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秋粮产量占全年四分之三,目前正值产量形成关键期。今年秋粮面积稳中略增,主产区正加强田间管理。东北地区水稻、玉米灌浆,大豆结荚鼓粒,通过气象监测站和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田管。南方地区中稻拔节孕穗,晚稻播栽接近尾声,湖南等地利用数字化病虫害监测站和多光谱分析进行绿色精准防控。尽管入夏以来部分地区遭受旱涝灾害,但总体可控,农业农村部已出台多项措施保秋粮丰收,目前大部分地区秋粮长势正常,田管进展顺利。
🌾 我国秋粮面积稳中略增,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当前正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各地主产区通过分类施策、加强田间管理,全力保障秋粮的丰收。例如,东北地区正进行水稻、玉米灌浆和豆类结荚鼓粒,并利用物联网技术和气象监测站进行精准田间管理。
🛰️ 科技手段在秋粮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黑龙江北大荒军川农场通过气象监测站24小时监测土壤湿度等数据,并将信息实时上传至物联网平台,以便农业管理部门制定精准田管方案。湖南沅江则通过布局数字化病虫害监测站,结合植保巡田机的多光谱分析,实现了对晚稻病虫害的“一田一策”绿色精准防控。
📉 尽管入夏以来农业灾害呈现“南北涝中间旱”的特点,局部地区灾情较重,但总体上是可控的。农业农村部已经针对不同区域、灾种和作物制定了34条防灾减灾救灾措施,以确保秋粮的稳产丰收。目前,大部分地区的秋粮苗情长势总体正常,田间管理工作进展顺利。
📈 总体来看,我国在保障秋粮生产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不仅通过增加种植面积来提升产量,更重要的是依靠科技手段实现精细化、绿色化管理,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秋粮面积稳中略增 无人机精准作业助力好收成】财联社8月9日电,我国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立秋时节,秋粮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也是自然灾害多发重发期,主产区分类施策、加强田管,全力夺取秋粮好收成。今年我国秋粮面积比上年稳中略增。当前,东北主产区水稻、玉米正在灌浆,大豆结荚鼓粒。在黑龙江北大荒军川农场,田间气象监测站24小时监测土壤湿度等数据,通过物联网实时上传,由农业管理部门及时制定精准田管方案。南方中稻正在拔节孕穗,晚稻播栽接近尾声。这几天,湖南沅江42万多亩晚稻进入病虫害防治关键期,当地布局建设了4座数字化病虫害监测站,同时结合植保巡田机多光谱分析,实现了“一田一策”绿色精准防控。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入夏以来,农业灾害呈现“南北涝中间旱”,局部较重、总体可控。农业农村部已分区域分灾种分作物制定34条防灾减灾救灾措施保秋粮丰收。目前,大部分地区秋粮苗情长势总体正常,田管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