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5小时前
华南旅游旺季,被蚊子叮没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基孔肯雅热在华南地区蔓延,导致许多游客因健康担忧而取消或推迟旅行计划,对当地旅游业造成显著冲击。尽管采取了防蚊措施,但社交媒体上的广泛讨论和公众的敏感性,特别是家庭游客,使得旅游信心下降。与东南亚国家相比,华南地区在信息透明度和游客心态适应性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商家需要通过提供安心的出行套餐和加强安全感宣传,来重建游客信心,以应对未来市场的挑战。

🦟 基孔肯雅热疫情蔓延成为影响华南暑期旅游市场的关键因素。国内确诊病例数累积超过7000例,尤其广东新增病例集中,引发了游客对健康风险的担忧。这种担忧在社交媒体上被放大,直接影响了游客的出游决策,导致大量退票和行程取消,使得原本的暑期旅游旺季受到重创。

👨‍👩‍👧‍👦 家庭游客群体对健康风险的敏感度尤为突出,他们倾向于提前规划行程,一旦感知到不可控的健康风险,最直接的应对方式便是取消出行。这不仅影响了景区的门票收入和酒店住宿,更波及了餐饮、交通、文创等整个旅游产业链,导致商家“整盘生意都被按了暂停键”,难以在短期内弥补客流损失。

💡 东南亚旅游国家在面对类似蚊媒疾病时,市场冲击相对较小,这得益于其成熟的病媒防治体系、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以及游客较高的适应性。例如,新加坡将清除孳生地作为重点,并设有高额罚款促使民众自觉;泰国、马来西亚的部分景区主动提供防蚊用品和健康保险,增强游客的安心感。

🛡️ 华南旅游商家在应对基孔肯雅热带来的冲击时,除了采取物理防蚊措施,更需要关注“防恐惧”。通过提供防蚊产品、健康保险、灵活退改等“无忧出行套餐”,并加强安全感宣传,让游客感受到被照顾,从而重建旅游信心,尤其对于亲子客群而言,信心恢复后其消费意愿将快速回升。

📈 尽管暑期市场受到影响,但华南旅游业并非全年报废。可以将此次应对基孔肯雅热的经验沉淀下来,转化为未来市场宣传的一部分。通过提升游客的安全感和信心,可以为未来的旅游市场打下坚实基础,因为信心才是旅游业常驻的主人。

01

昨天,我去深圳出差,刚出机场到达区,就看到一幅巨大的电子屏防蚊广告,蓝底白字格外醒目:

保护做得好,不被蚊子咬。

深圳宝安机场/旅界实拍

我随即发了一条带定位的朋友圈状态,结果,家里人纷纷回复,不停地提醒我防蚊,甚至开始焦虑地询问:“你那边有'肯德基病'吗?记得做好防蚊措施。”

这些信息看似平常,却让我突然意识到,基孔肯雅热这个拗口的词,最近已经悄然渗透到我们日常的社交网络和旅游讨论中。

它让蚊子这个原本只带来瘙痒的小害虫,变成了让人犹豫要不要出行的理由。

公开资料显示,自7月8日国内发现首例境外输入个案至今,已累积确诊超过7000例。

另据广东省疾控局8月3日发布的统计,过去一周以来,广东新增2892例,其中2770例集中于佛山,未通报重症及死亡个案。

随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上周五将前往中国旅游的旅游警示上调为二级,并建议欲前往疫区的民众接种疫苗。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的华南旅行讨论热度也明显上升。

不少网友发起一场关于“是否被华南蚊子劝退”的大讨论。

“8月要去广州旅游,看到这种情况,我要不要退票?”这样的帖子在小红书上频频出现。

网友们则纷纷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有人劝退,但更多人认为防护得当就没事。

一位网友说自己在广州待了一周,几乎没有遇到蚊子,但这段时间正好遇上暴雨。

也有人分享在长隆野生动物世界游玩后的防蚊心得:“全程长袖长裤,驱蚊乳液和喷雾都用上了,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补喷一次。回来的时候,大家都没有被咬到,虽然家人看到一只蚊子飞过,但不是花蚊子,是普通的灰蚊。”

看起来,只要做好防护措施,蚊子问题还是能控制住的。

但暑期已经过去大半,当很多原本的暑期出游计划被搁置,游客们的担心渐渐消退,景区、酒店商家们的生意却没能立刻回暖。

身边不少华南景区、酒店、旅行社都在抱怨今年暑期冷清,一家位于广州花都区的连锁酒店总经理A总和我苦笑:“房间消毒、防蚊网、驱蚊片都备了,但客人就是不来。”

另一位惠州的旅行社老板更直接:“最近游客怕蚊子,比怕贵还怕。”

在这个夏天,蚊子成了旅游业的新变量,它不只是会叮人的昆虫,更像一枚退票按钮,让整个华南暑期市场按下了暂停键。

02

在旅游市场,恐惧往往比现实更有杀伤力。

尤其是疫情后,游客对健康类风险敏感度极高,一旦认为苗头不对,很容易用脚投票。

这或许算是新冠的另一种后遗症。

比如佛山最近提醒返乡人员要14天自我健康监测,有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要立刻就医并说明旅居史。

熟悉的味道背后,即使风险已下降,也会让一部分游客心里“咯噔”一下。

由此,基孔肯雅热消息一出,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宁可不去华南旅游,也不想赌这个风险。

即便自己没见过真正的病例,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讨论足以让人动摇。

这种心理在家庭游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带孩子出门,本来就是一次计划周全的大工程,当家长觉得健康风险不可控时,最直接的应对就是不去了。

这类客群的行程提前规划的比例极高,早在春季或之前就定好了机票、酒店、景区套票,一旦取消,很难在短期内由散客填补空白。

而且,这类游客消费链条很长。

他们不仅住酒店、买门票,还会带动周边餐饮、交通、文创、购物等多个环节,一个家庭的退票不只是景区少卖几张票,酒店少几万住宿,而是整条链条同时失血。

旅界实拍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华南很多景区酒店老板感觉整盘生意都被按了暂停键。

原本的大客流消失得太快,替代者又没跟上。

尤其很多酒店、旅行社订单在出发前一两周被退掉,商家几乎没有补救空间。

而旅游旺季,是一次不可逆的窗口期,华南暑期的黄金档从7月到8月中旬,正好与这次基孔肯雅热蔓延时间重合,等于直接切掉了旅游旺季的一大半。

等8月初蚊子数量真的控制下来,想临时拉回同等规模的客流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基孔肯雅热的直接影响是健康风险,间接影响却是让整个暑期旅游的市场信心在短时间内崩塌,尤其在亲子和团队市场,这种冲击像拔掉骨架,直接让结构松掉。

蚊子能咬人,但真正咬掉华南暑期生意的,是核心客群的流失,即便秋冬蚊子不见了,也很难完全补回来。

03

有广东的酒店老板跟我说,今年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暴雨吓跑一批客人,剩下的又被蚊子劝退。

“我这前台,天天不是帮人改期,就是帮人退房。”

清远的景区经理也和我直摇头:“我花了大钱做蚊虫消杀,结果暴雨一来,白折腾。”

原本寄望暑期能回本的酒旅商家眼睁睁看着人流量腰斩,感觉自己像赛跑时刚冲出起点就崴了脚。

相比之下,东南亚一些旅游国家面对登革热等蚊媒疾病时,市场冲击会小一些,若干原因是防控手段做在前面,旅游公开信息更透明,游客心态适应性也更强。

这些年,我经常去新加坡出差考察,这个常年30度以上的赤道小国对于蚊虫病媒防治是有一手的,自2005年起,已大幅减少喷药频率,将清除孳生源作为工作重点。

新加坡蚊虫治理颇有心得

新加坡卫生局若在公共和私人场所若发现蚊虫孳生地,将根据情况进行处罚,金额不菲。

罚款金额一高,大家立刻就自觉了,没人愿意因为门口花盆积水而掏一笔冤枉钱。

久而久之,清理积水、防蚊灭蚊成了日常习惯,不用等政府催。

截至8月2日,今年新加坡本地仅通报17起基孔肯雅热症状,这个源起印度洋的病症在老家却几乎掀不起波澜。

而这次,佛山顺德区等地也开展隔离、入户排查,戴头盔、口罩的工人在公园、花园、杂草丛生处喷洒杀虫剂,但这些举措其实都是事后补救。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还会在官网和旅游服务中心每天更新蚊虫地图和防控措施,让游客明白哪些区域风险高,哪些景区已经完成全面防蚊处理。

游客可以基于信息做选择,而不是被恐惧情绪裹挟。

泰国、马来西亚的部分景区也会主动提供驱蚊喷雾、免费长袖外套租借,并且在宣传中反复强调安全可控,用可见的举措让游客安心。

反观这次华南的情况,虽然很多地方的防蚊消杀做得很快、很细,但游客的感知往往滞后,信息传播链没跟上,信心自然恢复得慢。

说白了,旅游业卖的既是门票和房间,也是安心,你可以让游客过山车上尖叫,但绝不能让他在旅途中担心这玩意不安全。

所以,从游客心态的角度来说,华南旅游商家想赚钱,除了防蚊,还要防恐惧。

商家要让游客看到、摸到、感受到安全感,学习东南亚国家推出防蚊用品、健康保险、灵活退改一类的无忧出行套餐。

华南一家酒店近期为入住客人提供的防蚊产品

这样游客买的不只是一次旅行,还有一种“我被照顾着”的感觉,让他们觉得就算带着孩子,也敢放心出门。

尤其亲子客群,一旦信心回来,出手会比想象中更快。

华南旅游旺季丢了,不代表全年报废,哪怕基孔肯雅热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把防护经验沉淀下来,变成未来市场宣传的一部分。

毕竟,蚊子只是偶尔的过客,信心才是常驻的主人。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基孔肯雅热 华南旅游 暑期旅游 旅游信心 病媒防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