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9小时前
独家对话|低调发育1年,莉莉丝这个「特立独行」的项目做了什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AFKJ》迎来上线一周年,莉莉丝团队深入反思了“超越预期”的含义,并将其体现在产品创新上。游戏通过赛季制、大世界卡牌融合等创新玩法,在市场上面临质疑的同时,也改写了莉莉丝的发展轨迹。团队从将赛季制视为目的的误区中走出,更加注重玩法打磨和内容与玩法的有机结合。新推出的家园系统打破了“强制成长”思维,注重休闲体验和内容深度融合,旨在构建更繁荣的社区生态。莉莉丝在《AFKJ》中实现了从理性设计到感性表达的转变,找到了创作的平衡点,并借助这款“不那么莉莉丝”的产品,成功拓展了用户圈层,巩固了其在卡牌领域的地位,并探索出一种融合创新的产品运营新思路,为行业提供了借鉴。未来,《AFKJ》将继续秉持“设计驱动”理念,致力于为玩家提供长青且超越预期的游戏体验。

💡 **“超越预期”的本质是深刻的认知与洞见:** 文章指出,“超越预期”并非简单堆砌品质、金钱或人力,而是源于创作者对游戏设计问题的深度理解和创新解题思路。莉莉丝通过《AFKJ》的实践,从追求表面的创新转向解决玩家体验痛点,体现了其“设计驱动”理念的核心价值。

🔄 **从“赛季制”工具到“玩法”核心的认知转变:** 团队反思了将赛季制视为长青游戏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认识到其只是解决了数值膨胀等问题,游戏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好玩的具体玩法。因此,他们将重心从赛季制机制设计转向了核心卡牌战斗的改良和外围玩法的打磨,并规划了更注重乐趣驱动的内容表达。

🏡 **家园系统:打破固有思维,注重休闲与内容融合:** 《AFKJ》的一周年新玩法家园系统,打破了传统游戏中作为数值养成体系的设计思路,不设排行榜等竞争元素,为玩家提供纯粹的休闲空间。同时,该系统深度融合了内容表达,计划融入英雄故事彩蛋,实现叙事与玩法的有机统一,丰富玩家对角色的感知。

💖 **感性内容与社群文化:构建玩家情感连接与品牌影响力:** 莉莉丝在《AFKJ》中开始呈现更多感性内容,如角色性格弧光、人文理念和玩家间的情感连接。这种转变促使游戏社区生态繁荣,玩家热衷于讨论剧情细节和角色关系,形成了独特且有温度的社区文化,也成功地将莉莉丝品牌影响力从重度玩家群体拓展到泛用户群体。

🚀 **“做一款游戏10年”:长青战略与品类进化:** 团队将“做一款10年的游戏”的豪言壮语转化为“做一款游戏10年”的踏实心态,理解到长青是持续付出和不断打磨的态度。这种心态转变使《AFKJ》能不受数值膨胀困扰,专注于玩法创新,为莉莉丝抓住下一个品类进化风口,巩固市场地位并实现公司战略使命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ChinaJoy期间,与很多业内朋友聊天时,我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超越预期”,这个最初由莉莉丝先提起的游戏理念,现在被越来越多从业者所认可,并将其作为目标口号频繁提起。

背后原因倒也不难理解。随着越来越多成熟高品质产品的出现,玩家们的体验与审美阈值在不断提高,常规的题材、玩法、美术已经很难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了。毕竟,在卷生卷死的国内游戏市场,平庸就意味着离失败不远了。

话虽如此,真要做到“超越预期”,却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它本质上是要打破玩家的固有认知,而这种认知变化,没有既定的方法论可言,往往也意味着不确定性,容易得到外界的质疑。

就拿《剑与远征:启程》(以下简称AFKJ)来说,无论是赛季制玩法设计,还是大世界卡牌融合形式,又或者是重内容输出的产品形态,它都可以说是在不同维度层面上做出了“超越预期”的体验。

(获得苹果和谷歌的“年度最佳”,也证明了业界对《AFKJ》的认可)

但从另一个维度来看,外部略显平淡的榜单数据表现,也让《AFKJ》不免地受到了一些担心与怀疑:卡牌游戏走赛季制路线真的靠谱吗?它真的能够解决长线运营的问题吗?放弃做数值卡牌,转而去做内容又会不会丢掉了莉莉丝本身的优势?

不过无论如何,《AFKJ》的诞生,都彻底改写了莉莉丝这家公司的发展轨迹——作为莉莉丝第一款真正在内容层面取得突破的产品,《AFKJ》上冒了太多“第一次”的风险。而当一家擅长制定规则的公司开始讲述故事,当冰冷的数值与情感内容开始融合,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分差。

今天(8月8日),恰好是《AFKJ》的一周年庆节点。随着新玩法、新内容、新赛事以及一系列福利的放出,游戏多项产品数据均有所攀升。在各大社交媒体上,有关“《AFKJ》一周年庆”的话题词条也收获了不错的关注度与讨论度。

借着这一重要时间节点的机会,我与《AFKJ》的主策划红尘以及发行负责人粒粒展开了一番交流,聊了聊游戏过去一整年的发展历程,以及团队的心路变化。

(近期,游戏在线下也同步开启了庆典活动)

在数据之外,在玩法之外,他们如何理解“设计驱动”的游戏制作模式?莉莉丝这艘大船又是如何调整航向,驶入这片相对陌生的水域?这些问题背后的逻辑与解法,或许比当下游戏本身的表现更值得我们思考。

反思:《AFKJ》的“超越预期”到底是什么?

“我们确实走了一些弯路。”面对我们前期提出的种种略显尖锐的逼问,《AFKJ》主策划红尘没有回避,而是坦诚地分享了团队的反思历程。

说实话,《AFKJ》作为一款市面上找不到任何对标的创新型卡牌产品,做研发很多时候就是意味着“摸着石头过河”,弯路与踩坑都是其中不可避免的过程。但也正因如此,这些过程反而让团队对产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至少现在我们知道玩家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对于要做的事情也更明确。”

这种坦诚也在产品调整的实际行动上有所反映。一年来,团队对游戏的核心机制和内容策略进行了多次深思熟虑的调整,每一次变化背后,都带着对“什么才是真正好玩”的重新思考。

反思的第一个关键点,是对赛季制这一核心框架的重新认知。

在红尘看来,赛季制本身没有错,但它其实只是做一个长青游戏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而团队之前思维中的一个根本性误区,就是将工具当成了目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AFKJ》一整年运营下来,他们发现“赛季制”确实能解决以往一些卡牌产品会遇到的问题,包括游戏回流门槛,养成数值膨胀,付费玩家与平民玩家之间差异过大等情况。

但是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并不是代表这个游戏就一定能够成功,而要让产品真正脱颖而出,具备足够吸引力,还是在于游戏内的各种各样具体玩法是否好玩、有趣。换而言之,玩家们不会在一款“轻松”的游戏里面长时间驻足停留,但会因为一款足够“好玩”的游戏而流连忘返。

基于这一认知转变,红尘表示团队已经逐步将精力从赛季制机制的复杂设计,转向更关注实际玩法体验的打磨。打个比方来说,以往打磨赛季制就是打产品地基,如今地基相当厚实了,他们开始往上搭建筑以及做软装。

(目前游戏的新赛季《渊火龙诗》)

对于未来规划,红尘说会将其大致划分成三个部分。一是核心的卡牌战斗进行改良和优化,希望能够在降低理解门槛的同时,能够做得更有策略性与可玩性;二是对目前游戏中乐趣不足的核心玩法,例如竞技场、沙盘演兵,合作GVG等外围玩法,他们希望能够做到足够耐玩,承载玩家们的长线游玩需求;三是非数值卡牌部分,则想要更加乐趣驱动,做更多内容层面的表达,甚至在社交性上迈出更大的一步。

聊到这里,红尘不免地会有些属于创作者的懊恼,“如果我们更早地把重心精力转向玩法的打磨,可能就会做得比现在更好。”

与此同时,他也很感谢《AFKJ》玩家们的一路陪伴,偶尔踩坑或走弯路的时候,玩家们的鼓励、建议都是源于这款游戏的热爱,“能感受到,大家都希望它可以变得越来越好,而我们也在朝这个目标努力着。”

(482个小时老玩家的倾情推荐)

认知深化的第二步,是更加重视内容与玩法之间结合。在红尘看来,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AFKJ》的玩法体验与剧情叙事缺乏深度且有机联系。

举个例子来说,灾厄征伐是玩家们都挺喜欢玩的一个玩法,但它于赛季末就突然降临,使人感觉更像是为了丰富赛季后期体验,才设计出来的玩法,所以从体验观感上来说,显得比较割裂。

这背后固然有客观因素的存在。但除此之外,也有团队主观认知的变化。通过与玩家们的交流,他们观察到玩家对于赛季制内容的延续性与完整性是有体验要求。所以,团队会希望未来这些东西能够和赛季剧情内容有更高的吻合度。

换句话说,他们已不满足于“服务需求”式的玩法设计模式,而是开始追求一种更为整体的游戏设计哲学——从机械地堆叠功能,转向有机地整合故事与玩法,让二者相互促进,而非各自为政。

通过对《AFKJ》中这些具体设计问题的反思,团队最终触及到了“超越预期”理念的本质思考。

在他们看来,“超越预期”这件事不是外界想的那么单纯——似乎只要卷品质、拼钱,拼人力就好了。事实上,对于很多大厂来说,钱不是问题,或者说它不是问题的根本,如今我们也能看到不少游戏品质颇高,却并没能取得外界预想的现象级成绩。

所以,“超越预期”的核心不仅是比拼游戏的“品质感”,更是要比拼创作者们对游戏设计问题的理解深度和解题思路,“那些真正超越预期的产品,往往是基于一些更深的认知和洞见”,红尘表示。

这些洞见,其实也是莉莉丝一直强调“设计驱动”理念的核心目的——不仅仅是在既有框架上堆砌资源,更要通过对玩家需求和产品本质的深刻理解,找到那些能真正打动玩家的设计点。这种思维方式,最终也促使着团队从追求表面的创新,转向寻找那些能够真正解决玩家体验痛点的突破。

转变: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找到创作的平衡 

对于“超越预期”这件事的认知深化,某种程度上影响着《AFKJ》团队的创作。而这次游戏一周年庆典上推出的新内容,便是他们将过去一年反思转化为具体产品创新的体现。

一周年庆版本最重磅的新玩法是家园系统。虽说很多游戏中也有类似的系统,但在我看来,它们大部分时候,都是作为一个新的数值养成体系来设计,不仅讲究资源的堆砌积累,缺乏可玩性,而且还容易会给玩家留下逼肝、逼氪的刻板印象,甚至到了“闻模拟经营色变”的夸张地步。

所以,基于这个品类前提去看,你就会发现《AFKJ》家园系统在设计思路上的差异化。红尘告诉我,家园系统源于两个核心考量:一是充分利用游戏优秀的美术资源,二是回应玩家对多元化体验的需求。

具体来看,团队没有把家园系统视为附属功能,而是当作一个完整的游戏来设计,有自己的玩法循环、核心体验和长线规划,就像是游戏内镶嵌了一个完整的新游戏那样,足够自洽。

而面对玩家们诟病最多的肝氪问题上,《AFKJ》选择打破了“强制成长”的固有思维,通过在设计上刻意避免了排行榜等竞争元素,创造了一个纯粹的休闲空间,玩家不需要战斗,也没有完成KPI般的压力。即使不喜欢这类玩法的玩家,每天花几分钟完成基础任务,也能稳步推进进度和获得奖励。

与此同时,家园系统还尝试将内容表达与玩法机制深度融合。团队计划将家园发展为一个内容和乐趣玩法平台,融入英雄故事的彩蛋,让玩家在日常互动中自然接触游戏世界观和角色故事。这也直接对应了此前团队说的“更重视内容与玩法结合”的认知,有助于实现游戏叙事与玩法体验的有机统一。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家园系统的加入,玩家对于英雄角色本身的感知也能得到更多元维度的拓展,最终促使着游戏社区生态更加繁荣。

事实上,《AFKJ》的社区生态一直都比较活跃。发行负责人粒粒告诉我,他们观察到很多玩家们都喜欢去讨论、关注游戏的内容细节,像是人物角色的发展、剧情彩蛋等。

以最近发布的周年新角色潘多拉的PV为例,玩家对里面呈现的剧情细节做了深入讨论,比如猜测罗万的未婚妻未来是否会有很多出场等等。这些在传统卡牌游戏中很少被关注的内容,反而在《AFKJ》中却成为了玩家交流的重点。

这些努力均是团队将“设计驱动”的理念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找到深度与可及性间的平衡点的体现。而透过一周年庆新内容的背后,我们其实还能看到个更有意思的变化,即莉莉丝已经完成了对创作逻辑的认知转变。

以往行业内提到莉莉丝,往往大家会想到的是他们出色的数值设计能力,包括前期玩法留存、游戏养成反馈、商业化设计等,这些极其理性化,甚至是能形成固定方法论的东西。

但从《AFKJ》身上,能看到他们已经不止是单纯地做理性内容设计,也开始尝试去呈现更多的感性内容,像是游戏角色身上的性格弧光,故事剧情里中藏着的人文理念、玩家与玩家之间的情感链接等。

这些感性的表达或许我们很难从外在数据层面去做量化的评判,但我认为它确实能够在设计者、产品与玩家之间建立起一座无形的桥梁,让设计者的创作热情、内容理念可以更好地触达玩家心中,也能使后者的认可与建议更快地让前者感知,促使着产品生态变得更加成熟与繁荣。——某种意义上,这是一款游戏是否能够做到长青的关键所在。

(玩家讨论游戏剧情)

当然,这种变化不意味着莉莉丝就放弃了他们在数值设计上的优势,而更像是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找到属于内容创作的平衡点。就像是地图导航,从只提供最快、最短的算法路径,到现在理解用户“想去海边看日落的心情”,并在规划路线时巧妙融入一段风景优美的滨海公路。——不止是满足体验需求,同时提供情感价值。

很显然,在《AFKJ》身上,莉莉丝的内容创作能力又迈进了一大步。

突破:当《AFKJ》成为一种独特的社区文化 

正如前文所说,得益于《AFKJ》在内容创作领域坚持不断地投入,使得游戏玩家群体间形成了一种区别于传统卡牌产品的独特、活跃社区文化。

一方面,作为一款创新型的卡牌产品,《AFKJ》其实打破了传统卡牌游戏的圈层壁垒,收获到了更广泛用户的认可与青睐,一定程度上也让莉莉丝这一厂牌被更多人所熟知。

比如,从数据层面来说,相较于《AFK》,《AFKJ》的玩家群体更年轻、更多元——女性用户比例翻了整整一倍,平均年龄也年轻了不少。

这一用户占比的变化,也让《AFKJ》的社区内容氛围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在B站、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玩家们不再仅仅关注“怎么推图更快”、“怎么配队更强”这类传统卡牌游戏中的核心话题,而是热衷于讨论剧情细节、角色关系,甚至会磕角色之间的CP——这在以往数值型卡牌游戏中简直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据粒粒的观察,游戏文案在大世界里藏的一些小彩蛋,一些玩家发现后会兴奋地在小红书上分享,然后评论区的其他玩家就会产生共鸣,经常会有“你也发现了这个,我觉得这个东西很可爱”之类的讨论。这些玩家们对游戏世界细节发自内心的共同热爱,也让《AFKJ》的社区氛围格外有人情味。

另一方面,随着不同圈层用户的加入,一个围绕UGC内容创作的繁荣社区生态也在逐渐形成。自上线以来,《AFKJ》每个赛季都会举办全球同人二创大赛,涵盖绘画、文字、COS、手工、视频等多种形式,玩家们的创造力,也时常令创作团队感到惊叹。

(出自玩家之手的二创作品)

在这种玩家自发形成的积极有爱的社区氛围下,团队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支持策略,同步更新对创作者价值的认识。比如说,他们计划为创作者提供更系统的培训和支持。“我们希望帮助创作者成长,找到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一个有鲜明个性的内容创作者。”

为了纪念一周年,团队还特别制作了一部创作者纪录片。其中有个场景让所有人印象深刻:一位名叫君君的创作者,当团队去他家采访时,发现他的女儿也是《AFKJ》的忠实粉丝。

有趣的是,父女俩玩游戏的方式截然不同——爸爸专注于攻略推关,女儿则更喜欢钓鱼等休闲内容。这个家庭在无意间创造了“任天堂”式的理想游戏场景:全家人围绕同一款游戏,各自找到乐趣,共同分享游戏体验。看到这一幕,团队成员深感欣慰,因为他们创作的游戏真实地“为一个家庭增添了色彩”。

而这种宝贵的人文现象,在玩家社区并非个例。当你看到玩家们为了一个剧情彩蛋能够展开讨论,关注角色情感线发展,甚至脑补创作出精美的同人作品时,就能更深刻地理解《AFKJ》身上那种区别于一般数值卡牌游戏的内容厚度。

(甚至有人做出了《AFKJ》衍生的文字游戏)

不过,在我看来《AFKJ》身上这种独特的社区文化还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切面。往小的说,它会是莉莉丝从数值卡牌发行,转向内容型产品发行的一个重要锚点。

相较于高举高打,重买量营销的数值卡牌,内容型产品往往更讲究精细化运营,注重存量市场的维护,以及与玩家群体之间的情感交流。粒粒告诉我说,发行团队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学习、积累、进步。

往大的看,游戏的成熟社区生态也为行业做卡牌产品运营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它不同于传统数值卡牌的养成策略,也不完全等同于二游的内容建设,而是一种融合创新的产品形态。——短期内,是基于赛季制玩法的数值驱动,长期来看,则是扎根于游戏内容生态文化上的情感链接。

(一周年期间,官方放出玩家的各种趣味数据记录)

从另一个维度来说,《AFKJ》如今的社区生态推动着莉莉丝在用户扩圈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以往关注他们的玩家,可能都只集中在数值卡牌、SLG等几个偏重度品类里面,但是现在借由《AFKJ》之手,莉莉丝被越来越多的泛用户群体,如休闲玩家、剧情党、内容党,甚至是前面提到的更年轻用户所熟知,整体厂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圈传播。

《AFKJ》作为一款“不那么莉莉丝”的产品,凭借着那股无可替代的魅力,反而成为莉莉丝身上如今最显眼且突出的名片之一,流传在更年轻的玩家群体之间。而对于长期专注于“设计驱动”的莉莉丝,看到自己的产品能够在内容和社区层面产生如此生动的影响,想必也足以产生继续坚持下去的欣喜。

目标:静下心,走十年 

“我们就像梅赛德斯F1车队那样,造出一台车后,还需要花上一年、一个赛季,甚至两个赛季去真正理解我们自己的作品。”采访最后,红尘笑着比喻道。

回望一年前,《AFKJ》刚上线时,“做一款10年的游戏”是团队挂在嘴边的豪言壮语。如今再提起这句话,红尘的理解已经改变——不再是担心游戏能活多久,而是定下心来,持续付出心血去呵护它。从“做一款10年的游戏”到“做一款游戏10年”,团队对游戏与自我,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经历了从测试数据不好时彻夜难眠的焦虑,到在上线时过度亢奋的鸡血状态,再到现在的心态平和。”红尘语气中带着一丝释然,“这其实是一个与自己和解的过程。”在他看来,团队的情绪会直接传递到产品中:“我们自己不快乐,怎么可能做出快乐的东西给玩家呢?”

这种心态的转变,也让团队对“长青”二字,有了更接地气的理解。长青不是贴在墙上的远大目标,而是每一天坚持不懈的态度;不是为了数据和排名而焦虑,而是为创造更好的游戏体验而努力。

“长青不是一个愿景,而是一种工作状态。玩家可能会骂我们,但人家说得对就认真听。反正痛苦也是做,不痛苦也是做,何不坦诚面对自己的问题,更好地去做未来的事情呢?”——这也是我觉得他们身上很宝贵的一种东西。特别是对于像莉莉丝这样大体量的游戏厂商来说,坚持去做超越预期的体验是一件很高成本的事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试水、踩坑,而这其中又会牵扯到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比如成本把控、数据收益、用户受众等。

即便如此,《AFKJ》还是坚持着,一路走了下来,从23年的首测亮相,到24年的全球上线,再到如今的一周年,游戏身上的种种变化,恰好正是莉莉丝那句“为全世界玩家提供超越预期的游戏体验”的最有力注解。

我想这背后不仅是制作团队的一腔热血,也是莉莉丝内部对于“做好玩的游戏”这件事的包容与尊重,让他们可以通过很长的一个周期内,去逐步看清产品未来前进的路,并在沉淀与积累中把握用户需求的变化,直至登上巅峰那一刻。

那么对于莉莉丝而言,一款“要持续做10年”的《AFKJ》又意味着什么?

站在市场角度来说,《AFKJ》的存在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莉莉丝在卡牌赛道的影响力,而且由于赛季制的存在,使得产品有着长线运营的更多可能性。

红尘很乐观地跟我说,即便《AFKJ》已经运营了一年多,但目前仍没有计划去增添新的养成体系。这意味着,至少在一个很长的周期内,游戏不会被传统卡牌产品的数值膨胀、长线养成等问题所困扰,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地方,打磨更好玩的玩法。

正因如此,在这一长线运营的过程中,《AFKJ》有足够的耐心与潜力,让莉莉丝有机会,也有能力把握住下一个品类进化的风口,领先其他厂商一个身位。

站在公司角度来说,在迈过10年这一门槛后,“超越预期”已经成为莉莉丝的公司战略乃至使命,因此需要一款足够长青的产品去承载他们对于下一个十年的品类理解与内容表达,而《AFKJ》无疑是目前最合适的产品之一。

无论是在品质、玩法上积累与突破,还是团队一直所坚持的“设计驱动”理念,又或者是独一无二的玩家社区生态,都让《AFKJ》成为了莉莉丝当下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最瞩目的一张招牌名片。

可以想象,以后每当行业提起“超越预期”一词时,《AFKJ》都会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手游那点事”(ID:sykong_com),作者:专注游戏的,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FKJ 莉莉丝 游戏创新 设计驱动 玩家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