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源社区 17小时前
a16z:AI Coding 产品还不够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AI应用生成平台数量增多,但并非饱和,而是市场在逐步细分,形成差异化竞争。不同平台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和应用类型,如原型设计、个人软件和生产级应用,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市场持续增长,未来将形成由专业平台组成的生态系统,各平台互补共存。

🔍 市场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差异化竞争。AI应用生成平台在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如原型设计、个人软件和生产级应用,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 基础模型市场展现互补而非竞争模式。多个模型共存并持续创新,价格不降反升,形成正和游戏。

🎨 市场已开始细分,不同平台在原型设计、个人软件和生产级应用等方面各有专长,满足不同用户群体。

👥 用户分为两类:一类忠于单一平台,另一类活跃于多个平台,以互补方式使用。

🛠️ 专注特定领域优于通用平台。专注开发某一类型产品,如数据/服务封装器或生产力工具,表现更优。

AI Coding,尤其是主打应用生成的平台,是不是有些过于饱和了?

Lovable、Bolt、Replit、Figma Make、v0 和 Base44 ...... 国内还有 NoCode、YouWare、TrickleAI、We0 等平台。

这么多平台,最后谁能做成?这个领域还有创业机会能挤进去吗?a16z 两位合伙人发布的文章,带来了不同角度的思路:AI 应用生成平台不是太多,反而太少了

AI 应用生成工具领域的发展就像基础模型的竞争一样,不是一个赢者通吃(winner-take-all)的市场,而是各家在逐步找到差异化空间,实现共存,市场规模巨大且在持续增长。

会有为不同水平的用户量身定制的平台,从普通消费者到半技术背景的产品经理,再到资深开发者。换句话说,对于每一种应用类型,都会有一系列解决方案,来匹配用户期望的参与深度和技术水平。

不要做通用!一定要垂直!要细分!

TLDR: 

    AI 应用生成工具领域,并不是在进行零和博弈,而是在开拓各自的差异化空间,并实现共存。

    基础模型之间根本就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互补的。基础模型市场并没有出现单一的赢家,反而持续是扩张,催生了更多的模型、更强的多样性和持续的创新。并且,价格不降反升。

    使用一个 AI 工具反会增加用户为另一个工具付费和使用的可能性。

    每个产品都将拥有其专属的、不重叠的用户群。同时,它们也会吸引一部分在多个平台间工作的资深应用生成用户,这些人会根据专业化需求在不同产品间切换。

    近 21% 的 Bolt 用户也浏览了 Lovable。此外,15% 的 Base44 用户也访问了 Lovable。活跃于多个应用生成平台的用户,在以互补的方式使用这些平台。

    「专有」将优于「通用」。专注于开发某一类型的产品,很可能比能生成所有类型但表现平平的产品要好。

原文:https://a16z.com/specialized-app-gen-platforms/

超 10000 人的「AI 产品市集」社群!不错过每一款有价值的 AI 应用。

邀请从业者、开发人员和创业者,飞书扫码加群: 
进群后,你有机会得到:

    最新、最值得关注的 AI 新品资讯; 

    不定期赠送热门新品的邀请码、会员码;

    最精准的AI产品曝光渠道


01 

模型之间是互补而非竞争

仔细观察 AI 应用生成领域的现状,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个领域涌现的平台并不是在进行零和博弈,而是在开拓各自的差异化空间,并实现共存。这其实并不让我们感到意外,因为我们已在基础模型市场里见到过了完全相同的模式。

2022 年,业界对于基础模型普遍有两个错误的假设。首先,人们认为这些模型基本上可以相互替代,就好比是可互换的云存储服务,既然选择了一个,就没有必要再用另一个了。其次,当时的逻辑是:如果模型可被替代,竞争就会将价格压到谷底,获胜的唯一途径就是提供更低的价格。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反而看到了市场朝着不同方向的爆发式增长。

    Claude 开始深入代码和创意写作领域;

    Gemini 在多模态能力和性价比方面展现了独特优势;

    Mistral 则全力投入到隐私和本地部署;

    而 ChatGPT 则加大投入,巩固其作为「大本营」的地位,把重心放在「最广谱、最实用」的通用助手领域。

市场并没有出现单一的赢家,反而持续是扩张,催生了更多的模型、更强的多样性和持续的创新。并且,价格不降反升。例如,AI 代码能力不错、文本生成图像也备受好评的 Grok Heavy ,每个月的订阅费高达 300 美元,在几年前的 ToC 软件中是闻所未闻的。

我们在其他赛道中也看到了类似的模式。回想一下图像生成领域,2022 年时,人们称之为「零和市场(zero-sum)」,或是「一个模型通吃」的局面。但现在,你看到了 Midjourney、Ideogram、Krea、BFL 等众多平台——它们都取得了成功并在市场中和谐共存,因为每个平台都专注于不同的风格或工作流。这些模型之间没有「更好」或「更差」之分,而是在艺术风格和功能上各有侧重,来服务于不同的创作品味和需求。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模型根本就不是竞争对手,它们其实是互补的。这与「竞相压价」 (race to the bottom) 的做法恰恰相反,是一场正和游戏(positive-sum game):使用一个工具反会增加你为另一个工具付费和使用的可能性。

02 

AI 应用生成赛道已经开始细分了

我们相信,同样的情况也正发生在应用生成工具领域,这些工具帮助你用 AI 构建完整的应用程序。人们很容易陷入 Lovable vs Replit vs Bolt 这类竞争的叙事中。但事实是,这并不是一个赢者通吃(winner-take-all)的市场。这个市场规模巨大且在持续增长,有空间容纳多家新兴公司,每一家都在开拓自己的细分领域。

市场已经开始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细分,不同平台在各个方面已呈现出各自的专长:

    原型设计 (Prototyping) :用于快速验证想法的工具。这类产品需要在美学、指令遵循度和精细的视觉操控方面表现出色,同时能快速实现「快速且粗糙」的业务逻辑。

    个人软件 (Personal software):专为个人和用户的工作流程打造的应用。这类产品主要服务于技术背景较少的用户,需要做到「开箱即用」,甚至可能提供一个易于编辑的综合模板库。

    生产级应用 (Production apps):可供团队或公众使用的正式应用。这类平台需要内置一套必不可少的功能,包括用户认证、数据库、模型托管、支付等集成,并提供一站式的扩展方案。

在上述每个类别中,理论上都会有为不同水平的用户量身定制的平台,从普通消费者到半技术背景的产品经理,再到资深开发者。换句话说,对于每一种应用类型,都会有一系列解决方案,来匹配用户期望的参与深度和技术水平。

03 

忠于单一平台的用户占主流

虽然现在仍处于早期阶段,但这在 Lovable、Bolt、Replit、Figma Make、v0 和 Base44 等核心应用生成平台的交叉浏览行为中已经体现了这一点。根据 Similarweb 的数据,已经浮现出了两类用户。

第一类是忠于单一平台的用户。例如,在过去三个月中,在上述平台群组里,82% 的 Replit 用户和 74% 的 Lovable 用户仅访问了各自的平台。这些用户可能觉得当前各应用生成平台在功能上相似,但因为营销、用户界面 (UI) 或他们看重的特定功能不同,只选择一个主要使用。从实际使用数据来看,Lovable 似乎更多被用于注重美学的网页应用和原型设计,而 Replit 则是更复杂的、以后端为重的应用的首选平台。

第二类是活跃于多个应用生成平台的用户。举个例子: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近 21% 的 Bolt 用户也浏览了 Lovable。此外,15% 的 Base44 用户也访问了 Lovable。我们推测,这些是在这些平台上非常活跃的重度用户 (power users),他们以互补的方式使用这些平台。

注:由于 Figma Make 是 Figma 的一个子域名,我们无法通过 Similarweb 独立统计其流量。不过,鉴于它广受好评,我们预计它也会遵循类似的成功模式。


04 

不要通用,要垂直、要专注

事实证明,当涉及帮助用户构建可扩展应用的工具时,专注特定领域要优于通用赛道专注于开发某一类型的产品,很可能比能生成所有类型但表现平平的产品要好。而且,一个擅长开发集成 SAP 系统的内部工具的应用生成平台,几乎不可能同时也打造出最精确的飞行模拟器应用。

以下是一些应用类别示例,它们对底层应用生成平台所要求的集成方式和约束条件截然不同:

数据/服务封装器 (Data/Service Wrappers) :用于聚合、丰富或呈现大型现有数据服务或第三方服务的应用,如 LexisNexis 或 Ancestry。其基础设施必须支持对大型数据集的操作。

实用工具 (Utilities):功能单一、轻量化,旨在解决高度特定需求的应用。例如,PDF 转换器、密码管理器或备份工具。目前大多数横向平台在生成这类应用方面已经做得很好。

内容平台 (Content Platforms):为发现、流媒体传输或阅读内容而构建的应用。可以想一下 Twitch 或 YouTube,它们拥有支持内容分发的专门基础设施。

商业中心 (Commerce Hubs):促进交易并从中获利的平台,专注于物流、信任机制、评价体系和价格发现。这类平台需要集成以支持支付、退款、折扣等功能。

生产力工具 (Productivity Tools):帮助用户或组织完成任务、进行协作和优化工作流程的应用,通常需要与其他服务进行深度集成。

社交/通讯应用 (Social/Messaging Apps):让用户能够连接、沟通和分享内容的平台,通常会形成网络和社群。其基础设施必须支持高规模的实时互动。

随着更多专注特定领域的应用生成平台出现,我们推测这个领域会延续目前的演进路线发展。每个产品都将拥有其专属的、不重叠的用户群。同时,它们也会吸引一部分在多个平台间工作的资深应用生成用户,这些人会根据专业化需求在不同产品间切换。

留出的空间将不会只容纳一个巨型 App 生成平台,而是可以容纳多个平台。未来,应用生成市场将很像是今天的基础模型市场:一个由大量专业的、有明确侧重的产品组成的生态系统,它们在各自的类别中相互补充,分别取得成功。

更多阅读

Gamma 创始人:小团队创业是共识,怎么做好才是最大的问题

别听模型厂商的,Prompt 不是功能,是 bug

YC 2025 407 家创企复盘:B2B 模式占主导,AI 编程过度饱和,最大的机会还没人注意到

上市首日暴涨 250%,All in AI 战略,拆解 Figma 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

转载原创文章请添加微信:founderparker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应用生成 差异化竞争 市场细分 正和游戏 专注领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