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哈尔滨润本堂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本堂”)发布的一纸《关于终止与爱茉莉集团战略合作的公告声明》,在业内引发哗然。
这场在短短半月内经历了从高调宣布到被合作方断然否认,再到单方面宣布“终止”的战略合作事件,其背后的操作手法与潜在风险值得深究。
一场单方面宣称并遭否认的“合作”
事情的起因需回溯至7月22日。
当日,一个名为“央广健康”的个人账号在图文创作与分享社区“美篇”发布文章宣称润本堂与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该文章配发了据称为爱茉莉太平洋集团高管的照片,以及双方“负责人”对合作的评价,并详细列举了合作维度。
三日后(7月25日),另一篇题为《哈尔滨润本堂与人保财险达成战略合作,获200万产品责任险承保》的资讯在多个网络平台传播,称中国人保财险为润本堂旗下全线产品提供总额200万元的产品责任险保障,并颁发承保证书。
8月2日,又一篇题为《润本堂×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战略项目全面内测!全国渠道同步招募中》的文章进一步展示了润本堂与爱茉莉太平洋的所谓“合作细节”,称爱茉莉集团为此次合作注资1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4亿元),且合作已进入“全国渠道招募”阶段。
然而,事情很快迎来180度大反转。
8月5日,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发布官方公告,明确否认与润本堂存在任何合作往来。
爱茉莉太平洋贸易有限公司官方公告
“从未有过任何业务往来,所谓‘战略合作’纯属虚构。”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在公告中严正声明,并表示已就此事向相关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举报,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内部人士向《FBeauty未来迹》透露,公司在润本堂发布第一篇相关报道时就已采取行动沟通删除稿件,但“后续发展令人遗憾”。
然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爱茉莉8月5日发布公告明确否认合作后,润本堂于8月6日发布了一份《终止合作声明》,并以“战略评估”为由单方面宣告“终止和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的所有合作”。
单方面宣布与爱茉莉战略合作,在遭公开否认后又单方面宣布终止合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宣传内容存在多处疑点和时间矛盾
《FBeauty未来迹》尝试查询润本堂联系方式,但在公开平台未果。向哈尔滨地区多位美妆从业者询问该公司,得到的反馈多为“从未听说过这个公司和品牌”。
企查查信息显示,润本堂成立于2025年5月26日。公司唯一股东名为邓龙,法定代表人、总经理、董事、财务负责人为杨金海,注册资本5000万元,但实缴资本信息显示为空白。润本堂拥有一个名为“韩玑润HAMGIRUM”的化妆品类商标,该商标在2025年6月25日开始转让、7月20日完成转让。
截图自企查查
其宣传中的“200万产品责任险”也存在显著的时间逻辑疑点。
相关报道称,企业需经过多层次的严格审核,包括提供营业执照、产品说明书、质量检测报告、市场销售记录等全面资料,然后保险公司的核保团队会综合评估产品的设计、制造工艺、使用说明及市场定位等多个维度,确保只有真正符合高标准的产品才能获得承保资格。
润本堂公布的信息显示,其参保的四款产品“胶原蛋白抗皱弹润精华液、重组胶原紧致抗皱精粹霜、氨基酸柔润净透洁面乳、玻尿酸B5舒缓润护面膜”,保单生效时间为2025年6月27日。
然而,《FBeauty未来迹》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查询发现,上述四款产品的备案信息均显示由广州市复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备案,哈尔滨润本堂仅为总经销商。更为关键的是,这四款产品的备案时间均为2025年7月16日,晚于保单宣称的6月27日的生效日期近20天。
哈尔滨润本堂四款产品备案时间与其宣称与人保财险达成战略合作的时间对比
这意味着,在产品完成国家强制备案前,该保单已声称生效。外界难以直接核实保单具体细节,但时间线上的冲突无疑让这份保单及相关“战略合作”报道的真实性让人生疑。
传播源头账号涉嫌仿冒新闻机构,特定传播路径需重视
事件的起点——“央广健康”个人账号本身也疑点重重。
该账号在“美篇”平台无认证、无简介,属于个人自媒体账号。目前可查询到的有资质认证的《央广健康》,一个是隶属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公益健康普及账号,另一个则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云数制播的健康养生节目。
疑似假冒账号(左1)与《央广健康》账号
这个名为“央广健康”的个人账号,其名称与知名媒体品牌高度相似,但无任何官方认证信息,其身份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存疑,可能涉嫌违反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第八条中关于禁止假冒、仿冒新闻媒体的相关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引发争议的首轮内容集中发布于图文社区“美篇”看起来也并非偶然。
公开资料显示,美篇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尤其在中老年群体中有较高活跃度,甚至已经发展为中老年社交产品。该平台支持将作品一键分享至微信朋友圈、支持小程序访问等便捷功能,以方便中老年用户快速阅读和使用。
美篇APP用户界面
截至目前,这篇所谓的“合作新闻”,在美篇上已经获得了近3700次的阅读量。这个数字或许在大众媒体上不算高,但在其在特定目标受众——信息甄别能力相对较弱的中老年群体中,可能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力。
润本堂选择在哈尔滨开展业务,并以知名韩妆集团为宣传关联对象同样目标明确。
《FBeauty未来迹》此前曾实地走访调研东北美妆市场,在老龄化、人口流失与旅游经济交织的复杂环境下,哈尔滨美妆市场生态与主流市场存在一定“割裂感”,尤其是部分在大众面知名度并不高的韩系品牌,在当地线下渠道有不俗表现。这为“国际巨头投资本土企业”的叙事提供了一定的环境背景。
另外,宣传文案中将润本堂与“十四五”规划推动的大健康产业和民族美妆崛起联系起来,增强了项目的叙事感。
分析润本堂的宣传策略可见:其内容紧密贴合国家政策导向、主动关联知名企业、寻求保险机构背书。此类策略在行业内常被视为快速建立市场信任的一种方式。
行业警示:合规是生命线,平台监管责任亟待强化
类似借用权威机构或知名企业名义进行背书以吸引消费者和加盟商的操作手法并非孤例。例如,2022年国药集团曾发布公告,揭露约52家未经授权使用其名义或logo的企业,其中化妆品企业占七成以上。
润本堂事件为处于高质量发展新周期的中国化妆品市场敲响双重警钟:
首先,企业合规是绝对红线: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要求企业提供真实、可验证的功效证明与备案信息,严禁虚假标签与夸大宣传。过往案例显示,虚假宣传面临高额罚款(数十万至数百万人民币),监管层态度已是“零容忍”。企业必须将合规意识内化,确保科研真实性、广告诚信与渠道透明。任何试图走捷径的行为终将付出代价。
第二,平台信息治理与用户保护需升级:
在数字化传播环境下,平台方(尤其是拥有特定脆弱用户群体的平台)对信息真实性的筛查责任重大。必须建立更有效的机制;严格审核账号身份;特别是易引起混淆的媒体、机构名称;强化内容真实性核查;对涉及重大商业合作、金融保险、健康宣称等敏感信息设置更高审核标准或风险提示;完善投诉举报与快速处置通道;响应监管机构要求,及时处置虚假、仿冒信息;提升特定群体信息素养;与监管部门、媒体合作,开展针对性的防骗知识普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Beauty未来迹”,作者:Future Beauty,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