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积极推动“美国制造”的再工业化政策,但实际推行面临诸多困难。前摩托罗拉CEO Dennis Woodside回忆,公司曾在美国德州建立手机组装厂,高峰期拥有4000多名员工,并推出定制化旗舰手机Moto X,然而一年后因市场表现不佳而关闭。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供应链分散,零部件需从亚洲进口导致成本高昂,更严峻的是人才问题:招聘、培训及留住员工都极其困难,大部分美国人不习惯精密电子产品的组装工作,且劳动力选择多,不愿意从事工厂工作,显示出美国制造业在劳动力和人才方面的深层挑战。
💡 美国“再工业化”政策推行遇阻,摩托罗拉在美国设厂生产手机的尝试以失败告终。该项目旨在抢占美国手机市场份额,但仅一年后便关闭,反映出“美国制造”口号背后存在的实际操作难题。
🔗 供应链瓶颈是关键挑战之一。手机所需的电池、屏幕、主板等关键零部件并不在美国本土生产,需要从亚洲进口,这导致了高昂的运输成本和复杂的物流管理,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周期。
🧑🏭 人才问题是导致失败的更深层原因。美国工人普遍不适应手机组装这种需要处理大量微小零件的工作,招聘、培训及留住员工都面临巨大困难。即便经过培训,美国人也因有更多选择而不愿长期从事工厂工作,这暴露了美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技能和意愿上的结构性问题。
📈 尽管有4000多名员工的高峰期,但市场表现不如预期是工厂关闭的直接原因。这表明除了生产环节的挑战,产品能否获得市场认可,以及是否能有效应对竞争,也是“美国制造”能否成功的关键。
快科技8月10日消息,近年来美国上下推动再工业化,实现“美国制造”的政策影响了全球经济,但是让美国人进工厂打螺丝并不容易,之前摩托罗拉在美国建了手机工厂,结果一年之后就不得不关闭了。
前摩托罗拉CEO Dennis Woodside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了重回美国制造的难题,该公司2013年就喊出了美国制造的口号,希望能从三星苹果手中抢回美国手机市场,因此在美国德州建了手机组装厂。
这个工厂高峰期拥有高达4000多名员工,推出了旗舰级手机Moto X,还支持定制化,然而市场表现不如预期,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失败了,草草了事。
对于美国手机工厂的问题,Dennis Woodside提到了他们面临的多个难题,首先就是供应链,当时手机供应链分散,电池、屏幕、主机板等零部件都不在美国本土,需要从亚洲零部件厂商采购,运输到美国组装,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但是最大的考验还不是零部件,而是之前没有考虑到人才问题,从招募员工到培训员工再到留住员工都很困难。
Dennis Woodside提到,手机有数百个零件,而且非常小,他们没想到大部分美国人根本不习惯这种工作,不得不培训之后才能上岗。
即便如此,由于美国劳工有很多其他选择,最终还是导致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而且美国人并不想在工厂工作,美国之前的调查报告早就说明了,美国人并不认可去工厂上班就能过得好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