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一支研究团队近日发表成果称,通过分析恐龙牙齿化石中的氧同位素,他们对中生代时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研究地球大气的长期变化过程提供了新线索。
新华社报道,这项研究由哥廷根大学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合作完成。团队选取出土于北美、非洲和欧洲的侏罗纪晚期及白垩纪晚期恐龙牙齿化石,分析其中的牙釉质。牙釉质是最稳定的生物材料之一,能够保存恐龙呼吸时吸入的三种天然氧同位素信息——空气中氧同位素的比例,受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共同影响。
基于这一特性,研究人员得以利用同位素信息推测中生代的气候状况和植被特征。
在此基础上,团队建立了以陆生脊椎动物为研究对象的气候重建方法,被认为是古气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突破。
研究结果显示,约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约为工业化前水平的4倍;而在距今约7300万年至6600万年的白垩纪晚期,这一浓度约为工业化前的3倍。所谓“工业化前”,是指人类活动尚未向大气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时期。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成果为利用化石牙釉质研究早期地球大气成分及植物生产力水平提供了新途径,对理解气候的长期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论文已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