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前天 07:26
萝卜快跑24小时不打烊,AI“老司机”真能碾压人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在无人网约车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全球服务次数已超1100万,同比增长75%。这背后是百度十年千亿级的持续投入和以安全、成本、效率为核心的技术优势,如甩掉安全员、AI“老司机”的7x24小时专注以及高效的调度系统。然而,萝卜快跑面临滴滴、小马智行、Waymo、特斯拉等国内外巨头的激烈竞争。在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上获杰出案例奖,也展现了其在无障碍服务上的贡献。尽管自动驾驶前景光明,但网络延迟、带宽压力等技术挑战依然存在。萝卜快跑正处于关键的突围阶段,其成功将是中国科技在下一代出行革命中话语权的试金石,需要战略定力与对时代浪潮的精准预判。

🚗 百度萝卜快跑的核心优势在于彻底摆脱了安全员的依赖,实现了真正的无人驾驶。这得益于百度Apollo在AI技术、超强算力、海量路测数据以及复杂城市场景打磨方面的深厚积累。通过摄像头、激光雷达、高精地图和车路协同技术,车辆拥有“上帝视角”,并通过1100万次行程的海量数据持续优化AI算法,确保行车安全。

💰 萝卜快跑通过“硬件成本摊薄 + 高效无人运营”的模式,有效降低了网约车行业的运营成本,特别是砍掉了司机成本这一巨大开销。相较于需要配备安全员的竞争对手,其在成本上的优势在未来出行价格战中将尤为突出。

📈 萝卜快跑在效率方面表现卓越,AI车队能够7x24小时在线并服从调度,由百度强大的AI调度中枢统一管理,确保了“确定性运力”。季度140万次和累计1100万次的出行量爆发式增长,正是市场对这种稳定高效服务的直接回应。

🌐 萝卜快跑在全球无人驾驶市场上面临激烈竞争,包括国内的滴滴、小马智行、哈啰,以及国外的Waymo和特斯拉。Waymo已在美国多城市开展收费服务并拓展至日本,特斯拉也在积极布局Robotaxi服务。这些竞争对手在技术、经验和市场布局上各有优势,对萝卜快跑构成了严峻挑战。

💡 尽管自动驾驶前景广阔,但仍存在技术挑战,如对网络延迟的极低要求和网络带宽压力。5G技术虽有帮助,但在复杂环境下信号稳定性仍需提升,未来海量自动驾驶车辆的并发在线需求,对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百度旗下萝卜快跑的爆红,可以说让“无人网约车”从科幻概念变成触手可及的服务,从百度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财报来看,萝卜快跑在全球提供超140万次出行服务,同比增长75%。

截至2025年5月,萝卜快跑在全球累计提供超1100万次的出行服务数据背后,是百度十年千亿级真金白银的持续投入。

然而,牌局从来不是独角戏。

滴滴手握中国网约车市场的绝对霸主地位,日均订单峰值突破6000万单,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实时交通数据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护城河。小马智行、AutoX等科技新锐凭借尖端算法在技术口碑上步步紧逼。海外巨头Uber虽在部分市场收缩,但其全球运营网络和品牌认知依然不可小觑。

萝卜快跑看似亮眼的增长数据,实则是在群狼环伺的无人区艰难突围。

在今年由国际电信联盟组织的“2025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上,萝卜快跑提供的无障碍服务获杰出案例奖,展现了AI和科技的力量。对于萝卜快跑来说,未来是瓜“熟”蒂落,收获满满?还是棋差一着,遗憾败北?

萝卜快跑的“尖刀连”

萝卜快跑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彻底甩掉了安全员这根“拐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方向盘后面没人”。这可不是为了炫技,这是百度Apollo多年深耕AI技术、超强算力、积累了海量路测数据、在复杂城市场景里不断打磨的必然结果。从武汉热闹的街头到北京晚高峰的环路,再到旧金山那种有挑战的地形,萝卜快跑的车轮可是实实在在地压过全球各种复杂路况,这份过硬的技术实力,让那些还得带着“人形拐杖”的对手们瞬间就显得没那么亮眼了。

安全、成本、效率这三大痛点,萝卜快跑算是精准地戳中了网约车行业的多年顽疾!

安全是无人驾驶的命根子,也是萝卜快跑打开市场的第一张王牌。它告别了人类司机可能出现的疲劳驾驶、情绪问题或者操作失误,依靠的是7×24小时专注力满分的AI“老司机”。百度Apollo这套系统,用摄像头加激光雷达一起感知环境,配上厘米级的高精地图和车路协同技术,相当于给车装了360度无死角的“上帝视角”。积累了1100万次行程的海量数据,持续喂养AI算法让它越来越聪明、越开越安全。

萝卜快跑的第二招就是直击要害,彻底砍掉司机成本!

当滴滴还在琢磨怎么平衡司机补贴和平台抽成的时候,萝卜快跑已经走上了“硬件成本慢慢摊薄 + 高效无人运营”这条长期降本的路子。未来真要打出行价格战,百度手里这张“无人”底牌,优势可就太大了。像小马智行他们那种“安全员+车辆”的昂贵组合,在萝卜快跑的无人大军面前,成本上的劣势一下子就暴露了。

效率是出行服务的终极体验。

滴滴司机可能拒单、可能堵在路上、可能情绪不佳。萝卜快跑的AI车队,永远在线,永远服从调度。百度强大的AI调度中枢,让每一辆萝卜快跑车辆都成为高效运转的棋子。 季度140万次、累计1100万次的出行量爆发式增长,正是市场对“确定性运力”渴求的最佳回应。

萝卜快跑遭遇巨头围剿?

自动驾驶这盘大棋,国内外玩家都在用自己的路子使劲儿下。萝卜快跑当然不是一个人在跑,放眼全球,厉害的对手可不少,大家伙儿都在铆足了劲往前冲。

国外老牌选手Waymo玩自动驾驶玩得最早,这么多年下来,测试里程数、运营经验也攒了一大堆。

现在Waymo在美国可不是小打小闹,像洛杉矶、旧金山这些大城市,早就开始收费拉客了,而且地盘还在不断扩大,纽约、亚特兰大这些新地方也成了它的目标。更厉害的是,今年4月还把车开到了日本东京,跟当地的网约车平台“GO”还有最大的出租车公司“日本交通”联手搞起了无人驾驶服务。

特斯拉的动作也是动静不小,去年突然杀进了无人出租车这行当。

虽然当时推出来的不是大家盼了很久的“CyberCab”,但也足够让整个行业震一下了。马斯克放话了,说他们的Robotaxi服务打算先小范围试试水,然后几个月内就要铺开,搞到1000辆车,还要往更多地方去。特斯拉造车底子硬,软件技术(FSD)也强,真要让它把规模做起来,绝对是个超级难缠的对手。

国内玩家也一点没闲着。

小马智行全球测试里程加起来都超过4500万公里了,在中国、美国、韩国、卢森堡这些国家都拿到了Robotaxi的“上岗证”,车队规模一直在扩大。哈啰也下了决心,组建了百人团队专门搞Robotaxi,计划三年内就落地,还拉上了蚂蚁集团和宁德时代一起成立新公司,就盯着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使劲。另外像小鹏、比亚迪这些大家熟悉的汽车品牌,在智能驾驶这块儿也是不断加码,投入不小。

从“运人”到“运未来”

自动驾驶前景确实一片光明,但路上也还摆着几个需要跨过去的“坎儿”。整体来看,整个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链条,从最基础的芯片、各种传感器到核心的计算平台,可以说已经基本搭建成型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光明的路上也确实有挑战。比如网络这块儿,自动驾驶对网络的延迟要求极低,还必须特别可靠。虽然现在5G技术能顶一阵子,但在高楼林立的城区或者偏远地方,网络信号有时候还是不太稳当。更麻烦的是,以后路上的自动驾驶车要是多起来,网络带宽的压力可就大了去了,怎么保证成千上万辆车同时在线不掉链子,这可是通信技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然而,赛道没有坦途。滴滴坐拥4亿月活的帝国根基,小马智行们手握尖刀般的算法,Uber的全球网络依然虎视眈眈。萝卜快跑看似狂飙,实则每一步都踩在技术、成本与法规的钢丝之上。当武汉的无人车在深夜接单,当东京的乘客扫码体验“中国智造”,萝卜快跑已不再只是百度的战略棋子,它正成为检验中国科技能否在下一代出行革命中夺取话语权的试金石。

伟大企业的炼成,从来不是靠一场闪电战。需要十年如一日的战略定力,需要无数次算法迭代的枯燥攀登,更需要对时代浪潮何时拍岸的精准预判。就看萝卜快跑能否真正冲破重围,在巨头环伺与政策变局中,将百万订单的“量变”,最终转化为无可撼动的“质变”与真金白银的胜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金融外参”(ID:jrwaican),作者:外参财观,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萝卜快跑 自动驾驶 无人网约车 百度Apollo 出行革命
相关文章