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总是反反复复,投资者的心情就跟着起起伏伏,这些都很正常。
比如7月底市场稍显降温,大家情绪就难免低落;到了8月初,三根阳线接连拉起指数,收盘点位屡创新高,市场就重新热闹了起来。
要是每天都跟着行情涨跌走,时而兴奋、时而沮丧,那也太累了。
早上坐地铁时,看到群里转发,说某位电新首席分析师简直神了,开个电话会有3000多人参会,而且是推啥啥涨停,不得了。
巧合的是,我认识这位电新首席挺久了,她是位特别有思想、又很有坚持的研究员,看问题的视角也偏长期。去年她曾提出过“新能源五虎”(宁德/比亚迪/阳光/东缆/拓普),当时就很有共鸣。
而且她特别拼,常常半夜还在分享观点,甚至有次打着点滴都没停,明明能靠颜值和实力,却偏偏那么努力。
当然,非常恭喜她能推出涨停股,对于卖方分析师来说,这确实是很荣耀的事情。但说实话,近期有些赛道的涨停,和基本面、和卖方的推荐其实没太大关系。
那为啥会出现推啥啥就涨的情况?很简单,因为现在是牛市。
之前就有提到过,现在还能做布局,前提是要相信还没到牛市末期。其实这话还能分成两层意思:先得认可现在是牛市,再得认可牛市还没结束。
第一点相信没什么可质疑的,从去年2600点一路涨到现在3600点,收盘价还是2022年以来的新高,这时候再说不是牛市,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第二点就值得好好聊聊了。牛市周期该怎么定义,现在是初期、中期还是末期,不好直接下结论。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却总有些相似之处,还是能找到些踪迹的。
按道理要聊聊估值区间和顶部,或者是A股总市值占GDP比例这些数据,这样更科学,但是不够直观,普通投资者想要获取这些信息也有门槛。
于是我就想,能不能更简单和直接一些?终于发现有个指标挺不错,就是投资者情绪,这是每个人都能观察到的。
就我经历过的两轮牛熊来看,大概能分成这几个阶段:
1)熊市末期:没人愿意提股市,就算不当心提到了,也都是摇头叹气,而且网友骂得越凶,可能离熊市末期就越近;
2)熊牛转换:有些套牢盘开始慢慢解套,深度价值投资的机构反弹得比较多,因为他们逆市会越跌越买,这时候仓位都很重;
3)牛市初期:在股市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股民“苏醒”,沉寂已久的卖方分析师开始轮流兴奋,市场会有1-2条主旋律,其他赛道每隔段时间也会轮动;
4)牛市中期:有人开始晒单了,有财经博主开始“封神”了,经常是盘前发什么,就什么涨停,当然发的还是卖方分析师的段子;
(补充:这个阶段往往会持续得比较久,在这过程中,有越来越多平时不碰股票和发过誓再也不碰股票的人,从蠢蠢欲动到四处打听、再到亲自入场)
5)牛市末期:股市一片欣欣向荣,自媒体上到处是“股神”,大爷大妈都能跟你聊几句热点板块,就连新韭菜都敢给人推荐股票。
有个典型场景,就是刚入市的人开始幻想年化收益率:“每天都能赚1000多,这1年下来不得好几十万啊!”别问我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因为2015年我就是这么想的。
那现在处于牛市的什么阶段呢?
不妨把近期感受到的情绪,都套进去看看:
卖方分析师已经兴奋挺久了,银行、券商、港股、人工智能、机器人、军工等赛道都轮番涨过,牛市初期已经过去;
财经博主取标题越来越激进,动不动就是个股涨停和板块大涨,顺便开放了小密圈,再加上卖方首席3000人会议的说法,牛市中期已经到来;
身边有朋友问市场看法,但暂时没人给我推荐股票,某书和某音也还算平静,牛市末期还没到。
所以我个人觉得,现在是处于牛市初期到中期的阶段,正在慢慢进入完全的中期。
对了,常说比起去年“924”时的大干快上,更喜欢今年对等关税事件后慢慢涨起来、一点点攻克里程碑的市场。
大盘从最低3100点,几经波折突破3400点,再一鼓作气拿下关键的3500点,如今不断尝试3600点这个历史上少见的点位,一口一口“吃饱”,心里就是能比较踏实。
还记得去年是什么情况吗?短短6个交易日,就从2700多点冲刺3700点,市场情绪也直接跳跃到“直播炒股”“上海爷叔”等现象级事件。现在回头看,这些就是牛市末期的特征啊,也就容易理解了。
差不多就聊这些,希望能帮球友们理解“现在还没到牛市末期”这句话,而这句话,就是坚持投研和保持耐心的底气。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话题在雪球有9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