期,伴随电子商务、个人及家庭旅游出行的发展,增速超过星级酒店。

然而进入2016年,国内经济型连锁酒店规模增长首次出现放缓,其增速为12.4%。同期,中端及以上连锁酒店门店规模增速在25%以上。

随着国内酒店市场进入存量时代,面对县城这一“价值洼地”,近年来各大酒店集团纷纷制定下沉策略,将增速放在县域等低线市场,试图填补品牌空白、抢占先机一些定位下沉市场的本土连锁更是抢占了先机。

截至目前,华住集团已覆盖全国1290个城市,较前一年新增158个,朝着"县县有华住"的目标稳步推进;

首旅如家通过"云""华驿"等轻管理品牌,以"投资小、回报快"的特点在县域市场快速拓店

被称为“小镇之王”的尚美数智酒店集团,自创立起就专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下设尚客优、兰欧、骏怡等品牌,号称要“让所有人在任何城镇都能住上好酒店”。

尚美采用独特的“小而美”模型:主打“三四线城市、60间客房、精品设计”的中小规模酒店,避开与一二线常见连锁品牌的正面竞争。

时至今日,下沉市场的连锁化红利仍在释放。

经济型酒店既承接了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又呼应了大众对“性价比”的核心诉求,此次强势回归也在情理之中。

谁能拿捏理性消费热流?

有人说,消费市场永远存在结构性的机会,不知不觉,我们进入了一个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消费时代。

以往的消费市场,存在两个极端。

一个是好产品特别贵,而便宜的产品不是山寨就是质量不好,物美价廉的商品一直是稀缺的,当这部分需求被唤醒,消费市场就悄然改变。

当消费回归理性,将重心转到自己的需求上,能以极致性价比满足需求的品牌,就是消费者眼中的好品牌,追求极致性价比也成了潮流。

而对于经济型酒店来说,不是返回到过去的低端价格战,而是升级性价比,满足今天更理性的消费者的需求。

细分赛道的红利和新商机就隐藏其中。

青春没有售价,旅游拒绝溢价。

新一代年轻消费者在选酒店时,也更加“理性”,拒绝无理由的溢价和无品质的低价消费,更倾向于选择价格与实际价值匹配度更高的产品和服务。

而性价比代表——经济型酒店,自然就成为年轻一代的不二之选。

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体验,也是不少经济型酒店当下需要解决的难题。

随着文旅消费逐步向品质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县域游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相对低廉的消费成本,受到消费者青睐。

与一二线城市追求品牌调性不同,县域消费者的升级需求体现在"基础功能的品质化"。

《酒管财经》注意到,尚客优在各个门店植入"家乡那碗面"的本地化权益,将早餐从18个品类升级至30个,却保持价格不变;

汉庭也开始在县城门店配备24小时自助洗衣房,用"五星级平替"的服务击中年轻人痛点。

不难看出,在消费日益分层时代,提供极致性价比并非降维退守,而是聚焦核心客群需求的战略选择。

当经济型酒店在新时期将“性价比”这件事做到极致,就是一种强大的竞争力和难以撼动的护城河时,经济型酒店的这场强势“返场”,其意义已远超“返场”本身。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经济型酒店 理性消费 性价比 酒店投资 下沉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