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揭示了看似光鲜的外资公司和大型科技公司中普遍存在的外包现象。作者的朋友在知名公司担任外包岗位,年薪不菲却并非正式员工,而公司内包比例极高。作者在招聘过程中也发现,即使是资深HR,也可能是被返聘的外包人员。在上海某光鲜行业,HR等职位也常常外包给第三方,薪酬水平远低于预期,作者感叹外包员工的生存不易,并对比之下认为“宇宙厂”的外包待遇相对较好,但也只是“有点人性”。
✨ 外包现象普遍存在于高薪行业:作者的朋友在一家外资公司工作,虽然年薪可观,但其外包员工的身份揭示了光鲜背后隐藏的用工模式,表明高薪并不等同于正式编制。
💼 资深人才也可能沦为外包:作者在为一家大外资公司招聘时,发现对接的资深HR竟是返聘的外包人员,这说明外包并非仅限于基层岗位,而是渗透到专业领域。
🏢 大型科技公司内包比例高:作者指出,即使是“大厂”的外包员工比例也很高,这反映了企业为了灵活性和成本控制,倾向于采用外包模式,即使是核心岗位也可能由外包人员承担。
📉 基层外包薪酬待遇堪忧:在作者曾就职的上海某行业,HR和C&B等职位外包给第三方,薪酬仅为10k甚至7k,与上海的生活成本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基层外包员工生存的艰辛。
⚖️ 对比之下,“宇宙厂”外包待遇稍显人性化:尽管外包普遍存在,作者仍对比了不同公司的外包待遇,认为“宇宙厂”的外包员工相对而言拥有更“人性化”的待遇,但仍是外包。
这就是围城,人活着是需要想象的,也需要沉默,不能对外说。
前儿去深圳拿体检报告临时约了个大女人,我俩多年朋友圈好友,她回外资的时候找我咨询过,被我一脚踢到现在在的公司。
我们对某两家公司的看法达成一致,这两家公司真了解内部的人都会认为它们是一托答辩,外行就觉得光鲜亮丽,纯靠想象。(具体哪家不能说,这两家公司内斗都很严重,外包特别多)
今儿继续找财务,这个女生在某大厂,我说,那为啥要走呀?她说,我是外包呀,我要找正编工作。我说,啊,你这个年薪居然是外包?她说,我们公司外包可多了,占比很高的。
再到年初,我给一家大外资招人,对接的HR很资深,然,她也是外包,被返聘回来的外包。
以前我做某个光鲜亮丽的行业(上海),我发现这个行业的hrg和c&b工作基本都是外包给Adp,外包工作三五年的工资10k左右,我还见过7000的呢,在上海耶,一个有汇率的地方,怎么活啊~~(不过,能活下来的基本都是local,愿意接受这个薪酬的基本都是local
对比下来,宇宙厂的外包算是有点人性了,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