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5小时前
AI 光速前行,现实世界还趴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尽管GPT-5等AI技术飞速发展,但现实世界的应用落地仍面临挑战。文章指出,美国官方数据的质量却在恶化,例如CPI数据中“估算”成分大幅增加,非农就业报告频繁大幅修正,这与AI的进步形成鲜明对比。究其原因,在于美国劳工统计局(BLS)仍依赖复古的人工实地调查,易受人为因素、预算削减等影响。相较之下,英国ONS已开始采用超市扫码器等自动化方式收集数据,并引入另类数据,展示了数据收集的未来方向。文章也反思了数据被政治化的现象,强调经济学中的变量与权力博弈。

📊 **AI技术飞速发展与现实应用脱节**:尽管GPT-5等AI技术发布令人振奋,但作为现实世界从业者,作者发现许多工作中的实际障碍(如纳米经济学、微观数据分析)仍难以通过AI解决,技术进步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鸿沟。

📉 **美国官方数据质量下滑的严峻现实**:文章以美国CPI和非农就业数据为例,揭示了官方统计数据中“估算”比例上升和修正幅度过大的问题,这与AI技术的迅猛发展形成讽刺性对比,引发对数据可靠性的担忧。

🤖 **数据收集方式滞后是主因**:美国劳工统计局(BLS)仍依赖复古的人工实地调查,这种方式易受企业填表回传率、调查员认真程度、预算限制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导致数据质量下降。

⚖️ **数据背后的政治化与博弈**:文章指出,数据被修正后,人们的反应往往不是反思模型,而是考虑其政治利益,并将“只相信数据”作为压制异见的工具,揭示了经济学中数据背后隐藏的权力博弈和“玄学”成分。

💡 **自动化与另类数据是未来趋势**:英国ONS采用超市扫码器自动化收集CPI数据,并引入另类数据捕捉“粉丝经济”,展示了更高效、精准的数据收集方式,为宏观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凌晨GPT5的发布会,估计大家都看得心情澎湃,我也是。AI 已经博士毕业了。朋友圈里一位朋友评:《西部世界》和《三体》,一个美,一个中,大概是对未来最有前瞻性的诠释了。

先不说这些心塞的。作为一个现实世界行业从业者,每次新发布会看完,我的第一个想法都是:到底应该怎么用?

说实话,现在还是跟不上,科技发展太光速,但是很多实际工作中肉眼可见的障碍,依然没有办法破除。比如说我一直想尝试的纳米经济学、极小颗粒度微观数据分析、以及另类数据分析,技术能做到,但是真要应用在实际中,前面不知还有几座大山要翻——并没办法真正用到实际中。

AI 光速前行,现实世界还趴着。

但是抬眼向西,看看美国经济数据行业,看看联储,看看BLS 最近发生的事情,突然感觉心里平衡多了。

不要觉得美国有GPT-5就一定各行各业AI附体。技术在进步,但美国官方数据的质量却在恶化,这种反差和讽刺感可以抹平我的一切焦虑。

比如 CPI 数据。这张图是BLS的“CPI 插补图”——不同颜色代表着CPI各项价格的采集和计算方式。深蓝色是直接采集到的真实价格;浅蓝色是“实在采不到,拿别的类似品类、地区的数据来估算”的“毛估估”价格。

2025年6月,浅蓝色飙到了35%。而今年2月还只有9%。

美国CPI数据的重要性不用再科普了:联储加息、债券估值、社保发放等等等等都以它为基准——35%都是人类大脑估计出来的,那真实世界的误差得有多大?

再比如上周五的非农就业报告,数字一出估计很多人都想马上扔掉手机。7月只新增了7.3万个岗位;更魔幻的是,5月和6月的数据还被大幅下修,合起来不到3.5万个,堪称疫情以来最惨的三个月。

修正有多离谱?2024年8月初报比7月多了2.8万,修正后8月其实低了6.6万。虽然主流媒体总爱用“超预期”或“不及预期”来下结论,很少提醒你这些数字随时可能变脸哦;但是这种直接从“人脸”变成“外星人脸”级别的变化,还是很离谱的。

为什么这么重要的数据却越来越糟糕?

因为在数字科技和AI高速光速发展的美国,BLS还在用很复古的人工田野调查:派采价员去门店,人工抄价格。BLS每月要调查12万家企业和6万户家庭,数据收集的过程充满了不可控。企业填表回传率、填表时心情好坏、有没有说实话、调查员认不认真、预算够跑多少家,等等等等,都会影响最终结果,再加上懂王冻结招聘,大砍预算。只能靠“估算”和严重滞后的“修正”机制拼拼凑凑。

但是如辛顿所说:人类的设计是节能型的。人类有一个天才本领,就是能基于不完整信息做出还算靠谱的判断。所以世界还能正常运转。

但不幸的是,人类还有一个AI没有的能力:能把一切政治化。

你会发现,数据被修正之后,很多人第一反应不是反思模型,而是先想一想“这是不是对我有利”。或者把“只相信数据”当成武器,压制不同声音。很多人喜欢把经济学当科学,但这是一个充满了小心思和权力的变量,每个数字背后都有无数看不见的博弈,更接近玄学。

但也不是没有希望:比如英国ONS的CPI数据收集已经开始用超市扫码器数据,自动化采集每月十亿级别的商品价格,量大、覆盖面广,还能自动处理促销、打折、会员价等复杂情况。还极富开创性地使用很多另类数据,连“粉丝经济”都能捕捉到——对数据这么开脑洞,做宏观的谁看了不迷糊?

这个世界要打怪升级的地方还多得很呢。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技术 数据质量 美国经济 统计局 另类数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