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今日话题 08月08日 18:04
哪个指数最靠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探讨了宽基指数的投资选择,对比了上证50、上证指数以及沪深300和中证A500指数的特点与潜在问题。作者通过对上证50成分股更换机制的分析,揭示了其可能纳入高估值股票的风险,并分享了自建组合的实践经验。对于上证指数,虽然历史收益可观,但因成分股数量庞大,导致难以找到完美跟踪的指数基金。最终,作者推荐沪深300ETF和中证A500ETF作为更实际可行的宽基指数投资方案,因其成分股更换频率较低,能有效规避纳入劣质股票的风险,是兼顾收益与操作性的折中选择。

📈 上证50指数成分股更换频繁,存在纳入高估值股票的风险。研究发现,上证50成分股每年约有20%的替换率,且调入的股票在未来三年内平均跑输指数30%,显示出指数在选股机制上可能存在“追高”的问题。例如,统计显示剔除指数的股票在剔出后一段时间的平均涨幅显著高于上证50指数本身,即使包含部分亏损严重的股票,整体表现依然优于指数。

📊 上证指数虽然历史表现良好,但因成分股数量庞大(超2200只),导致市场上难以找到能完美跟踪该指数的ETF产品。即使存在相关产品,其管理费率也可能较高,且由于基金公司难以做到精确的成分股配置,实际跟踪效果会打折扣,这使得直接投资上证指数的理想方案在技术上难以实现。

⚖️ 沪深300ETF和中证A500ETF是更具可行性的宽基指数投资选择。这两个指数的成分股更换频率远低于上证50(每年约10%),显著降低了纳入不良股票的概率。尽管它们同样存在无法完美跟踪指数的问题,但作为折中方案,它们在规避风险和操作便利性方面表现更佳,是当前市场中较为实际的宽基指数投资工具。

💰 长期来看,宽基指数投资的收益潜力不容忽视。以上证指数为例,过去20年若考虑分红和估值变化,年化收益率可达10.5%。这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宽基指数作为投资标的,并长期持有,能够获得稳健的投资回报,这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是难以通过主动管理达到的。

研究目的:找到最适合投资的宽基指数。

这篇内容,是我自己真实研究过程的分享,可能也没什么结论,各位看官,权当娱乐。

1、上证50指数

在2024年12月我写的内容《50反着买,别墅靠大海》中,我认为上证50是一个非常垃圾的指数。

50反着买,别墅靠大海

当时统计了从2017年起的8年时间,上证50调入和调出的全部成分股,其中调入75只,调出75只。

每半年时间,上证50会调入5只,调出5只,也就是说,上证50成分股会以每年10只的速度进行替换。

而这段时间调入指数的,平均经过3年左右时间,就要跑输指数达到30个百分点,因为调入指数的时间,正好是那些股票处在市场热门的板块,估值高企的时候。

可以理解为,上证50总是在调入高估值的垃圾股,调出低估值的冷门股。

这个发现让我有了个想法,如果能自己构建一个指数,把那些上证50踢出的股票,全部买入,做一个组合,是不是就能稳稳跑赢上证50了?

所以我是在雪球建了一个组合“上证50剔除概念股”:

经过半年多时间,这个组合涨幅8.68%,确实显著跑赢了指数。

但后来我想了一下,其实不需要自建组合啊,我们拿历史数据跑一下,不就能轻松得到结果了?

所以在7月26日,我对2017年12月起踢出指数的27只股票,历时5年的涨跌幅做了一个统计:

这个地方还特意留了一个心眼,因为指数刚踢出成分股的时候,一定是遭到持续卖出的,所以前一两个月的表现肯定不会好,所以我统计的时间是从踢出的那个时间点,往后推两个月,作为起点,计算5年时间的涨跌幅。

上面的表就是统计结果。

简单总结一下,上证50踢出的股中,确实存在一些地雷股,比如信威、康美药业这两个财务出问题的,还有地产行业的两个倒霉蛋,绿地控股和华夏幸福,这四只股票的跌幅分别达到-87%、-91%、-69%、-87%。

在剔出指数的时候,信威这个大雷可以直接识别,所以最后统计的时候只把另外三只股的跌幅纳入。

样本从27家公司变为了26家公司。

即使是带着康美、绿地、华夏幸福三个地雷股-91%、-69%、-87%的跌幅,这26家公司依然整体跑出了14%的累计收益,而在统计中的五年时间,上证50实际收益率平均只有5%。

组合显著跑赢上证50达9%。

其实还可以的。

也就是说,如果大家想要买上证50指数ETF的,真的不如自建指数。

筛选条件就是,上证50调出哪个股票,你就在它调出的两个月后,买入这个股票,然后建立一个资产包,这个资产包大概可以涵盖50只股票,每过5年,资产包中的股票整体更换一遍。

这样一个思路,最终收益率应该会稳稳超过上证50的。

但是我仔细想了想,五年时间累计14%的收益,肯定是达不到我自己的理想收益。

还是算了。

我建立的这个组合,前几天也关停了。

2、上证指数

那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总是存在投资宽基指数的需求,目的是想投资一揽子股票,降低整体组合的风险。

要想规避上面的上证50总是剔除优质股票,纳入劣质垃圾股的决策,能怎么办?

有哪些替代方案?

我想到的是,能不能直接买最大的那个宽基指数?

比如上证指数ETF。

上证指数中,现在是什么行业都有,既有传统行业,又有后面纳入的科创板,一些比较新的行业股票,还算是很均衡的。

对于上证指数来说,因为成分股太多了,短期的更换成分股,纳入新的股票,剔除ST或退市股,对整体的表现影响很小。

而且上证指数成立的历史很久,有丰富的历史数据可以用于分析。

我对过去20年,从2005年8月算起上证指数的全收益率进行了研究:

可以看出,历史上在经济繁荣期,2013年以前,上证指数整体的平均ROE是很不错的,高的时候有15%以上,比如2007年的19.91%,2010年的17.12%,以及2011年的16.09%。

2015年后,经济的整体表现差了很多,指数平均的ROE一直在下台阶。

不过上证指数整体的PB,也下降了很多。

使用我们的PB-ROE估值体系去评价的话,当前买入上证指数ETF(如果这个ETF确实存在的话),未来五年,我们可以获得每年约8%以上的内含价值成长收益。

过去20年,上证指数的涨幅是211%,而如果算上估值的变化,PB从2005年的1.88倍PB,下降到了2025年的1.43倍PB,把PB变化还原后,上证指数的期间涨幅可以达到308%。

20年涨幅308%,翻了四倍,其实挺不错的。

而且注意,以上这个涨幅,没有算上分红,不是全收益率指数。

如果我们把分红算进去,每年约3%的额外收益,那么最终上证指数的实际收益,还能提高81%左右。

也就是说,加回分红,过去20年上证指数给我们投资人带来的实际收益,将达到638%,从100的净值,大概变为738。

年化收益率约10.5%,很不错了,说实话,大部分投资人长期投资回报应该没有10.5%。

这个东西,你可以自己去验证的,就是我上面列示的一列,全收益收盘点位。从2020年开始,中证指数公司发布上证指数的全收益率收盘点位算起,5年时间,上证指数的涨幅累计只有8%,这个数字,就是我们在股票软件上看到的数字。

而如果算上分红,看全收益收盘点位的话,上证指数期间是从3358点上涨到4131点,5年累计涨幅达到了23%。

加回分红后,上证指数实际能给投资人带来的回报,每年都要多大概3%。

不过遗憾的是,你不可能找到一个指数基金,正好能完美跟踪上证指数。

这里存在一些技术问题。

上证指数覆盖的样本数量,太庞大了,高达2233只。

设想有这样一家基金公司,无论它的规模大小,发行一只股票型基金,可能只有几亿,几十亿规模,怎么可能正好根据指数中不同股票的权重,进行分散买入呢?

不可能的,越是低权重的股票,越是买不齐,买不到,而且交易成本极高。假如期间又有人申购和赎回的话,基金的总份额还在一直变化,交易上就不可行。

而且总是需要去进行仓位的调换,这个工作量是巨大的,需要雇佣专门的人力去进行管理,费用也是超级高。

所以不可能存在一只指数型基金,正好可以完美覆盖2233只股票。

其实不要说2233只了,仔细观察,一些指数基金,覆盖的样本数量上限一般就是150只到200只左右。

一旦数量超过这个极限,就开始优化配置,开始进行“组合模拟”。

比如一个指数,既有工商银行,又有中国银行,又有农业银行,又有建设银行,权重分别是1.2%、1.0%、0.9%、0.8%,那么对于一些基金公司来说,它会进行一个操作,就是把四个同行业的股票进行合并处理,只买一个工商银行,设定权重4%,或者只买一个农业银行4%,代替4家银行,这个方案就相对可行。

明白了吗?

这就是指数增强的概念,也就是为什么这个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增强型”指数基金。

所谓增强,就是人为调整的意思。

没办法,不增强,在技术上就是不可行的,是永远无法做到完美跟踪指数的。

OK,所以你会想到,中证A500指数ETF,中证500ETF,中证1000ETF,甚至沪深300指数ETF、上证180指数ETF这样的,因为样本量过大,并不能真的完美覆盖对应指数的成分股。

理想和现实,差异巨大。

这就是为什么市场上不存在一个,上证指数ETF这样产品的根本原因。

你现在去搜索的话,确实有一个叫上证指数ETF的产品,但它本质是个“假货”,而且管理费高昂,一年在0.8%以上,规模只有19亿。

3、沪深300和中证A500

那这里对于想要投资宽基指数的朋友来说,直接投资上证指数,虽然收益很不错,但在技术上不可行。

而投资上证50指数ETF,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虽然管理难度降下来了,管理费率也低了,但是存在每年更换成分股,换入垃圾股这样一个潜在风险。

此时自建组合,按我上面给的方案,确实可以完美替代,不过太难受了,持有股票过多,每隔半年还得去调整持仓,很烦。

那么退而求其次,还是投资沪深300ETF和中证A500ETF,这两个方案,最可行,最实际。

虽然这两个宽基指数也存在隔一段时间更换成分股的问题,但更换的频率远低于上证50。

上证50是每年更换10只,每年更换样本的20%。

沪深300是每年更换30只,每年只更换10%。

中证A500每年更换50只,每年也是只更换10%。

调入垃圾股,调出优质股的概率大幅降低。

不过根据我上面的分析,投资这两个指数,也不能做到完美跟踪对应的指数,算是一个折中的选择吧。

关注我,分享更多投资干货!



本话题在雪球有67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宽基指数 上证50 上证指数 沪深300 中证A500 ETF 投资策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