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8小时前
全球医药史上最贵的教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曾经无限风光的医药巨头礼来,在减肥药的预期推动下市值一度逼近万亿美金,但近期因研发数据不及预期及市场情绪转变,市值迅速蒸发超三千亿美元。文章深入分析了礼来从股价飙升到市值暴跌的原因,指出市场对减肥药的过高预期以及对礼来“完美”表现的严苛要求,是导致其市值泡沫破裂的关键。尽管礼来在经营层面并无明显失误,但资本市场的非理性追捧最终被理性所修正,为医药行业留下了昂贵的教训。

💊 礼来曾因减肥药等重磅药物的强劲预期,股价一路飙升,市值一度逼近万亿美元。其GLP-1/GIP双靶点激动剂替尔泊肽在减重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在下一代减重疗法上的布局,是推动市值增长的核心动力。然而,市场对其潜力的预期已远超其基本面,形成巨大的估值泡沫。

📉 市场预期的“过山车”和研发层面的“不及预期”是导致礼来市值巨变的两大主因。高盛等投行下调全球抗肥胖药物市场规模预测,从1300亿美元下调至950亿美元,使得头部企业业绩“不及预期”。同时,礼来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Orforglipron三期临床数据显示减重效果不如预期,尤其是在疗程延长后未能展现出相对于竞品的优势,直接导致股价大幅下跌。

🎢 资本市场对礼来的狂热追捧,源于将其视为“Pharma的体量,biotech的增长”的理想标的,并对其寄予了“永不犯错”的期望。这种极度乐观的情绪推高了其估值,使其市盈率远超同业,一旦任何细微的负面消息出现,如临床数据波动或增速放缓,都可能成为刺破泡沫的导火索。

⚖️ 礼来在经营层面并无明显失误,甚至上调了全年营收预期,但资本市场的逻辑已脱离基本面,转向“必须做到极致”的信仰博弈。文章揭示了资本不理性追捧的脆弱性,指出当市场期待破灭时,即使是正常的优秀表现也可能被视为“原罪”,最终资本的不理性会被市场理性所修正,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越来越紧绷的绳子,突然的轻微松动,就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万亿美金礼来——2024年,这是所有医药人翘首以盼的时刻。

过去几年,在减肥药等重磅药物的预期推动下,市场对礼来的热情持续高涨,其股价也随之坐上火箭:2020年末,礼来收盘价仅160美元/股;到2022年末,股价已飙升至358美元/股,市值突破3000亿美元。

在医药领域,这样的涨幅算不上罕见,但大多集中在biotech身上。因此,对于一家市值超千亿美元的巨头来说,这样的表现已堪称现象级。

然而,礼来接下来的走势证明,市场还是低估了它的爆发力。

2023年末,礼来股价攀升至576美元/股;2024年8月,股价一度冲至967美元/股,市值突破9100亿美元——这时它距离万亿美元最近的时刻,仿佛只差临门一脚。

彼时,万亿礼来的呼声也达到了顶峰。没人料到,这竟成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截至目前,礼来最新市值为6065亿美元。也就是说,短短一年间,其市值蒸发3000多亿美元。

曾不断刷新全球药企市值纪录的礼来,不经意间,又在医药史上留下了最昂贵的教训。但问题是,礼来似乎并没有做错什么……

为减肥药而狂

礼来的狂飙,由诸多重磅进展推动。

例如,2023年10月,IL-23抑制剂Mirikizumab获批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美国约有78万患者受此疾病困扰,且该病无法治愈;而在2024年7月,阿尔茨海默症药物Kisunla也成功获批,这一药物潜在适用人群覆盖全球超3000万患者。

但最为核心的,还是减肥药无限放大的预期。如下图所示,礼来的股价走势,与另一大减肥药巨头诺和诺德基本一致。

故事的起点,在2021年6月。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正式获FDA批准用于减重。高效的减重疗法、疫情推动的审美变迁……一系列要素共振之下,司美格鲁肽以极快的速度开启放量。

司美格鲁肽点燃了减肥药市场,但在市场看来,礼来将会是减重浪潮的最大赢家。

一方面,礼来手握全球第一款GIP/GLP-1双靶点受体激动剂。在市场预期中,双靶药物将比单靶的司美格鲁肽减重效果更好。今年5月份礼来公布的一项头对头研究,证明了这一点。

2022年5月,替尔泊肽获批上市,首发适应症为降糖。虽然其减重适应症在2023年11月才正式获批,但2023年替尔泊肽的销售额已超过50亿美元,2024年超过165亿美元,2025上半年进一步达到147亿美元。

另一方面,在下一代减重疗法的布局中,礼来处于领先地位。过去几年,礼来加大并购力度,在“减重增肌”布局中走在前列,有望解决GLP-1药物导致肌肉流失的痛点;并且,在小分子口服疗法领域,礼来不仅断层领先,其2023年公布的Orforglipron二期临床36周数据,也展现了较强的竞争力——在疗程减半的情况下,效果已接近司美格鲁肽口服版本。

正是在减肥药领域布局的种种领先,让市场对礼来的预期不断加码,市值一再走高。

减肥市场的新变数

一年前,是礼来距离万亿美元最近的时刻。然而,礼来计划赶不上变化,减肥药领域的变数接连而至。

首先是市场预期的“过山车”。过去几年,市场对减肥药市场的预期不断抬升,高盛等投行甚至喊出2030年市场规模超千亿美元的预测。

但从实际表现来看,头部企业的业绩虽足够亮眼,却仍未追上市场此前的乐观预期。今年一季度,头部企业开始下调全年减重药物的增速预期;投行也随之降温,高盛研究部门上半年也对全球抗肥胖药物市场预期做出重要调整,将此前2030年1300亿美元的预期,下调至950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的峰值预测从950亿美元下调至700亿美元。

尽管减肥药市场体量依旧庞大,但由于过去的预期已打满,如今的下调便成了“不及预期”,直接对礼来股价形成压力。

而研发层面的不及预期,更是给了市场沉重一击。

8月7日,礼来更新了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Orforglipron治疗肥胖的三期临床ATTAIN-1顶线数据。结果显示,36mg高剂量组治疗72周减重11.5%,这一表现不及二期临床,此前36mg组治疗36周的减重比例已达11.2%。

市场原本预期,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减重效果会进一步提升,Orforglipron有望具备挑战口服司美格鲁肽的潜力。但如今,其效果已落后于口服司美格鲁肽:后者25mg剂量组治疗64周的减重幅度为13.9%,Orforglipron已无效果优势可言。

消息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礼来股价暴跌14.14%,创下2000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市值蒸发近千亿美元。

紧绷绳子的突然松动

礼来做错了什么吗?

从经营层面看,礼来其实并没有走错路——所有决策都贴合自身战略,最终交出的经营成果甚至超出预期。

就在公布Orforglipron最新结果的同一天,礼来将全财年营收预期上调至600亿美元至620亿美元,高于此前预计的580亿美元至610亿美元。

可资本市场的逻辑早已脱离了 “做得好” 的基本面,滑向了 “必须做到极致” 的信仰博弈。

Pharma的体量,biotech的增长。过去几年,在资本市场看来,礼来无疑是极为理想的标的。一方面,作为pharma,确定性极高,且增速可观。毕竟,礼来不只有减肥药,阿尔兹海默症、自免领域的布局都极具看点;

另一方面,在更乐观者眼中,礼来还未用尽全力。未来在BD、研发、商业化方面要是更进一步,有可能释放更惊人的潜力。

资本市场向来有个规律:股价越涨,市场情绪越容易走向乐观。在持续上涨的行情中,这种乐观不断发酵,推着礼来朝着万亿美元市值一路狂奔。其估值模型也早已跳出pharma的范畴,甚至超过biopharma的水平。

礼来的PE一度超过50倍,相比之下,同样股价持续创新高的诺华市盈率还不到20倍。这意味着,礼来必须维持极高的增速,才能消化如此夸张的估值。

说到底,市场其实是在赌一个“永不犯错”的神话。

然而,这种神话的脆弱性在于,它不允许任何变量存在。就像一根绳子,在市场的预期中,早已紧绷,哪怕突然轻微的松动,就会打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回到礼来身上,可能是竞品管线的微小进展,可能是临床数据里的一个小数点波动,甚至可能只是季度增速从35%降到30%——这些在正常经营范畴内的波动,都足以成为刺破泡沫的针尖。

这场减重狂潮的悖论正在于,礼来用精准的战略和扎实的执行力,将自己推上了资本追捧的顶峰;可也正是这种“完美”,让市场产生了脱离现实的期待,最终在期待幻灭时,连正常的优秀都成了原罪。

但这显然难以存续。无一例外,资本的不理性,最终会被市场的理性打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氨基观察”(ID:anjiguancha),作者:氨基君,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礼来 减肥药 市值 医药行业 资本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