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9小时前
限制AI的不是芯片是电力,听听谷歌前掌门怎么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前谷歌CEO施密特指出,AI发展的真正限制在于电力而非芯片,并认为中国在能源扩张方面领先美国。OpenAI与Oracle合作扩建4.5GW数据中心,彰显了AI对电力资源的巨大需求。文章深入探讨了AI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对比了中美在智算中心建设和能源供应上的差距,并引申出AI对社会可能带来的更深远影响,如信息传播和民主制度的挑战。AI的未来,不仅是技术的竞赛,更是能源的较量。

🔋 AI发展的关键瓶颈在于电力而非芯片:前谷歌CEO施密特和马斯克均认为,AI能力的上限由电力供应决定,而非计算硬件。AI如同一个巨大的学习机器,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受制于能源供给,这使得电力成为AI时代最重要的“护城河”。

🌐 OpenAI大手笔布局电力资源,彰显AI对能源的渴求:OpenAI与Oracle合作扩建4.5GW电力容量的数据中心集群,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的用电峰值,这表明AI公司正从模型研发转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未来AI模型(如GPT)的运行需求。OpenAI的Stargate项目预示着AI公司可能成为能源供应商。

🇨🇳 中国在AI能源布局上具有先发优势:在“东数西算”战略下,中国科技巨头如商汤、阿里、华为、腾讯、百度等早已积极布局智算中心,并关注能源供应。施密特认为,中国在能源扩张速度和大规模电气化方面的努力,显著领先于已停滞多年的美国能源生产,为AI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AI能源需求巨大,传统核能或难满足:施密特估算,美国AI革命需要新增相当于92个大型核电站的电力。然而,核电站建设缓慢,难以满足AI爆炸式增长的能源需求,这进一步凸显了保障稳定、大规模电力供应的重要性。

💬 AI发展引发更深层社会命题:除了技术和能源问题,AI发展还可能对人类社会产生颠覆性影响,例如在不受监管的环境下,错误信息可能被滥用,对民主制度构成挑战。这提示我们,AI的未来发展需关注其社会伦理和治理问题。

半个月前,谷歌前CEO施密特(下称Eric Schmidt)做客一档播客节目时,抛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AI只是冰山一角,AI的能力并没有被夸大,反而被严重低估了,最重要的是,限制AI的不是芯片而是电力”

这个观点,当时很快引来了马斯克的围观赞同,他在X上评论说:Eric是对的,能源输出比芯片生产更难解决。

而更有趣的是,他的这个判断,很快就被业内实锤。

01

OpenAI近日宣布与 Oracle 达成一个重磅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美国德州阿比林扩建 Stargate 数据中心集群,新一轮扩容将接入 4.5GW 电力容量,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级别的全社会用电峰值。

什么概念?4.5GW,不仅超过多个国家级智算中心的总和,甚至相当于五座核电站的出力,这不仅是扩容,是AI 时代“电力护城河”的预演。

而Stargate是什么?直译是“星际之门”,听着很科幻,像是好莱坞大片的超时空隧道,但OpenAI给它赋予了现实意义——这是为下一代人工智能提前造的命脉。

具体点说,Stargate 就是 OpenAI 正在建的“AI 发电厂 + 超级大脑总部”。它不只是一个普通的数据中心,而是未来 GPT 模型“吃饭、睡觉、干活”的基础设施基地。

AI要靠什么续命?答案已经出来了,靠的是源源不断的电力,也就是说,AI的尽头是能源,能源的起点是电力。

就拿这次OpenAI主动布局来看,这次与 Oracle 的合作,不再是传统的云租赁,而是深度绑定资源:签下 4.5GW 电力指标,选址德州独立电网系统 ERCOT 区域,背靠风电、光伏、天然气三位一体的能源结构。

而除了在美多点布局,OpenAI未来还将在密歇根、威斯康星、新墨西哥等能源富集区域建设类似基地,甚至将 Stargate 概念复制到欧洲(如“Stargate Norway”)。

这也意味着,OpenAI正在从一个AI模型公司,变成一个电力科技巨头,甚至它不仅为 GPT 提供“电力续命”,还有可能很快能成为美国市民每月电费账单上的发电商。

02

而另一边,中国在“东数西算”战略大背景下,早在2020年开始国家发改委便将智算中心纳入新基建范畴,科技巨头们也早已开始积极布局自己的智算中心,以抵御未来可能出现的“能源卡脖子”。

比如商汤科技在上海临港的商汤方舟智算中心,是亚洲首个拥有超万卡AI集群;阿里云建设飞天智算中心集群,服务阿里Qwen系列大模型训练;向来推崇“算力即服务”的华为,全国已布局多个智算中心节点;腾讯、百度,近些年也在陆续推进自建或共建智算资源池,形成区域智算节点网络。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在能源供应商,已经领先于美国?至少Eric Schmidt是持这样的观点。

Eric Schmidt执掌谷歌十年,他对于AI的理解远超普通人。

重点一

美国AI发展究竟需要多少电力能源?

Eric Schmidt认为,AI可以看作是一台学习机器,在一些具有网友效应的业务中,这台机器会让一切变得加速前进,直到达到他的自然极限,但是这个极限不是我们认为的芯片,而是电力。

当前AI革命在美国的预期需求是新增92个大型核电站的电力,可是现在基本上没有新的、在建的核电站,过去30年也只建了两座。所以核能,无论是裂变还是聚变,目前可能都无法满足AI发展的需求。

重点二

中美能源差距有多大?

Eric特别指出,中国拥有大量的电力,而且中国在能源扩张方面的速度是美国的两到三倍,而美国的能源生产已经停滞很久,而且由于节能和其他方面的因素,电力需求曾经一度下降过,甚至拖累整体能源需求,但数据中心再次引爆了能源行业。一个拥有1吉瓦数据中心的超级大脑,所带来的前景是非常真切的。

关于这一点,其实有美国网友就表示了担忧——“美国必须加速”这句话,已经在不少美国网友的评论中反复出现。“看看中国在大规模电气化方面的努力,这几乎是史诗级的。”

其实,从Eric Schmidt 在访谈中流露出的最大担忧,不只是芯片、电力、能源这些“技术问题”,而是另一个更深的命题——AI 之路,究竟将如何彻底改变人类社会?比如说,在一个不受监管、充满错误信息的环境中,当系统拥有了言论自由,坏人利用错误信息牟利,民主会变成什么样子?

下一期,我们继续深入聊这个话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烟火商业观察”(ID:zgkejisir),作者:烟火,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 电力 能源 数据中心 中美科技竞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