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8月8日讯(记者 夏淑媛)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今日央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截至8日,虽然买断式逆回购形成2000亿元的净回笼,但这并不意味着8月买断式逆回购就将缩量。
新一期财联社“C50风向指数”结果显示,由于政府债集中发行,叠加8月存单到期压力边际抬升,市场机构普遍预计8月流动性仍存缺口。在20家参与调查的市场机构中,仅1家预计8月不存在流动性缺口,对资金面环境持宽松乐观态度;16家判断均衡偏松,流动性缺口在3000亿元左右;3家认为或阶段性均衡偏紧,流动性缺口在1.8万亿元附近,整体处于季节性偏大水平。
为缓解市场对8月资金价格波动的担忧,多家市场机构预计,除了今日3个月期限的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8月内央行或还将开展一次6个月期限买断式逆回购操作,MLF也有望保持加量续做的势头。此外,机构预测,后续央行还可能恢复公开市场国债净买入,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从落地节奏来看,预计8-9月是观察窗口期。
“C50风向指数调查”是由财联社发起,由市场中的各类研究机构参与完成,结果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市场机构对于宏观经济走势、货币政策感受以及金融数据的预期。共有近20家机构参与本期调查。
8月或有第二次买断式逆回购操作,MLF有望保持加量续做势头
数据显示,今年8月不仅有4000亿元3个月期限和5000亿元6个月期限买断式逆回购到期,还有3000亿元MLF到期。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8月内央行或还将开展一次6个月期限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届时8月两个期限品种的合计操作规模将高于本月到期规模。此外,本月MLF也有望加量续作,保持中期流动性处于净投放状态。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也预计,在维持流动性充裕的诉求下,央行可能会延续6月以来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的操作模式,不排除后续续作6个月期品种买断式逆回购的可能性,MLF可能也会配合延续此前小幅净投放的操作方式。
上述专家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分析,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8月资金面扰动因素甚多,中期市场流动性仍有一定收紧压力。
其一,存款派生增加,缴准规模环比走升。“2020-2024年8月新增居民及企业存款均值1.3万亿,较7月多增3.5万亿;对应8月法定准备金新增均值1442亿,环比7月提升5407亿,缴准压力环比7月有所加大。”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
“8月一般存款小幅增长或冻结部分超储,今年8月准备金释放对于流动性的吸收或在900亿元附近。”华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周冠南预计。
其二,由于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8月会继续处于政府债券发行高峰期。“综合计算,我们认为8月政府债务供给规模或达到1.7万亿元,环比7月上行4659亿元,可能虹吸相应规模的流动性。”国海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靳毅表示。
其三,8月为季中月份,贷款投放强度较7月有所回升,对银行体系超储消耗增多。“考虑到今年7月月末银行集中收票冲量,跨月后8月上旬短贷集中到期,贷款负增压力较大,下旬仍有较强冲量诉求,信贷的月内剧烈波动将对资金面形成干扰。”王一峰表示。
由于资金面扰动因素较7月略多,市场机构普遍预计8月流动性仍存缺口。
财联社C50风向指数调查显示,在20家参与调查的市场机构中,仅1家预计8月不存在流动性缺口,对资金面环境持宽松乐观态度;16家判断均衡偏松,流动性缺口低于3000亿元;3家认为或阶段性均衡偏紧,流动性缺口在1.8万亿元附近,整体处于季节性偏大水平。
在维持流动性充裕的诉求下,市场预计8月央行会继续通过MLF、买断式逆回购注入中期流动性。
“这一方面有助于在政府债券持续处于发行高峰期阶段,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另一方面也释放了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力的信号,有助于推动宽信用进程,强化逆周期调节。”王青表示。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持续发力,市场预计央行将重启买债操作
今年以来,央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调节,持续保持流动性处于充裕水平。近期召开的央行2025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下半年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
近日,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也提出,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技术和产品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
多位市场人士预计,央行熨平资金面波动态度并未转向,下阶段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持续发力。值得注意的是,本月正值国债买卖一周年之际,市场对于下半年国债买卖工具重启预期升温,从落地节奏来看,多家市场机构预计8-9月或是观察窗口期。
华创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周冠南表示:“考虑2024年8月为央行开启买债的窗口,且2024年4季度未有增发国债的情况下,政府债单月净融资规模明显下滑,若央行计划下半年重启买债,8-9月的概率或相对更高。”
李清荷也表示:“央行可能重启买债操作,或进一步改善银行负债端压力”。
“7月政府债供给压力环比回落,下一个高峰或将落在8-9月,届时若无降准落地,央行或加码买断式逆回购、MLF的投放以呵护,同时也会是重启国债买卖操作较好的观察窗口期。”天风证券固收首席谭逸鸣表示。
据悉,当前国债买卖操作主要在央行和一级交易商之间进行,月末公告全月净买入情况,但月内操作时点、买卖细节参数尚未向市场公布。
在谭逸鸣看来,央行今年以来在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上愈发体现预期管理的导向。例如,3月起央行OMO操作开始公布投标量,6月起买断式逆回购由月末的“业务公告”转变为操作前的“招标公告”。
“后续在国债买卖的操作上是否会延续这一导向,如提前公告操作时点、操作数量,以及操作期限和相应的定价标准,将部分操作细节透明化,对于市场的影响或将更为明确,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谭逸鸣建议。
除了操作细节透明化,谭逸鸣建议在配套机制上,围绕国债发行分销、流通、交易等环节渐近优化,进一步顺畅货币政策传导。
潜在的优化方向可能包括:增加贴现国债发行比重、协同财政部完善国债承销商管理、引导商业银行减少AC账户持有债券比例、引导国债衍生品市场参与者扩容等方面。而随着配套举措的推进,也将不同程度对市场参与者结构与行为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